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是中朝人民深厚情誼的見證,彭總就曾在戰後高度評價過朝鮮女性對志願軍的幫助,他認為朝鮮人民英勇頑強,勤勞樸素,朝鮮婦女很好地支援了前線戰場的作戰。
【朝鮮婦女和志願軍】
戰爭期間,朝鮮基本上是全民皆兵,幾乎所有男丁都上戰場與敵人搏殺,婦女則承擔起後方重要的生產保障工作。
志願軍的鐵律
由於大後方朝鮮婦女眾多,為了避免志願軍戰士和朝鮮女性之間出現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志願軍在入朝之初就立下一條鐵律:任何在戰時犯作風問題的志願軍官兵,一律槍斃處理絕不通融。
這條鐵律既是對朝鮮婦女的尊重也是對朝鮮婦女的保護。
【朝鮮婦女】
朝鮮婦女在戰時非常不容易,即便身處後方,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面臨戰場上的危險,當時美軍掌握了幾乎朝鮮全境的制空權,即便是在後方也經常會遭到美軍飛機的打擊。
中朝軍隊的防空手段比較匱乏,很多美軍飛行員都極為囂張,甚至敢來回低空掃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婦女還自發承擔起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當時在前線和後方之間有許多特別的婦女補給隊。
【朝鮮婦女補給隊】
這些補給隊都由朝鮮婦女組成,其中既有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也有朝鮮女青年,他們挑著從口糧裡省出來的糧食,做成朝鮮特色的打糕,並將其送往志願軍堅守的陣地。
要知道美軍在朝鮮優先打擊的就是志願軍的補給隊伍,所以這些朝鮮婦女都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為了對抗敵人的空中襲擊,朝鮮婦女們也積累起一些戰時經驗。
比如一支補給隊往往會有五六個婦女組成,在運輸途中,婦女們會自覺保持間距,避免被美軍飛機一鍋端。
【美軍戰機】
而且朝鮮婦女們將糧食的安全看的比自己的安危還重,一旦補給隊內有人被擊中,剩下的人會立即搶救糧食,而不是轉移遺體。
在往前線運送補給的過程中,朝鮮婦女也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其中以一個叫樸孝男的婦女最為有名。
樸孝男也是婦女補給隊的一員,在前往飛虎山的一次運送過程中,她不幸被美軍飛機扔下的炸彈彈片擊中,失去了站立的能力。
【樸孝男的故事就出自飛虎山】
但樸孝男並未放棄,而是一路爬到了志願軍的陣地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血跡。
志願軍戰士們見到此情此景,他們本來早就對戰爭的慘狀麻木了,但此時淚水卻奔湧而出,各個暗自發誓一定會幫助朝鮮人民擊敗侵略者。
成功將糧食送到陣地的朝鮮婦女可不會空手而歸,他們還會將陣地上的傷員們轉移到後方,去的時候是後勤補給隊,回來的時候就成為傷員轉運隊。
【朝鮮婦女】
在這一過程又出現了無數的朝鮮婦女用血肉之軀為志願軍傷員擋住戰場上飛濺的彈片。
戰場上的愛情
朝鮮婦女勤勞能幹,而且長相秀美,志願軍戰士們又都是年輕人,在殘酷的戰爭中,中朝男女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情感。
但志願軍司令部三令五申,作風問題決不能犯,連志司領導都曾公開訓話,明確表態戰士們是來打仗的,不是來搞物件的,如果出現作風問題,哪怕是戰鬥英雄一樣要槍斃。
【志願軍戰士】
其實志司倒不是棒打鴛鴦,而是出於對中朝兩國人民關係的長遠考慮,很多朝鮮婦女家裡的男丁都犧牲在戰場上,如果志願軍戰士們因此佔了朝鮮婦女的便宜,會給中朝友誼帶來巨大的隱患。
而且戰爭總有一天是要結束的,志願軍們也都會返回祖國,那時候是不是又要拋棄朝鮮婦女,推卸責任?
【志願軍戰士和朝鮮婦女】
雖然大多數戰士都遵從了上級的要求,婉拒了朝鮮婦女的情意,但總有墜入愛河失去理智的個例,比如一個叫王興復的志願軍戰士。
在朝鮮作戰期間,王興復和一個朝鮮女孩墜入愛河,為了和心愛的姑娘長相廝守,戰爭結束以後他主動坦誠了自己的違紀行為,並申請留在朝鮮和自己的愛人組成家庭。
王興復敢公開自己的戀愛關係也是豁出一條性命,他很清楚志願軍在這方面的不容忍態度,但為了二人的幸福還是決定冒一次險。
【戀愛時期的王興復和吳玉實(畫像)】
起初志司這邊必然是大怒,這種知法犯法的行為是任何軍隊都不能接受的,當即就要槍斃王興復,但這時候王興復的愛人和朝鮮雙親卻找到志司苦苦哀求,希望能夠成全這一段姻緣。
志司非常為難,但很快朝鮮政府方面就表示他們不會干涉王興復的個人選擇,所以在一番深思熟慮以後,志司選擇了網開一面,批准了王興復的要求。
當然王興復之所以能獲得志司的批准,和他本身的行為也有一定關係,志司在調查後發現,王興復和她的愛人並不是在戰爭期間戀愛的,而是等到戰爭結束後才確定了關係,嚴格來說這不算違反軍令。
而且王興復愛人的雙親因為戰爭失去了兒子,他們將王興復當成了自己的親兒子,志司不希望傷害二老的感情,所以才法外開恩。
【王興復和愛人晚年在中國留影】
王興復和朝鮮女孩的異國戀也成為中朝友誼的見證和朝鮮戰爭中的一段佳話。
資料來源:
【1】朝中社發表長篇評論高度評價中國志願軍功績 .中國網 [引用日期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