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1 月 29 日(乙巳年正月初一),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線了 20 篇研究論文,其中 7 篇來自華人學者(包括作為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論文)。
1 月 29 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慄衛凱、明尼蘇達大學Bin Liu作為共同通訊作者(Qing Cao為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of vitamin K driven γ-carboxylation at membrane interface(維生素K驅動膜介面γ-羧化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論文。
1 月 29 日, 農業農村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承磊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Methanol transfer supports metabolic syntrophy between bacteria and archaea (甲醇轉移支援細菌和古生菌之間的代謝共生) 的研究論文。
1 月 29 日,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齊曉峰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vitamin-K-dependent γ-glutamyl carboxylase(維生素 K 依賴型γ-谷氨醯羧化酶的結構與機制)的研究論文。
1 月 29 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唐奕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 Copper-dependent halogenase catalyses unactivated 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銅依賴型鹵化酶催化未活化的碳-氫鍵官能化) 的研究論文。
1 月 29 日,河北大學韓興國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Contrasting drought sensitivity of Eur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grasslands(歐亞大陸和北美草原對乾旱敏感性的對比)的研究論文。
1 月 29 日,林尤舜、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林鴻宣院士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精細調節赤黴素可提高水稻的耐鹼熱性和產量)的研究論文。
1 月 29 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林元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馬秀良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Enhanced energy storage in antiferroelectrics via antipolar frustration(透過反極化阻挫增強反鐵電體的能量儲存)的研究論文。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648-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91-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84-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362-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78-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86-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