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成吉思汗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戰略家和軍事家之一,他曾經帶領著蒙古人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而成吉思汗能夠完成這一奇蹟,也和他制定的一系列軍事規定有關。
比如說如果有士兵在戰場上陣亡,身邊的同袍可以帶回他的遺體,就可以繼承他的所有財產,包括妻子和孩子。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種規定又為什麼能夠加強戰鬥力呢?
(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是為了滿足戰士落葉歸根的期待
蒙古帝國是一個遊牧帝國,按照常理來看他們的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這也是所有遊牧帝國的通病。
但蒙古不一樣。在蒙古部落出現的時候,草原上的遊牧帝國就已經深受中原封建王朝的文化影響。所以就久而久之,包括落葉歸根在內的各種思想開始傳遍草原。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他們在哪裡去世,都必須要回到自己的故鄉。他們也覺得只有被埋在故鄉,才能夠回到長生天。
(蒙古騎兵)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就決定了這些蒙古士兵如果在自己本土作戰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英勇。可要是有將軍帶著他們遠征萬里去其他的地方作戰,這些人就會擔心自己死後不能迴歸故土,就沒有辦法迴歸長生天,這就在無形中拉低了軍隊的戰鬥力。
成吉思汗轉念一想,如果他能夠下達一個命令,要求其他的戰士搶回陣亡將士的遺體,不就能夠滿足這些英勇的戰士落葉歸根的需求嗎?
但是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就算是蒙古鐵騎也不一定每一仗都能夠贏。那些士兵要是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了,又怎麼可能去管身邊戰友的遺體呢?
(成吉思汗)
所以成吉思汗就為那些,能夠帶回戰友遺體計程車兵,制定了一項專門的獎勵政策。他們只要能夠拿回戰友的遺體,就可以繼承戰友的所有資產,甚至是他的妻子老婆。
而這個獎勵對大多數蒙古士兵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二、遊牧帝國的社會體系與農業帝國有很大不同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中原,恐怕很多漢人都沒有辦法理解。可這對於那些遊牧帝國來說,卻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騎兵)
因為對農業帝國的國民來說,最值錢的並不是資產而是活著的自己。只要他們還能夠活著,就可以在社會中找到工作,就能夠延續自己的種族。
但是在北方生活的這些遊牧部落不一樣,他們的生活環境要比農業帝國惡劣的多。因為他們控制的土地根本不適合種田,只能夠放羊,放牛,搞畜牧業。
同時這些遊牧民族都在北方的大草原上,而冬天的草原非常恐怖,所以很多遊牧部族的老百姓對自己的資產,特別是牛羊要比自己的命看的還重要。
(騎兵)
那麼對那些在外作戰的將士來說,他們只是搶回了自己身邊戰友的遺體,就可以繼承他的所有牛羊,這簡直是一個賺翻了的買賣。
所以這些蒙古士兵在作戰的時候,看到身邊的戰友戰死,他們的第一選擇不是逃跑,而是上去幫助戰友報了仇。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把戰友的遺體運回後方,這不就加強了士兵的戰鬥力嗎?
但蒙古部落的這個習俗在我們看來還是多少有些無法理解,這明顯突破了我們民族傳承下來的傳統道德底線。可實際上成吉思汗的這個策略,對那些陣亡士兵的家屬來說也是一種仁慈。
(騎兵)
三、失去了勞動力的草原家庭,基本無法倖存
還是因為氣候惡劣的原因,在草原上男性勞動力的地位要更高。
因為他們除了要負責放牧以以外,也要負責保護家庭與草原上的各種兇猛的野獸,甚至是其他部族計程車兵作戰。
對於一個蒙古家庭來說,如果失去了最重要的男性勞動力,就算他們還有大量的牛羊也守不住,除非他們能夠再給自己找一個靠山。
(作戰的騎兵)
但如此惡劣的環境決定了戰死士兵留下來的妻兒寡母,就算是把所有的財產全部都給別人祈求保護也沒什麼用,因為那些人往往也有一家人要養。
到最後這麼做就是一個雞飛蛋打的結果,不但財產便宜了別人,自己一家人還是沒有活路。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成吉思汗制定專門的政策,要求那些帶回戰友遺體計程車兵繼承人家資產的同時,也得繼承人家的妻兒,得負責他們的生計。
(騎兵)
這樣對這些失去了成年勞動力的孤兒寡母來說,反而相當於給找了一個新的依靠,也給了他們一條活路。當然這條活路前面也佈滿艱難險阻,因為寄人籬下的生活很難過。
但有路走和沒路走還是兩碼事,當時草原上的那個惡劣環境就決定了,如果他們沒有辦法找到依靠,消亡就是必然的。
其實縱觀歷史生活,在北部草原上的那些遊牧民族,他們有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像和南方的中原帝國開戰,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沒有活路。
(蒙古鐵騎)
一旦進入秋冬季節草原上下了大雪,他們活都活不下去了,唯一的選擇就是南下劫掠。而這些遊牧民族又因為生活困苦,所以每一個成年男丁都是合格的戰士,這導致遊牧帝國在面對中原封建帝國時,在軍事上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
最終才造成了中原農耕帝國,與北方遊牧帝國數千年混戰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也造就了很多的歷史悲劇,也讓草原的遊牧民族形成了很多讓我們看來難以理解的傳統。
所以我們在看待這些歷史上無法理解的事情時,不要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判。而是要讓自己深入的帶入那個時代,帶入那個背景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蒙古騎兵)
參考資料
草原驕子蒙古族.大眾網.2011-12-27 [引用日期2022-10-31]
喬盛.新世紀的戰爭與軍隊[J].廉政瞭望, 2000(4):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