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能夠終效忠一朝300年之久的家族少之又少,這麼長的時間不是每一代人都能夠有那個心去效忠,也不是哪一個皇帝能不遺餘力地去相信一個家族能夠幾百年不變心。為什麼這麼的效忠於明朝?不僅僅是因為明朝皇帝厚恩,更是因為西平侯沐英做的這兩件事情真的感動到了朱元璋。
沐英畫像
一個家族的興盛離不開本人的努力,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與提攜,沐英從小就沒有了父親,其母親也在元末逃難中不幸離世,不幸的遭遇讓幼小的沐英身世淒涼不堪。
人世的不堪或許上天註定不會伴隨沐英太久,身在元末起義軍的朱元璋和馬氏收留,由於他們膝下無子就認沐英為義子,也正是從此時,沐英再也不是那個孤苦伶仃的孤兒了。
此時的沐英也不過八歲,被朱元璋認作義子以後,就改姓了朱。一個八歲的孩童就這樣跟著朱元璋走走停停,打打歇歇,從八歲到十二歲的四年,雖然生活不易,但是童年的沐英走出來了。這四年沐英學會了寫字,還學會了如何做人,更學會了不少如何帶兵打仗的兵法,人生的轉變也就是在這四年。
一個孩子最容易記住事情,最容易找到家人的感覺,最容易擁有堅強意志的四年,沐英從朱元璋和馬氏這裡全部都學到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了感恩。
沐英影視劇形象
從沐英十二歲以後,就開始追隨朱元璋,跟在他的身邊任勞任怨,又經過六年的摸爬滾打,沐英已經成為了能夠獨當大任的將軍,這一切都是朱元璋和馬氏的教育指導之功,作為已經成年的沐英心知肚明,報恩之心從此深埋心底。
我們都說:"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這句話似乎在沐英身上表現得格外明顯。沐英聽從調遣,朱元璋指哪打哪,從來沒有含糊過,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爆發時,沐英都沒有出現過差錯,朱元璋除了信任還是信任。這些都是沐英在童年時代,深受朱元璋和馬氏大恩之後得到,朱元璋看在眼裡,馬氏疼在心裡。
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馬皇后病逝,這件事情就像一個晴天霹靂一樣打在了沐英身上,正在外打仗的的沐英因悲傷過度而咳血,得知這件事情的朱元璋,更是對沐英本人愛護有加,一個知道感恩的人,誰又不喜歡呢?
朱元璋就曾經說過:"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這是一種多麼大的信任才有的結果啊!
沐英作為朱元璋的義子,在朱元璋手下做事那是一心一意的,因為他知道沒有朱元璋和馬氏的撫養和教育就沒有今天的沐英,沐英今天再也不是沒有親人的人了。對於朱元璋的兒子朱標,沐英更是當作自己的親兄弟一樣去疼惜,愛護。但是天不佑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標不幸身亡,當沐英得知這個訊息以後,除了朱元璋就屬他哭得最傷心了,可見他們之間的感情有多深。
鎮守雲南的重任沒有壓垮沐英,沒想到太子朱標的病逝讓沐英也染病去世,時年四十八歲。沐英的死直接打擊了朱元璋的心,兩個兒子相繼離世,這對於年過花甲的朱元璋來說,是很大的打擊,為了讓沐英能夠陪伴自己,朱元璋讓人把沐英的靈柩運了回來,追封他為黔寧王,配享太廟。並命沐家子弟永遠鎮守雲南,這個傳統一直傳承到明朝末年。
沐英家族墓
我認為就是因為對於沐英最為重要的親人離世的時候的表現,才奠定了朱元璋對沐英的極好的印象,也才有了這世代鎮守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