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is SwedenLOCALSWEDEN
近日,我讀到一個故事,一位諾獎得主介紹了一幅特別的創新地圖。在完成每次科研後,他會向實驗室所有團隊成員致謝,有時不僅公佈他們的名字,還會拿出一張世界地圖,用大頭針標記所有人員的出生地。他感嘆這樣一張地圖是非常壯觀的,它反映出團隊成員在地理分佈上的多樣性,研究成員來自亞洲、歐洲、美洲,他們還在努力爭取更多來自非洲、南美洲的成員。
這個事例表明——科學無國界,科學研究越來越依靠大團隊、、大裝置、大協作,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個別團隊單獨創造出來的,都是國際大合作的成果。
中國和瑞典在創新方面有著共通之處。中國自古有創新的傳統。公元前1600年古代中國商湯盥洗銅盤上銘文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在追求每天都有新發展、新變化,力爭日日革新。中國古代有著聞名世界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等四大發明,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中國有追求科技進步的不竭動力。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創新能力取得了躍升式發展,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成為國際前沿創新重要的參與者、解決全球問題重要的貢獻者。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十年內提高了20多位,2023年居全球第12位,科研論文佔全球總數的24.6%,有效發明專利達480.5萬件,均位居世界第一。在量子資訊、幹細胞、類腦晶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併發揮重要作用。科技創新為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大活力。國產大飛機實現市場化運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高鐵建設樹立國際標杆。
瑞典也一貫重視創新、推崇創新,是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國家,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歐盟創新記分牌多年來名列前茅,可持續發展、生命科學、先進製造等多個領域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瑞典的發明創造為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拉鍊、攝氏溫度計、藍芽技術、利樂包裝便利著我們的生活,伽瑪刀、心臟起搏器、人造腎、超聲心動圖為無數患者送去福音。瑞典是最早開展環境保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國家,無化石鋼、氫燃料電池卡車、垃圾回收再利用、可再生能源等領先的環保產品和技術為可持續發展程序貢獻著積極力量。高效能同步輻射實驗室、參與建設的歐洲散裂中子源等大規模科研基礎設施為開展跨領域、跨國界的突破性創新研究提供了重要平臺。
過去十年,瑞典和中國科技創新合作迅速增長,中國已成為瑞典最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之一,中瑞科技創新合作的務實成果體現在方方面面:疫情暴發初期,兩國50名專家迅速結成聯合研究診療團隊,開展國際多中心聯合研究,臨床研究結果評價有效。兩國生命科學領軍院所在臨床治療和疾病研究等領域持續深化合作,提出願共同應對全球衛生挑戰,為全球健康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雙方高校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尤其是綠色環保、智慧城市、清潔能源等領域積極開展合作和人員交流,近年來,雙方聯合發表的論文數成倍增長,影響因子也更高,多項聯合研發技術躋身世界前沿水平,中瑞合作開發的全新太陽能儲能和發電系統,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儲能時間可長達18年。中國是瑞典科研資助機構重點合作物件之一,兩國的科學基金積極深化政策對話交流,共同推動研發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成果。
兩國科技產業合作不斷拓展新空間、迸發新活力,為全球減排降碳和可持續發展持續貢獻力量。阿特拉斯·科普柯、阿斯利康、斯堪尼亞卡車、山特維克等瑞典大型技術製造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廠房、設立研發中心。在汽車製造、節能環保、智慧城市等領域,一批投資合作專案陸續落地,瑞典新能源、新材料領軍企業與中國企業加速融合,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方興未艾。中瑞哈馬碧生態城聯盟首個佔地67萬平米的生態城專案落戶煙臺,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近來,中國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向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共同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促進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不久前中國首次提出《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倡導並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堅持“科學無國界、惠及全人類”,加強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攜手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瑞典同樣重視國際科技合作,不斷提升科研國際化水平,鼓勵科研人員開展國際交流,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應對全球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瑞雙方擴大國際科技合作,以科技創新促進兩國人民和全人類共同福祉的政策理念不謀而合。
在我與兩國科研人員、學生學者、企業家的溝通交流中,聽到了很多關於合作、發展和友誼的故事:兩國科研人員認為開展的聯合研究優勢互補,合作愉快,提升了兩國創新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應對人類的共同挑戰做出了貢獻。中國的科研人員為感謝瑞典導師數十年來的教誨和培養,製作了精美的紀念冊,一幅幅照片記錄著兩國科研人員並肩合作、攻堅克難,共同研發全球領先技術的奮鬥歷程。兩國科技企業的合作者表示雙方在研發上互補性強,交流合作將有力推動產業技術發展,提升了雙方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一些在中國創辦工廠的瑞典企業家稱讚中國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和先進的研發製造水平,對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
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引擎,而國際合作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必選項”。中國正在不斷加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力度,持續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國共享科技創新成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未來有更多中瑞兩國的科研人員、專家學者、企業家、創業者們能夠結識朋友、成為夥伴,做兩國創新合作的推動者、參與者、引領者,共同開發“創新”這座富礦,創造更多務實成果,增進人類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