盲人復明,已成現實?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刊出一例爆炸性成果:日本大阪大學使用幹細胞療法成功令盲人復明,屬全球首例。據論文所述,4名視力嚴重受損者在接受超級幹細胞干預後,其中3人視力顯著最佳化,效果已持續了一年多,且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研究發表後,在業內外掀發不小的波瀾,甚至有不少網友興奮表示:“以後再也不用戴眼鏡了!”幹細胞真有這麼神奇?
01.“頂流”幹細胞,又有神操作
據瞭解,上述研究團隊招募了年齡為39-72歲的男女志願者各兩名,他們皆患雙眼LSCD——因角膜緣幹細胞缺失或不足引發的視力喪失。資料表明,全球約有超2000萬人由此致盲,其中中國約有400萬人,且這一人數呈逐年遞增之勢。
在實驗過程中,團隊將覆蓋受損角膜的瘢痕層刮除,在一隻眼睛上縫合從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的上皮細胞薄片,並於其上放置一枚保護性隱形鏡片。
第52周時,臨床試驗指標顯示,4名志願者的視力均有所提高,角膜混濁狀況減少。其中1名志願者在1年的監測期內視力改善情況有輕微倒退,其餘3名視力持續向好。
據報道,此項臨床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採用iPSC來源的角膜上皮細胞片修復LSCD導致視力障礙者的角膜。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幹細胞研究員Kapil Bharti稱:“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進展!”
提及iPSC,便繞不過“幹細胞之父”Shinya Yamanaka。2006年,日本科學家Shinya Yamanaka藉助四種轉錄因子,誘導已分化的老舊細胞時鐘倒撥,使之恢復至0歲的多能幹細胞狀態(即iPS細胞),進而榮獲諾獎。業內普遍認為,此後圍繞幹細胞開展的研究,多依賴於此成果。
此後幾年間,其實驗顧問、“幹細胞臨床應用第一人”Sawa Yoshiki在此基礎上有了突破性進展,他發現,隨年齡流失,人體內的許多幹細胞並未消亡,而是進入“靜息”態;而在Revistem因子的作用下,這些幹細胞可被重新喚醒。
這項實驗成果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大力支援,並迅速轉化為亞洲首例口服幹細胞成果——“賽光陰stemax”。據瞭解,隨後幾年,該成果逐漸走熱東京,後被京JD東、亞馬遜等積極引入,迅速受到富豪青睞。
從復明覆蓋至緩老,業內驚呼:“幹細胞的時代來了”。
02.厚積薄發,中國正欲反超
然而,不管是幹細胞恢復人類視力的臨床研究,還是2018年國內富豪熱衷的外源幹細胞,亦或是當下國內超高淨值群體依賴的口服幹細胞成果“賽光陰stemax”,國外在市場化應用上均處領先之勢。吸引國內有錢人不惜遠赴海外親試。
但據Clinicaltrials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在幹細胞領域的專利申請(族)數量達4535件,臨床試驗數量661項,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復旦呂垣澄博士以第一作者發表“利用iPSC技術恢復視神經細胞,讓小鼠重見光明”的論文,便被《Nature》評為“Turning Back Time(時鐘倒撥)”並登上封面。今年8月,北大鄧宏魁教授因開創體細胞化學重程式設計方法,獲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研究被另一國際頂刊《Cell》刊登。
此外,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對幹細胞產業發展撥款已超30億人民幣。據澎湃新聞訊息,2024年11月,我國正式准許6家外企在國內開展幹細胞相關生產活動,這表明國內正加大引進國外技術以促進行業發展,行業盤活指日可待。
在國內火熱的“賽光陰stemax”或是最好的案例,據京JD東商智資料統計,其系列成果被引入國內以來,受眾超百萬,營收過億,備受四五十歲的富裕中年男性青睞。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其入門級成果“賽光陰pro”的評論區,高贊反饋如“彷彿回到大學時的體感”、“精力充沛,忙完工作還能打會兒球”也不在少數,被高收入高壓力男性視為日常“第四餐”,展現出強勁的市場需求。
中研網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幹細胞行業市場規模已達745.3億元,預計2026年,有望突破3000億大關。業內猜測,幹細胞或將成為最新風口。
03.下一個幹細胞聖地:中國
德國弗賴堡大學研究員羅伯特·拉納曾言:“幹細胞技術天然關聯人類福祉,幫助人類預防重症、提升生命質量。”
“希望日後國際提及幹細胞,首先想到的不是日本、英國、美國,而是中國。”2022博鰲幹細胞峰會暨中國幹細胞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中國幹細胞產業聯盟理事長劉中民曾如是說。
人類攻克幹細胞的征途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而中國的力量愈發不容忽視,或將成為下一個業界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