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基金委官網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 2024 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結題審查會上,專家評審組對 “優青” 專案結題進行了分級評價,並形成專家評審組意見。
據悉今年2024年,基金委首次對國家傑青專案實行分級評價。區別於以往,今年的傑青評審結果分出了A、B、C三檔,A檔對應3分,B檔對應1分,C檔對應0分。綜合得分靠前且按照答辯專案數的20%確定A檔專案,從而獲得延續資助;如果50%及以上的專家認為某個傑青專案是C檔,則該專案將最終被認定為C檔。
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學敏院士會上指出,在學術評價上需要防止套路化、短平快和高產低質的研究人員勝出。
前不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 “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 2024 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專案(以下簡稱 “優青” 專案)結題審查會在長春召開。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學敏院士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優青” 專案結題彙報要重點突出專案取得的標誌性成果或可能產生標誌性成果的階段性研究進展。他指出,在學術評價上需要防止套路化、短平快和高產低質的研究人員勝出。他進一步強調,學術評價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學術創新的質量,是健康學術生態構建的關鍵要素。
張學敏表示, 我國醫學科學領域的學術評價在本世紀經歷過影響因子導向、CNS 期刊及其重要子刊導向的階段後,已經進入到追求卓越科學創新的學術評價自信階段。他認為標誌性工作需要突出三點,科學發現了什麼或發明了什麼、發現的意義或發明的價值,以及真實可靠性,而這需要重視國際小同行的評價。
據悉,該會議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協辦。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不同型別的研究,其成果有不同的呈現形式,應該採用不同的評價辦法。評價科技成果的價值和意義,除了依靠專家進行學術品判,還需要讓時間來檢驗。
張希強調, 人工智慧 為科學帶來新的研究正規化,成為科學變革新的驅動力,我們既要擁抱人工智慧帶來的變化,又要對其持有批判性的態度。科學進步有自己的邏輯,重要的成果具有偶然性,要善於抓住實驗中的偶然現象,探究其背後的本質,產出原創性的成果。他指出,青年學者選擇正確的方向,把握重要的問題,保持勤奮、耐心和堅持,成功只是時間的問題。
醫學科學部副主任閆章才介紹了“優青”專案結題審查會的要求,回顧了“優青”專案的設立初衷、歷年申請與資助情況,以及實施與管理情況,並對此次評審注意事項等做了詳細說明。
為更好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激勵青年科學家的創新熱情,會議特別邀請3位專家做現場專題講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薛天以“光與生命-光感受與生命過程調控”為題,按照起源發現問題-現在幹什麼-未來做什麼,講述了做科研的思路以及在科研路上的思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偉以“工程生物學研究與轉化”為題,講述了利用基因工程和幹細胞等創新生物技術的研究方法及平臺,揭示哺乳動物生殖與再生的基礎調控規律,並指導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方向的研究進展。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教授任卓升以“兒童近視的控制與預防”為題,介紹了其在視覺、生理和眼部疾病研究方面做出的開創性研究和轉化工作。
據瞭解,會議期間,專家評審組在認真審閱 “優青” 專案結題相關成果材料和現場彙報的基礎上,經過充分交流、討論,對 “優青” 專案結題進行了分級評價,並形成專家評審組意見。
來源:基金委
宣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