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各方相互攻伐,你方唱罷我登場,也湧現出一批名將,以及英明神武的君王。
單純看武力值,帝王序列可以跟李世民掰手腕的有劉裕、宇文泰、慕容垂、拓跋珪、拓跋燾、石勒。
慕容垂有一句名言:“滿朝猛將如雲,隨便找出一位,都是韓信、白起的水平。”
滿朝都是韓信、白起,慕容垂未免誇大其詞,騙了苻堅。但是,慕容垂帶兵水平與白起、韓信一個檔次,都是戰神級別,不得不服。
拓跋珪,落魄王子的復國者,成長曆程與後來的成吉思汗非常類似。拓跋珪早年國家被滅亡,四處逃難,16歲才復國,10年後稱雄北方,少年帝王的扛把子。
慕容垂、拓跋珪都是時代的雄主,都是成功復國的“王子”。區別在於,慕容垂創業時已經48歲,拓跋珪才16歲,後者的年齡優勢明顯,終究要成為贏家。
383年,號稱90萬秦軍戰敗,折戟江南,這對苻堅而言是災難,北方再次陷入混亂。此時,鮮卑、羌族、丁零、匈奴等部落,都試圖復國,獨霸一方。
拓跋珪創業才16歲,周邊強敵環伺,獨孤部、鐵弗部、賀蘭部、高車、柔然等都是勁敵,建國的難度實在太大了。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拓跋珪選擇跟慕容垂合作,一度放低姿態。例如,匈奴劉顯率大軍攻打北魏(當時叫代),拓跋珪此時還沒什麼實力,不是對手,便求救於慕容垂。
歷史上,慕容鮮卑、拓跋鮮卑相互聯姻,抱團取暖。按照輩分來看,慕容垂是拓跋珪的舅公,有血緣關係,自然要幫這位晚輩的忙。
再則,慕容垂也在復興燕國,對付國內的丁零,以及隨時可能發起進攻的西燕慕容永。如此,慕容垂、拓跋珪又有一樣的利益,兩者結成同盟也就不難理解了。
慕容垂幫助下,拓跋珪統一了代北,實力不斷增強。拓跋珪牽制北方強敵,慕容永不敢輕舉妄動,慕容垂也搞定了丁零,併力壓東晉,建立“後燕”。
共同的敵人消失後,拓跋珪、慕容垂之間矛盾出來了,一山不容二虎,勢必要進行一輪爭奪。
賀蘭部的賀訥、賀染干實力強大,並不服從拓跋珪,對這位外甥很忌憚。當年拓跋珪流落草原,是賀蘭家族接納了他,是舅舅養大了外甥,如今豈能屈服呢。
賀蘭部不服從,慕容垂則趁機拉攏,冊封賀訥為“歸善王”,公開插手北魏的內部事務。對此,拓跋珪非常不滿,便整頓兵馬,以防不測。
391年,賀蘭部內鬥,慕容垂出兵干預,讓慕容麟率5萬兵馬討伐賀染干,並順帶攻打賀訥,試圖吞併賀蘭部。
慕容麟,典型的小人一人,作戰水平也不差。早年拓跋珪實力弱小,經常向慕容垂求救,都是慕容麟率兵來幫忙。可以說,慕容麟是恩人,拓跋珪應該報答他。
此一時彼一時,賀蘭部已經屬於北魏,憑什麼讓慕容鮮卑奪走?拓跋珪當即出兵救援這位搖擺不定的舅舅,攻殺慕容麟,將其一頓暴揍。
擊敗慕容麟後,賀訥便專心當拓跋珪的舅舅,不敢有其他想法。如此,拓跋珪勢力更強大,卻也跟慕容垂撕破臉皮。
394年,慕容垂討伐慕容永,拓跋珪則與西燕結盟,與後燕抗衡。此戰,拓跋珪出兵5萬,親自出徵,看看自己能否與戰神過招。
拓跋珪還在路上,慕容永就已經戰敗,慕容垂凱旋歸來。但是,慕容垂卻一百個不放心拓跋珪,他已經到了垂暮之年,身體不好,應該幫助後代消除隱患。
平城,拓跋珪的大本營,只要攻滅這裡,拓跋鮮卑將會元氣大傷,北魏的內部將再次陷入部落狀態,後燕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395年,慕容垂點兵出征,讓太子慕容寶掛帥,出兵8萬。不久,又讓慕容德與慕容紹率一萬八千兵馬增援,後燕兵馬接近10萬,陣容相當豪華。
慕容垂已經老了,他希望兒子立功,樹立威望,便於繼承皇位。當年,最能打仗的兒子,也是最有能力的兒子,慕容令死於王猛的“金刀計”,慕容家族新生代已經人才凋零,但不得不培養,即便他們資質不高。
10萬大軍出征,自然是所向披靡,拓跋珪連夜逃走。燕軍一路窮追不捨,不但拿下平城,還抵達五原、河套,飲馬黃河,慕容寶貌似成功了,實則不然。
拓跋珪何許人也?堪稱成吉思汗的“原型機”,善於創造戰場環境,讓敵人陷入自己的圈套,以最佳方式擊敗勁敵。慕容寶資質平平,豈能是對手呢?
來到五原,慕容寶突然發現,周圍都是北魏騎兵,拓跋虔、拓跋儀、拓跋遵等名將截斷了退路,燕軍的糧食運輸線受阻,自己陷入了拓跋珪的口袋陣。
拓跋珪不急於決戰,他知道燕軍並不差,即便自己有主場優勢,但慕容寶若是孤注一擲,北魏也損失不少。如此,拓跋珪決定“用計”,讓慕容寶自己亂陣腳。
拓跋珪斷了燕軍後路,將中山(後燕都城)派來的使者全部擒拿,好吃好喝款待。接著,他到黃河邊喊話:“你父親已經駕崩了,你還不回去當皇帝,留在這裡幹嘛呢?”
慕容寶出征之前,慕容垂已經病重,隨時可能撒手人寰。如此,慕容寶也難以辨別真相,因為中山都沒見使者到來,自己不知道後方究竟發生了什麼?再則,慕容麟不安好心,這人就在身邊,不得不防。
慕容麟也認為父親死了,對皇位也產生了想法,其部下甚至還公開叫囂,要擁戴他當皇帝。如此,兄弟之間相互猜忌,都沒心思打仗,便連夜率兵撤退。
也許是上天不眷顧,燕軍撤退時黃河還沒結冰,卻突然天降大雪,氣溫驟降,黃河冰凍。此時,拓跋珪留下主力,率2萬精銳騎兵連夜追擊,在參合陂追上了慕容寶。
夜晚,拓跋珪率兵搶佔附近山頭,慕容寶卻毫無察覺。次日黎明,燕軍拔營時才發現陷入包圍,不由亂成一團;北魏騎兵乘勢發起進攻,燕軍自相踩踏,墜入河流中淹死數萬。
拓跋遵則提前南下,截斷退路,燕軍陷入了絕望,紛紛放下武器投降。拓跋珪擔心這些人不聽話,乾脆全部處死,然後仍在野外,也不做處理。
8萬燕軍,就這麼被消滅,慕容寶雖說突圍而出,但慕容垂也是悲痛欲絕。這時候,慕容垂也知道,北魏正在崛起,如果自己不去收拾拓跋珪,在有生之年除掉心頭之患,後燕註定要滅國。
396年,慕容垂召集兵馬,並帶著驍勇善戰的龍城騎兵,準備御駕親征。慕容垂依然將目標定在平城,卻沒有選擇常規路線,讓拓跋珪有準備的時間。
慕容垂分三路出兵,東路、西路與上次一樣,拓跋珪也不緊張,認為慕容垂不會那麼快就到來。誰知,慕容垂不走尋常路,他開鑿恆山,突然殺到平城。
拓跋虔勇猛無敵,卻過於自信,對燕軍到來並沒防備。拓跋虔倉促迎戰,燕軍的龍城騎兵奮勇當先,又帶著仇恨作戰,且皇帝壓陣,戰鬥力如同井噴。
平城之戰,拓跋虔陣亡沙場,3萬多士兵被處死。拓跋珪聞知戰敗,從盛樂逃到草原,北魏的盟友也紛紛拋棄他,沒人願意跟慕容垂交戰。
慕容垂勝利的,戰場上擊敗了對手,卻終究輸給拓跋珪。慕容垂繼續北伐,經過平城北面的參合陂時,看到數萬燕軍的遺骸,悲從中來,吐血不止,只能班師回朝,中途病逝。
拓跋珪年輕,他才26歲;慕容垂則是70歲,身體不好。一個年輕力壯,一個則垂垂老矣,慕容垂在“時間”上輸給了拓跋珪,活活被氣死。
當然,慕容垂沒能搞定拓跋珪,也跟自己錯誤決策有關。慕容垂已經老了,身體又不好,還讓能力一般的慕容寶率兵北伐平城,一旦自己突然駕崩,慕容寶又在前方打仗,後燕不出問題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