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鎮眾多的浙江,武義縣名不見經傳,但它是浙江首個且是唯一有著“中國溫泉之城”名號的城市,溫泉資源“華東第一、全國一流”。武義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江南秘境,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山間散落著許多古村落、古民居、古寺,走在茶山上,彷彿時間在此靜止,隱秘避世。梁思成與林徽因曾在武義延福寺進行測繪,最終將其寫入了《中國建築史》,還將山下鮑村作為浙贛山嶽地帶民居的代表寫入書中。這裡保留著江南原始的韻味,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於田園生活的所有想象,一年四季的美景都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來到這裡,告別打卡式的旅行,找回慢下來的幸福感。
-壹-
江南古韻“大觀園”
雖然來武義的遊客還不算多,但大家的攻略裡都不會錯過璟園。許多人第一次知道武義這個地方,瞭解到璟園,大多是因為《孤舟》《最食人間煙火色》在這裡取景。去年3月,張頌文在《孤舟》殺青後在微博讚美了璟園,吸引了一小波劇粉。
拋開電視劇的“濾鏡”,放眼全國,璟園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這裡有著87棟古民居,有趣的是這些古民居並不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建築,而是從浙皖贛閩4省保護性地收藏。
走進這個“重組家庭”卻不覺得有絲毫拼湊感,這些風格各異、曾散居於鄉村古道的慘敗明清古建築被一點點搬運到璟園,經過能工巧匠細心重建,巧妙整合佈局,重新獲得了生機。園區依山傍水,穿插著茂盛的古木,讓人感覺穿越到了百年前的江南古典園林中。
小紅書@山海
如果你喜歡古建築,一定會喜歡璟園。在這裡可以一次性細細品味不同風格的江南古民居建築,一磚一瓦都透著百年前的生活氣息。園內亭、臺、樓、閣、榭、橋、廊,一應俱全,有著近百株300年樹齡以上的古銀杏樹、古樟樹,保留著原生的古韻,讓人回味無窮。
小紅書@山海
欣賞古建之餘,親自體驗非遺技藝更能感受古人的智慧。去到璟園李家大廳草編工作室,跟著非遺傳承人呂金六學習武義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武義草編”;還可以在九里燒黑陶館跟著老師學習揉泥、拉坯,感受玩泥巴的樂趣,欣賞沉穩低調的黑陶蘊含質樸之美;在手工館體驗漆扇、植物印染、糖畫、香包等等。
小紅書@山海、@裸心遊、@sunshine愛吃桃
作為一個現代建成的景區,難免會有一些商業氣息。不過瑕不掩瑜,因為坐落在武義溫泉小鎮,園區內還建有溫泉酒店,可以說是濃縮了武義的特色,對於遠道而來的旅客,這裡也是一個方便輕鬆的好地方。單單是欣賞四季更迭、晴空雨雪交替的美景,都能值回票價。
小紅書@山海
武義還有一處更小眾的隱秘園林。悅園位於武義老武棉廠區,同樣也是一座現代打造的景點,復建了從金華各地以及江西搬遷而來的清代古建築,靜靜佇立在綠意盎然的園區裡。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感受歲月流逝卻依然充滿生機的古韻之美。
Tips:
1.璟園打車不太方便,建議早點結束遊覽,或是選擇自駕前往;
2.進入璟園需要門票,不同渠道價格略不一樣,可以提前看各平臺的活動,在節假日也會有免票活動,比如:國慶期間穿漢服可以全日免費入園;
3.悅園目前免費進入。
-貳-
“完美山居”的模樣
武義真正的靈魂還是在古村落裡。來到被梁啟超寫進《中國建築史》的山下鮑村,才明白這裡為什麼會被稱為“完美山居”。
小紅書@山海
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著淳樸的模樣,彷彿時光在這裡定格。因村落位於大山腳下,多數居民姓鮑,得名“山下鮑村”。村落夾于山間,給人與世隔絕的感覺。走在鵝卵石小路上,聽著溪水潺潺,內心升起難得的平靜與安寧,看著人與自然在這裡和諧共生,不禁感嘆這就是當代世外桃源吧。
小紅書@Luna
山下鮑村完整地保留了浙南山區清代民居特有的典型特徵,是山村民居“活態博物館”,在2012年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雖然只是一座村落,但這裡有著非常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現存歷史建築31處,多數民居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其中,塗氏大廳是山下鮑村中規模最大的民居建築,造作十分考究,雕刻華美細膩。山下鮑村還保留著完整的村落生態:祠堂、橋樑、廟宇、店鋪、讀書樓、墓葬、古井等,還有清代至民國時生產靛青染料的靛青池遺址群。
小紅書@Luna
這裡吸引人的是整體氛圍感,建築之間的關係呈現出村民們質樸、融洽的鄰里關係,比如牛腿承託的下簷通廊,既是單體建築內的通道,又是村內的主要通道。穿梭在村裡,讓人瞬間就融入進去,渴望成為這裡的村民,過上“反捲”的簡單生活。
小紅書@宋宋芽兒
在武義,古村落不止山下鮑村。俞源太極星象村也是一座有趣的古村,從名字就能窺見一二。據考證俞源村是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排列設計建造,村口設有巨型太極圖,村莊內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築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還有防火、鎮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除去玄學光環,這裡寧靜的氛圍和自然田園風光,也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小紅書@宋宋芽兒
也許,武義能保留這麼多古村落,真的多少有點玄之又玄的成分在。坐落在群山之間的郭洞古村,被稱為“江南第一風水村”,是元代仿北京白雲觀的學仙修道寶圖《內經圖》營造出來的村莊,民居規劃與自然形成絕佳的人居環境。漫步在村間,一開始會覺得好像沒什麼好逛的,但走著走著心就靜了下來,不知不覺鬆弛了下來,看著參天古樹和滄桑的古民居,感嘆原來這就是古老智慧跨越時間的藝術。
小紅書@宋宋芽兒
在武義縣最南部地區的柳城畲族鎮的偏遠山區裡,有一個被稱為“江南布達拉宮”的上黃村。黃土泥壘成的民房依山而建,層疊而上,錯落有致。在日落之時,金黃色的夕陽照在山間,一眼望去真的與布達拉宮有些許神似。據說北宋期間就有人從山西太原遷來,村人歷代全部姓王。不過已經很少人住在村裡,房子也有些破損,正在進行修繕。
小紅書@宋宋芽兒
上黃村實在有些偏遠,村裡也沒什麼商業化的餐廳、住宿,如果想要去探訪,可以順帶去烏漱村。烏漱村也是超冷門的古村,非常古樸安靜,只有老人靜靜坐在房子前,不像陳家鋪那麼熱鬧,卻有著自己的風情。
武義未被破壞的古村落眾多,有些聚集在一個區域裡,逛完一處接著一處,讓人感覺真的遠離了塵囂,遁入無盡的寧靜中。
-叄-
千年古剎 悠悠禪音
作為江南現存最古老、儲存最完整的元代木結構建築,延福寺還是太低調了。許多人知道這座隱秘的古寺,是來自於林徽因爬上大梁測繪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
林徽因歸國後,與丈夫梁思成對唐宋元建築開始進行了系統性的追蹤、測繪和記錄,走遍了國內十五個省兩百餘縣,其中就有武義。有些地方他們只是匆匆一瞥,而到了武義的延福寺,他們待了整整九天,於是就有那張經典的照片。
小紅書@山海
經由他們最終確認,延福寺是江南地面上最早、最完整的“宋貌元構”木結構建築,大殿“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歷來傳統方式,實為罕見之孤例”,從此確立了延福寺在中國建築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林梁來到延福寺的90年後來到這裡,抬頭看著大殿斗拱和房梁,時光影像從元代到民國在腦海裡快速翻過,從此延福寺不再隱入煙塵,又多了一個人記住它的模樣。
小紅書@山海
延福寺古建中的佛像在動亂中已被損壞,實在有些可惜。而武義的另一座千年古寺,坐落在深山中,有著浙中第一大佛。想要上臺山寺,先要順著“步雲梯”石階拾級而上,一路上美景相伴,先是茶山,逐漸進入原始的樹林,越往上身心越清爽,在進入台山寺之前就已經被自然洗滌了一遍,大概是朝拜前最好的儀式感。
台山寺被稱為“浙中佛教聖地”,卻十分低調古樸,遊客也並不多,斑駁殘破的痕跡讓人更能體會到歲月的磨礪。如今,台山寺重修工程已完工,可以去看看寺中15米高的佛像,台山頂上久旱不涸的千年古井,還有景區裡的千年茶樹王。
小紅書@山海
武義還藏著一座小眾清淨的千年古寺。明招寺也十分低調,但其實是浙江省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能看到東晉、五代、南宋的時代縮影。這裡更像是一座園林,但比園林多了一份禪意。夏天綠意盎然,秋天桂花飄香,隆冬白雪飄飄,到了春節梅花盛開,每個季節都美得像一幅畫。
-肆-
來自天然的溫暖治癒
武義另一大“特產”就是溫泉。武義溫泉有著“浙江第一、華東一流”的稱號,屬於偏矽酸溫泉,且氟離子含量較高,具有一定的輔助理療效果。
武義也是“螢石之鄉”,最初發現武義有著溫泉資源是在開鑿螢石時意外發現,螢石的形成離不開火山岩漿,而這樣的地方也容易產生溫泉。武義溫泉就屬於火山型,造就了量大、水優、溫度適宜的特點。
目前武義已陸續探明的溫泉點有13處,基本都開發成了溫泉酒店。酒店裡不僅有公共溫泉,還可以選擇在自己的房間裡享受舒適的私湯溫泉。唐風溫泉度假村、清水灣•沁溫泉度假山莊都是當地較老牌的溫泉酒店,有著許多公共浴池,不過可泡私湯的房間較少。
要說武義私湯溫泉的頂流,那必須是璟園蝶來望境溫泉酒店,地理位置和環境都十分優越,就在璟園園區裡。酒店一期將23棟明清古民居,改造成了30套獨立溫泉度假別墅,彷彿住進了百年前的江南富貴人家中。白天在璟園裡逛累了,伴著夕陽走回酒店,在古風別墅小院獨享舒適的溫泉,疲憊立刻消散。
如今,連旅遊都讓人無法放鬆,想著去遍網紅打卡點、必去景點,有些地方明知道不好玩,也秉持著來都來了的行動準則。而武義這個地方,好像與時代節奏稍微有那麼一些“脫節”,卻讓人覺得十分寶貴。在這裡,放下功利心,回到自然的節奏中,找回生活本來的幸福感。
編輯 / Garcia
作者 / 蟲蟲
圖片 / 山海、裸心遊、sunshine愛吃桃、Luna、宋宋芽兒
版式設計/CNT ART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