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充滿歷史文化的廣袤土地上,有諸如蘇軾等著名詩人留下的詩句;也有諸葛亮乘坐的四輪車留下的軌跡;還有曾為楊貴妃急送荔枝的快馬蹄印;更有紅四方面軍走過的足跡……
從今日回望,無數文人墨客英雄豪傑都消散在了歷史長河中,但他們留在仙海的文化足跡卻歷久彌新。今天就帶領大家走進仙海的幾處歷史文化景點,感受充滿生命力的仙海文化。
據史料記載,在108鋪古蜀道中,仙海獨佔4鋪:抗香鋪、蔡家橋鋪、沉香鋪、銅瓦鋪,是聞名古今的劍南蜀道中的一段,今天人們稱之為皇柏古道。這條古蜀道在古時被稱為金牛道,為秦時所修建,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位於仙海湖畔的這段古驛道,是四川通往陝西的重要交通紐帶。當年驛道的歷史痕跡清晰可辨,石板上清晰可見邊角磨損的痕跡和深深的馬蹄印。這是千百年來行人和車馬,歷久磨損而成,反映出了當年車水馬龍的盛世繁華。
古道上,有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戰車滾滾,也有楊貴妃急送荔枝的快馬匆匆,承載了內涵豐富的歷史人文文化。
仙海古驛道從旱拱橋過鳳凰山進入沉香鋪,跨過沉香河南下,構成了沉香鋪的重要街道——草鞋街。草鞋街北依鳳凰山麓為街頭,南達芙蓉溪河東,岸望水龍門為街尾,呈彎曲的大S形。歷代詩人到此,多要駐足眺望,感懷賦詩。
唐安史之亂時,詩聖杜甫入川避難,得到好友劍南節度使嚴武的關照,在成都浣花溪旁定居,故居便是如今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元762年7月,嚴武奉調入京,杜甫一送再送,從成都一直送到綿州的奉濟驛,也就是如今的仙海。在這裡,杜甫即興揮毫寫下了《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追憶送別之情。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嚴武也回贈一首詩《酬別杜二》:“峰樹還相伴,江雲更對垂。試回蒼海棹,莫妒敬亭詩。只是書應寄,無忘酒共持。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巴山裡,清猿醒夢思。”以表依依惜別之情。
隨著時代變遷,仙海境內的古驛道隨著古老的沉香鋪一起,一部分淹沒於湖水之下,多數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但也殘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人文遺存,諸如“酌中道里碑”中的指路碑、抗香鋪舊址、蔡家橋鋪遺址、回龍橋、鳳凰山十里古驛道、沉香亭、雲蓋寺指路碑、銅瓦民風碑等,為人們講述著仙海古驛道過往的繁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仙海湖,原名奉濟驛,民間傳說它是《寶蓮燈》中沉香的故鄉。在仙海民間,關於沉香的傳說甚為廣泛。相傳沉香出生在奉濟驛的劉家村,人們為了紀念沉香大孝救母之舉,便將奉濟驛改名為了沉香鋪。
仙海民間傳說,二郎神楊戩的三妹和綿州奉濟驛採藥郎中劉彥昌結成了“仙凡”之戀,夫妻倆開起了“劉記藥鋪”,相敬如賓,夫妻恩愛,被鄰里鄉親交口稱讚,後來生下了小沉香。三仙女私自下凡被天庭發現後,玉帝大為震怒,命二郎神將其押回壓在華山之下。
沉香為救母親,拜霹靂大仙為師,勇戰二郎神,怒劈華山救出母親,傳為天下美談。傳說沉香救出母親後,又回到劉家村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後來沉香化作一棵沉香樹,救助驛道上的行人,這棵沉香樹至今仍鬱鬱蔥蔥,立於仙海之畔。
大多數遊客來到仙海後
一定會在神仙樹上懸掛紅色布條
採集傳說中的仙靈之氣
許下美好的心願,祈求早日實現
藏匿在仙海的歷史文化
是一段遠去的記憶
讓我們循著歷史的氣息前行
享受周遭美好的自然風光
遙聽響徹時空的馬蹄聲聲
心念曾經在這裡有過的輝煌歲月吧
(來源:仙海旅遊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