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首航,MSC地中海“榮耀”號、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譜”號、星旅遠洋“鼓浪嶼”號紛紛開啟吳淞口母港運營。對中國郵輪產業復甦來說,這是好的開始。
著眼未來,
各大郵輪公司如何立足自身優勢,
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下一步有何計劃與動作?
5位郵輪公司負責人在吳淞口論壇上
分享了他們的見解。
政策支援力度空前
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愛達郵輪有限公司執行長劉輝首先分享了一些好訊息。
劉輝
今年元旦“愛達·魔都”號開啟運營以來,在佔據國內郵輪市場份額、旅客人數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中國郵輪市場復甦的主力軍,有效帶動上海、天津、廣州、廈門、青島等多個旅遊城市的郵輪行業復甦。同時,依託“愛達·魔都”號的示範效應,國內郵輪產業政策方面也有所突破。
“2024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MSC地中海郵輪中國區總裁黃瑞玲表示,作為率先復航的國際郵輪公司,今年的運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透過分割槽域、分市場、把握不同地區旺季的運營策略,MSC今年的母港運營更為靈活。
她還提到了一個新亮點——今年,更多中國遊客乘坐海外航線,赴歐洲、中東等地進行了海外旅行。“甚至我們還有200多個環球客人參加了今年的環球旅行,這是一個新趨勢。”
黃瑞玲
華夏國際郵輪有限公司黨委籌備組副組長侯大偉注意到,國內遊客的旅行消費觀念正越來越理性。他說,儘管遊客的旅行出行方式產生了變化,但郵輪旅遊還是呈現了積極的發展勢頭。“比如我們發現,有一位遊客已經5次乘坐‘鼓浪嶼’號,且都是自己直接購買船票,而不是透過代理。”
他表示,從現有的政策來看,國家對郵輪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援力度是空前的,各地政府也都給予了高度支援,“相信每位從事郵輪運營的或從事郵輪相關行業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支援,也很高興中資郵輪已進入快速成長期。”
侯大偉
“我們非常熱愛中國”
“中國郵輪復航以來,從收入的綜合增長率來看,我們的市場增長非常不錯。”皇家加勒比中國區總裁博傑明說,這一年,皇家加勒比更注重發現消費新趨勢、學習各方做法、總結運營經驗。
他說,中國郵輪消費者的旅遊意願還在增加,但對於把錢花在什麼地方,想法較之前有了變化。現在人們更加註重旅遊目的地的文化體驗、觀光遊覽體驗,體驗似乎變成了比購物更重要的一種消費。“總結中國消費者以及全球消費者的新需求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更加安全、高效、愉快地旅行。”
談到郵輪旅遊目的地,博傑明說,現在的消費者似乎沒有強烈意願花很長時間旅行,因此郵輪公司更需要提高效率。比如停車,皇家加勒比現在針對需要在港口停車的旅客提供一定時間的免費停車服務。
博傑明
在他看來,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是旺盛的,郵輪公司要做的是更加突出郵輪旅遊的優勢,讓大家把出海旅遊作為假期選擇之一。“我們要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讓他們知道假期過程中有什麼亮點、每一天的安排是什麼,會玩到什麼、吃到什麼,哪些是船上專案,岸上專案又有哪些。”
2009年,皇家加勒比將“海洋神話號”引入中國市場,開啟第一條母港航線。博傑明特別提到,“進入中國市場後,我們在中國的運營一直不錯,我們非常熱愛中國,各地政府都給予了大力支援。”
接下來,皇家加勒比希望帶領更多遊客遊覽中國,開展細分化旅行。透過與政府、其他郵輪公司的戰略合作,在各個目的地港口城市保障接待能力的基礎上,把更多遊客帶到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在詩和遠方以及現實之間做好平衡
接著國際郵輪巨頭和中國郵輪“國家隊”的發言,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童劍鋒分享了他的思考。
童劍鋒
他介紹說,上海藍夢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三家股東分別是福建中運、青島市北以及舟山交運。今年6月6日,“藍夢之歌”號在上海開啟商業首航,搭載遊客開啟5天4晚的海上之旅,後來又在青島、深圳揚帆起航,為華東、華北以及華南的遊客提供家門口出發的郵輪產品。
“郵輪作為一個重資產投入的產業,在詩和遠方以及現實之間做好平衡,實際上是本土郵輪公司面臨的一個戰略層面的挑戰。”童劍鋒表示,當前形勢下,郵輪公司必須增強對市場的感知能力和快速應變能力。初創的本土郵輪公司面臨的挑戰,包括在人才、資源以及體系上加快步伐,豐富更多的銷售通路,實現多樣、有效的銷售渠道。
“我們長期看好中國郵輪行業發展,作為郵輪公司,我們將保持戰略定力和韌性,紮根中國市場,全新打造自己的郵輪品牌,結合新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持續精進。”童劍鋒說。
為此,“小而美”的藍夢將發揮輕體、靈活的優勢,在全國的港口結合戰術和戰略上的需求靈活佈局,精準營銷,同時拓展渠道,特別是大力發展公司客戶,本著開放的精神跟產業鏈各方合作共贏,尋求進一步發展空間。
(題圖 朱嘉奕攝)
本文為專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