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紅飄帶”重溫長征的偉大征程。 澎湃新聞記者 孫駿 陳鑫露(00:51)
“貴州之旅第一站”,已然成為貴陽“紅飄帶”的招牌。
“紅飄帶”的正式名稱是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距離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僅幾分鐘車程,是全國首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全域行浸式數字科技體驗館,開業一年來累計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被許多遊客作為打卡貴州的第一站,創造了紅色旅遊如何擁有“大流量”的貴州樣本。
“紅飄帶”入口處的“貴州之旅第一站”打卡點。 澎湃新聞記者 王珏瑋 圖
聽著衝鋒號,穿越敵人的封鎖線;冒著雪花,翻越皚皚雪山;合唱《歌唱祖國》,見證紅軍會師的偉大時刻……11月30日,“紅飄帶”講解員胡俊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紅飄帶”是首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全域行浸式數字體驗館,遊客透過“五感”,可以沉浸式重走長征路,體驗極度震撼。僅2024年國慶假期,就有7萬人次遊客湧入“紅飄帶”,合計演出510場。
在沉浸式行走中感受震撼
“中國英雄們的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史詩,也是世界人類的史詩……它像一支鮮豔奪目的紅飄帶掛在這個星球上,給人類,給後世留下永遠的紀念。” 作家魏巍在《地球的紅飄帶》的卷首語中如此深情地寫下這段話。
“紅飄帶”的造型恰如一根飄舞的紅色飄帶。 視覺中國 圖
而貴州是紅軍長征期間活動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的省份之一。2021年,貴州被賦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重任,“紅飄帶”是其中的一個標誌性、引領性工程,位於貴陽市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從上空俯瞰,猶如一條蜿蜒的“紅飄帶”。
講解員胡俊夷介紹,“紅飄帶”由全域行浸數字演藝《紅飄帶·偉大征程》、《紅飄帶·多彩飛躍》兩大部分組成。
其中,《紅飄帶·偉大征程》分為無名英雄、血火洗禮、偉大轉折、砥礪征途、勝利豐碑、新時代新長征等六個篇章,透過科技與演藝相結合的方式,讓傳統的紅色教育從平面書本走向立體體驗,增強教育的真實感和互動性。
遊客在《紅飄帶·偉大征程》演出中沉浸式邊走邊看。 澎湃新聞記者 陳鑫露 圖
“我們在課文裡學到了毛主席,學到了周總理、朱總司令,今天來到‘紅飄帶’,我又一次看到了他們的對話,我感覺他們就在我眼前。”今年上二年級的黃羽墨看到澎湃新聞在採訪,主動上前表示,她想分享自己的感受。
她略帶自豪地補充道,“《紅飄帶·多彩飛躍》裡面很多地方我都去過了,所以剛剛那裡面很多知識點我也都知道。”
《紅飄帶·多彩飛躍》是一座飛行影院,遊客從空中“飛行”穿越黃果樹大瀑布、小七孔、梵淨山、赤水丹霞、西江千戶苗寨等貴州的標誌性景點。
《紅飄帶·多彩飛躍》正帶領遊客“飛越”貴州山河。 “紅飄帶”供圖
與黃羽墨一起的,還有她的兩個好朋友,他們都是本地的小學生。趁著週末,他們幾個家庭一起來到“紅飄帶”參觀遊覽。問及遊覽後的感受,他們都用簡單卻又直白的詞形容道——“震撼”。
“目前場館的遊客群體以中青少年為主,親子家庭居多。”講解員胡俊夷介紹,“紅飄帶”場館採用基於史實、貼近時代、創新高科技承載的藝術創作表現形式,結合行浸式展演、劇場式觀演、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態,生動還原了偉大征程的全景視角,讓觀眾彷彿重返到那一幕幕風雲激盪的歷史場景中去,能引發各種遊客群體的共鳴。
為吸引更多年輕人來體驗,“紅飄帶”積極融合了時下流行的咖啡、文創、IP聯名等新業態。“比如我們的廣場上有裝甲車體驗,許多家庭會前來拍照打卡;館內還有人民咖啡館,比較的年輕、時尚化;還有很有人氣的文創區,很多遊客會去給家人朋友帶上一份具有紀念意義的伴手禮。”胡俊夷舉例道。
開館一週年,遊客超百萬
“數字10萬人沒什麼概念,當直觀看到眾多人和眾多名字時,才能真正感受到長征的偉大。”11月30日下午,澎湃新聞在“紅飄帶”的遊客留言板上,看到這條前一天遊客寫下的留言。
在社交媒體上,網友對於“紅飄帶”的觀後感也與上面的評論一般無二。在各篇“安利帖”下,是天南海北的IP地址,但是帖子裡的關鍵詞卻是清一色的“震撼”“值得一看”“不看後悔”“熱淚盈眶”這類表述。
在《紅飄帶·偉大征程》演出臨近結束時,遊客能參與演出,透過傳遞巨幅紅旗,感受長征勝利會師的喜悅。 澎湃新聞記者 陳鑫露 圖
公開資料顯示,從2023年10月22日試運營,到2024年10月22日正式運營,一年時間裡,“紅飄帶”透過不斷挖掘和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熱度不斷攀升,網路媒體曝光量超5億次。10月1日,“紅飄帶”首次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吸引了400餘名觀眾現場觀看,旋即在網上引起遊客關注。
胡俊夷介紹,從試運營至今,“紅飄帶”累計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觀影遊客80萬人次。僅2024年國慶假期,就有7萬人次遊客湧入“紅飄帶”,合計演出510場,其中《偉大征程》單日最多曾演出11場,而《多彩飛躍》的演出場次更是高達82場。
“外省遊客佔比30%~40%。”胡俊夷告訴澎湃新聞,目前,“紅飄帶”的遊客以省內客源為主,但隨著熱度的不斷攀升,省外遊客的比重也不斷提升,“外地遊客越來越多了”,廣東、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很多遊客專程來打卡。
在《紅飄帶·偉大征程》演出中,遊客會齊聲高唱《歌唱祖國》。 澎湃新聞記者 陳鑫露 圖
不僅如此,胡俊夷介紹,許多單位、院校也將“紅飄帶”作為紅色文化培訓或研學基地。統計資料顯示,試運營一年來,“紅飄帶”共接待團客50萬人次,其中參與研學的學生團隊超7萬人次。
胡俊夷說,“紅飄帶”是傳承與弘揚長征精神的象徵,“這裡既是一座傳承紅色文化的場所,更是一座連線歷史與現在的橋樑。”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週年,下一步,“紅飄帶”將緊抓貴州旅遊紅利,開發新產品,引入新業態,推進品牌共建、資源共享、線路聯動、活動聯辦等內容,更好發揮其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