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 月 31 日訊息,據新華社報道,南開大學攜手香港城市大學,成功研製出薄膜鈮酸鋰光子雷達晶片,在毫米波雷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一創新成果,為未來 6G 通訊、智慧駕駛、精準感知等前沿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IT之家查詢獲悉,該團隊所研發的整合光子毫米波雷達晶片於 2025 年 1 月 27 日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線上發表。此項創新成果成功打破了片上光子雷達在頻率與頻寬上的限制,是光子雷達技術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片上光子毫米波雷達晶片
該晶片實現了釐米級高解析度測距、測速和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能夠高效實現毫米波 V 頻段雷達訊號的生成(中心頻率為 45 GHz,頻寬為 10 GHz)以及目標回波的去斜,成功突破了先進製程中高速數模 / 模數轉換器對雷達效能的限制。
研究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測試實驗,全面探究此整合薄膜鈮酸鋰光子毫米波雷達的測距、測速和成像效能。
▲光子毫米波雷達晶片實現
實驗結果顯示,此整合光子毫米波雷達在測距、測速及成像功能的解析度均超越釐米級,距離解析度達 1.5 cm,速度探測解析度達 0.067 m/s,逆合成孔徑雷達二維成像解析度達 1.5 cm × 1.06 cm,與傳統毫米波雷達系統和其他片上雷達晶片相比,在解析度、靈活性和適用性方面實現了跨越式提升,能夠精準捕捉目標的細微特徵,如位置、速度以及形狀與姿態,為高精度目標探測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