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
中國居然有這麼多殺豬菜!
“殺豬”,可以說是中國人過年的頭等大事了。
在許多地方,殺年豬,就是拉開一年的新年序曲。
在西北黃土高原,全村人會集體上陣殺豬,把切好的年豬煉成臊子;到了西南武陵山區,土家族將年豬做成綠豆燉肥腸、火爆粉腸、油梭豬肝和血旺湯......江浙滬皖也同樣在殺年豬,湖州人殺完豬後會做一碗鹹菜燒肉和一盆紅燒套腸,開啟年夜飯的美味預告片。
當然還有東北,全村齊力殺豬後的一鍋酸菜白肉燉血腸,熱氣騰騰,吃完這鍋,只等過年。東北人通常把這頓飯叫做殺豬菜。從廣義來說,這種“殺豬菜”在中國分佈極其廣泛、形式也非常豐富多變,豬與過年,這兩樣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事物,碰撞出了這種硬實、飽滿,承載著強烈情感的食物形式——殺豬菜。從這個維度來說,它堪稱“中國第一硬菜”!
在兩湖、兩廣、川渝等更多地區......臘月裡,中國的大江南北,時不時響起的歡樂浪潮聲掀起了過年的序幕。同樣的熱鬧下,唯一的區別可能是,很多地方不叫殺豬菜,而叫刨湯宴、洗年豬、宰豬飯、年豬飯、刨豬飯、豬殺夥......
原來,殺豬菜,這道“中國第一硬菜”,還能這麼豐富!
四川粉蒸肉、廣西烤乳豬、雲南墩子肉......南方人吃豬,到底多有想象力?
殺年豬,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
這可能要從距今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說起,那時我國先民已經成功將野豬馴化為家豬,並正式開啟了千年來的吃豬盛筵。而後的幾千年裡,豬一直陪伴著中國人。更重要的是,在豬的漢字演變過程中,“豕”字是“豬”字的本字,而家則是“豕”上加了一個表示房屋和覆蓋之意的“宀”,可見在古時人們的定義中,有豬才有家。
殺豬一般都從臘月開始,各地習俗和時節不一樣。年前的一頓殺豬菜也不同於其他節日,其他節日的團聚僅限於小家庭,而殺豬菜的參與者不只有家人,還有許久不見的親朋和近鄰,是更大的熱鬧和團圓。這種熱鬧之下的美味,在烹飪技藝更豐富的南方人手裡,更是綻放出無限的想象力。
殺年豬,川渝人的過年“party”
2023年,四川省生豬出欄6662.7萬頭,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若問哪裡人最愛吃豬,川渝人定在前列。而川渝人愛豬的頂峰,也正是在殺年豬的時候。
如今全國各地已經開始陸續返鄉,川渝人回家的第一場社交聚會,就是吃刨豬湯。川渝各地的刨豬湯略有不同,但核心都要有一碗用粉腸、豬肝、血旺、小肚等豬內臟燉煮的熱氣騰騰的湯,其他主菜則有粉蒸肉、回鍋肉、炒豬肝、酸菜滑肉面塊等,還有更講究的地方會要求七大碗八大碟,更顯隆重。
在一些還保留有傳統刨豬湯的川渝鄉下,人們還會在年初專門買一頭小豬,吃自家糧食餵養,從年頭養到年尾。年底要殺豬的時候,會邀請親朋好友都到家裡來,一年不見的人們互相聊聊近況,也展望未來。不止鄉下,即便是住在城裡的川渝人,至今也會在年前特地叫上三五好友去鄉下吃一頓刨豬湯,作為迎接新年的儀式感。
雲貴殺年豬,要多野有多野
同樣是西南,雲南和貴州在殺年豬這件事上,則有不同的風格。雲南和貴州少數民族眾多,關於殺豬菜的吃法,可能隔幾個山頭就有變化。
貴州有些苗族,跟川渝人一樣喜歡吃“剖湯”,吃到中途還會來勸酒唱苗歌,十分熱鬧。侗族也吃“剖湯”,但更愛“洗澡肉”,將大塊的肥膘切成片,然後直接放到開水中涮,肉片熟後蘸鹽和糊辣椒吃,貴州山裡的肉好,簡單做法更顯美味。除此之外,還有苗族“醃胙肉”、布依族的“醃骨頭”、彝族的 “坨坨肉”,都是貴州少數民族對年豬的想象力。
到了雲南,年豬的味道不只有想象力,還有一些“野性”。在昆明的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這裡的殺豬菜多了一重視覺震撼。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裡殺年豬會先把整隻豬放在稻草裡烤,隨後再開膛分食,切好的皮肉蘸上調料即可直接食用,火燒後的生皮嫩脆有嚼勁,雲南獨一份。
祿勸彝族還有一道肝生同樣以生猛著名,新鮮的生豬肝、生豬皮與楊梅醬等調料混合成冷盤,也是殺豬菜裡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除了昆明,還有楚雄的坨坨粉蒸肉和火焦豬肝、宣威的油渣酥豆和豬肚血旺,按這個節奏,要想全部吃完,可能要在雲南呆上幾十年。
江浙滬皖吃年豬,到底有多精緻
再看向江南煙雨小城,同樣有精緻美味的殺豬菜。
先看真正意義上的江南,浙江紹興。紹興的醬油在清代就開始聞名,所以對於紹興人來說,一村人集體殺豬吃豬隻是紹興殺年豬活動的一部分,重頭戲其實是用年豬做醬貨。紹興醬油配上秘方熬製出醬料,把處理好的香腸、豬頭、豬耳、豬蹄浸在醬料幾天,再挑一個陽光高照的日子,齊齊掛在屋簷下,靜待新年的到來。
而做好紹興醬貨則會在大年夜端上餐桌,簡單一蒸就是一盤紹興特色美味。在如今工業化的時代,城裡的人雖然都可以在超市或者網上買到工廠裡出品的紹興醬肉,但對於紹興人來說,這一年過得好不好,就看年前有沒有人給你送自家做的醬肉了。
如果把視線擴大,著眼於更廣闊的包郵區,讓我們看向江蘇阜寧,這裡殺年豬的習俗是全村殺豬,然後把豬肉分給各家各戶,所以阜寧殺豬菜的主角是豬雜。豬頭肉紅燒過後去骨,有不輸揚州扒燒整豬頭的精緻。豬大腸用本地黃豆醬炒過之後,再和做好的五花肉、炒過水的豬肝再次燉煮,這個組合看似奇怪,但卻是阜寧獨有風味。
再往江蘇的西邊看,在安徽歙縣,人們在殺年豬之前,會提前打掃廳堂、在宗祠裡掛祖容,然後才正式開始準備殺豬菜。歙縣的鄉村,大多都還完整滴保留徽州傳統風味,殺豬湯、紅燒土豬肉、炸丸子,吃完這頓,靜待過年。
除此之外,還有兩廣和兩湖的特色殺豬菜,比如廣西的一些地方會把殺豬菜叫做“洗年豬”,然後把年豬做成一整頭的燒豬分給全村來吃。在閩南,還有很多地方流行賽大豬,把養了一年的肥豬拉出來比比大小,然後做成各式菜餚。
北方人的殺豬菜,主打一個字:橫!
重新回看北方,雖然可能比不上南方精緻,但是寒冷的氣候下,給了北方人民豪爽的氣質,也給了北方人民同樣豪橫的殺豬菜。
東北的冬天雖然天氣寒冷, 但東北農村還是保留了年前殺豬的習俗。 供圖/視覺中國
誰是第一個吃殺豬菜的人估計已經不可考,但是在北宋許亢宗的《奉使金國行程錄》中,有記女真人用“肉盤子”待客的場景,“以極肥的豬肉切成大片,盤中虛架碼起,間插青蔥數莖,名日‘肉盤子’非大宴不設”,隱約可見北方殺豬菜的雛形。
甘陝殺豬,臊子是王道!
說起豬肉燉酸菜你會想起哪裡?東北?不,這可不是東北專屬。
在陝北,人們也會將精心餵養一年的豬與醃漬的酸白菜同燉,唯一不同的是,陝北人還會加上他們鍾愛的食材洋芋。陝北的黃土地疏鬆,卻盛產馬鈴薯,在過去物質匱乏年代,許多陝北人就靠著一土窯的洋芋度過了漫長的冬季。而在如今,在年前隆重的殺豬菜裡,也定然少不了它。
陝北殺年豬的特色菜:洋芋酸菜燉豬肉。 來源/陝北的二後生
酸菜洋芋燉年豬可能是陝北人的偏愛,但放眼甘陝兩地,把殺好的年豬切成小塊,煉成一鍋臊子則更為普遍。在甘陝還有句俗語,看誰家日子好不好,一看麥包大不大,而看臊子罐罐裡臊子多不多。
在甘陝方言裡,煉臊子的正確叫法是“燣臊子”,“燣”叫“lán”,有三個意思,分別是:焦黃色、炒、熱,剛好準確地描述出了煉臊子的場景。煉臊子的把年豬肥瘦分開切塊,先煉肥肉後煉瘦肉,再分次加入調味料慢慢熬。
至今,即便城裡有些家庭不殺豬,也會買些肉在家裡燣臊子。 來源/小西-阿木
臊子做好後要放在專屬的罐罐裡,罐罐如果清洗得足夠乾淨且沒有一滴水,甚至可以儲存一年,而在這一年裡,只要從罐罐裡掏出一勺臊子,無論是做面、炒菜還是包包子,香味都會從家中廚房,飄蕩到鄉村小路上。
殺豬菜的盡頭,還得是東北
東北在中國殺豬菜屆的地位毋庸置疑,在冰天雪地裡殺豬,熱氣升騰的景象顯得格外隆重和熱鬧。但是為什麼把東北放在最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東北殺豬菜已經足夠出名。
豬血會被巧手的東北大姨做成血腸,和酸菜、豬棒骨、五花肉同燉,燉成一鍋出,蘸上調好的蒜醬,這是東北殺豬菜的基礎版本。如果村裡還有巧手的大姨想露兩手,還會做幾道糖醋排骨、辣椒炒肉片。還有豬板油也會留下熬一缸豬油,豬油渣則留在年夜飯那天包餃子。
今年以哈爾濱為代表的東北爆火,原因可能正像人們同樣喜愛的殺豬菜一樣,真誠、炙熱、實在。
無論是叫刨湯宴、洗年豬、宰豬飯、年豬飯、刨豬飯還是殺豬菜,在中國大地上,殺年豬敲響了中國人過年的序曲。
現在,你到家了嗎?吃上年豬了?
編輯 | 姜姜
圖片編輯 | 陳金魚
封圖 | 夏功文
首圖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