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天氣清冽冷肅,萬物皆伏,蓄積能量,為來年的蓬勃全力準備著,等待著否極泰來。這個時節,一碗暖暖的粥最適宜不過了。
李時珍在鉅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粥多達五十多種,他認為粥得穀物精華,具有滋補、祛病和養生之功效,能暢胃氣、生津液,易消化。跟著“小隴人”二十四節氣中華美食小主播張嘉鋆(10週歲,華理梅隴實驗學校),來做一道養生粥——黃芪補益粥。
前期準備
食材準備:
黃芪15克(蜜炙為佳)、大米50克(常溫浸泡半小時)、陳皮末3克、紅糖3克、食用油適量
工具準備:鍋、漏勺
烹飪方式:煮
煮指將原材料放入大量水或高湯中,用大火煮沸,再轉中小火慢慢煮熟的烹飪方式。其特點是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的造型與原味。優點是操作簡單、營養健康,缺點是長時間的烹飪會導致食物中可溶於水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流失,有損味道和色澤。
製作步驟
第1步:將15克左右的黃芪放入水中,先用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煎煮10分鐘左右;
第2步:淡黃色湯汁溢位來的時候,再加水,同樣大火燒開,小火煎煮10分鐘後,去渣留湯;
第3步:把泡好的大米放進去;
第4步:加點紅糖,用來中和黃芪的苦味;
第5步:也可加一勺油,讓這道粥更香糯;
第6步:煮至粥快熟時,加入適量陳皮末,煮沸即可。
成品展示
黃芪粥在《冷廬醫話》等書中均有記載。黃芪:補中益氣、昇陽舉陷、補氣益衛、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生黃芪走表,炙黃芪走裡,在此用炙黃芪合宜,重在補氣昇陽,可補脾、胃、肺、腎、肝及全身之氣。與甘平的粳米為粥,大大加強了益氣健脾、扶正祛邪的功效,但是感冒發熱期間或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記住,再好的養生食材都不可貪多貪久,這道粥最多連續吃一週,就得換換口味了!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食譽滿天下,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小夥伴們,讓我們都行動起來,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起努力!
供稿:梅小萱
編輯:石思嘉
初審:陳依婷
複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