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永嘉 | 陶姑洞古道
秘藏於白雲深處的溫州高顏值古道
(點選),系民間進香古道,古道發於永嘉縣鶴盛鎮梅坦村,過黃坦坑,上陶姑洞,下雲嶺鄉南坑村看牛山自然村,止於南坑村。古道全長6500米許,塊石為基,陶姑洞古寺(始建於宋朝嘉定年間),相傳當年南北朝名相陶弘景攜其妹在此山洞中修行而得名陶姑洞。古道沿途水豐山秀石奇,嶺上雲霧繚繞,喬木密林蒼翠,洞天遠眺如若仙境,並且道旁有去往屈氏娘娘宮(建於民國元年)的古道,風光旖旎,當去。
古道起點位於鶴盛去往雲嶺公路的峽谷處, 右轉沿新修的古道平坦開闊而入。 道下流水歡奔,漫石而去,一橋橫亙其上。行不久,有新亭佇立澗頭,碧水之下有碇步,過碇步入峽谷去往陶姑洞。再行百餘米,道前一巨石虎臥,右邊去往屈氏娘娘宮,左邊沿溪去往陶姑洞。
溪澗之中,流水潭瀑,應接不暇,水聲轟鳴,掩藏於茂林之下,令人心曠神怡。遠山高峰霧迷,如入迷境。
行一里半許,一條平滑開闊的平板溪映入眼簾,水流平緩,甚為難得。過溪行百米許,渡石碇,復行於林,不多時有一座塌廢的古屋矗立於前。此處就是黃坦坑廢村,已是人去多年,唯有石臼依然,空山留憾。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有 黃姓人居此溪邊平坦上,故名黃坦坑。
過黃坦坑開始上嶺陡峭,行百米許,一洞中開。 過石洞復行,上行的古道迂迴盤旋於喬木林間,石壁聳立如削。 再 行半里許,復有石洞立於道上,石壁之上刻有“梅坦山洞上是陶姑洞山的”紅漆大字。
過石洞復行百餘米,見雲霧繚繞處,有黃色古屋掩藏於洞中,已是陶公洞。古道旁開百米許,有山中平臺。一石若翁佇立,中有石罅,過罅,可見一亭立於崖下,應是新修多年。
回至陶公洞,洞深闊殺,藏有古寺。陶姑洞(傳說,南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攜其妹曾在此隱居。陶家小妹精通醫術,常為附近村民治病送藥。當地百姓為紀念陶姑娘,便將山洞命名為“陶姑洞”。相傳陶姑洞下原築有陶墳,早被盜毀。陶姑洞高30米,寬60米,長10米。相傳明代建有7間3層房子,現今院內一座明黃的5間3層樓房依勢而建,椽瓦皆無,臨照懸崖。)
陶公洞,因為有陶弘景攜妹修行一說,估計有別於大若巖陶公洞,而另起名為陶姑洞。 陶公洞的大匾額懸掛於洞前。洞分上下兩層,香火極盛。鶴盛、嶺頭一帶的村民除了初一、十五時常去供奉香火祭拜以外,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七,是陶姑洞宗教活動最熱鬧的時間。據說,最盛時,一天來往香客達五六百人。守殿的師爺若忙不過來,附近的村民還會自發去幫忙。
陶姑洞地處深山,常年多霧,晴天曉嵐到早晨八、九點才依依消散;稍有陰溼,便雲天霧地。煙雲從青翠的林間嫋嫋娜娜,依依上騰,從澗谷中衝騰而起,從崗嶺上奔瀉而下,忽似濁浪翻卷,忽似亂雲飛竄,忽似柔波輕浮……千百年來,雲霧在陶姑洞前盡情地施展自己的魔術,幻化出儀態萬千的無窮形象而又能讓觀賞者充分發揮其審美想象。“山中無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堪自怡悅,不可持贈君”。南朝陶弘景的這首千古流傳的五言詩,說不定就是為陶姑洞前的雲霧吟唱的。
寺右,有古道去往看牛山。古道平緩,沿坡而行,遠山蒼翠,亦是雲繞其上。行一里許,看牛山的層田已隱約可見。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 :此山多青草,原系放牛場所,故名看牛山。
直行百米,遇岔口,右行去往大坑自然村, 左行復右行,路看牛山村中。遠處可見來時的陶姑洞,山上的百丈巖聳立於山間,仙氣環繞。復行半里,至新修的機耕道,古道盡。沿機耕道右行,遠處的梅坦村深藏於重嶂幽寂間,楠水相繞。
去往雲嶺的峽間流瀑連綿,氣勢恢宏。行二里許,至南坑村大橋公路處,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村在嶺頭南面溪坑邊,故名南坑。村舍坐北朝南,大坑溪從村前古樹叢中流過,永樂公路在村西盤曲而上達嶺頭村。右行公路去往雲嶺鄉,道上可見梅坦全貌,百丈巖更為雄偉。
陶弘景的古詩刻於石壁,有云嶺題刻依於旁,真是應景。
Tips:古道發於永嘉縣鶴盛鎮梅坦村,過黃坦坑,上陶姑洞,下雲嶺鄉南坑村看牛山自然村,止於南坑村。現存完整的塊石古道約6.5公里。 “山中無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堪自怡悅,不可持贈君”。沿途水豐山秀石奇,嶺上雲霧繚繞如若仙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