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編輯 謝靈寧
上海博物館、上海天文館、自然博物館一票難求,熱門時間段放票即秒沒,門票都去哪兒了?
近日,上海警方抓獲6名非法入侵熱門展館訂票系統“搶訂”門票,再加價轉售牟利的犯罪嫌疑人。
據上海警方透露,今年10月,有群眾反映上海市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等熱門展館一票難求,但在一些第三方平臺卻能夠透過加價方式實名購得。對此,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立即組建專案組開展調查,鎖定並抓獲以金某為首的6名犯罪嫌疑人。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博物館、旅遊景點等熱門文旅場所推行預約購票制,“黃牛”們嗅到“商機”,炒票牟利,擾亂正常票務秩序。
如今,景點實名制的推行,大大擠壓了傳統“黃牛”的活動空間。不少黃牛從先囤票再找消費者加價賣票,轉為先找消費者再“點對點”地搶票。
介面新聞聯絡到一位經歷過“火車票”時代的“老黃牛”,經過梳理,記者發現目前熱門景點、博物館“黃牛”有多種形式:
第一種是普通使用者搶票成功後,因各種原因,將門票一兩張加價出手。儘管如今已有大量景區採取實行強實名制,但仍有“黃牛”或個人賣家宣稱“查的不嚴,保證可以進去”。
第二種是代拍。代拍服務便是為想買票卻沒把握能搶上的消費者而生。消費者通常提前將個人資訊提供給“黃牛”,再等待開票後的搶票結果。從一些社交平臺來看,代拍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若未搶到門票代拍費全額退還。有“代拍”宣稱自己“有魔法”成功率高。
除了首次開票時有大量代拍“黃牛”,目前,一些成功購票但又不想前往的觀眾可以選擇“退票”;與此同時,不同景區放票時間規則並不統一,導致一些門票或將重返“票池”,還想購票的觀眾可以透過頻繁重新整理官方購票軟體進行“撿漏”。
第三種是“黃牛”在聯絡消費者時,宣稱可以透過個人關係獲得門票,但實際“黃牛”打點保安或工作人員,引導粉絲以非法手段進入景區等。尤其演唱會成為非法入場重災區,由於大部分演唱會的安保人員均為外包團隊,有的“黃牛”選擇冒充保安“帶人”入場。
其中,代拍成了如今最主流的“黃牛”交易形式。
據瞭解,“黃牛”運用自動化指令碼、外掛、網路爬蟲等高科技工具,偽造使用者賬戶、篡改裝置地理位置,繞過網路實名制的安全防線,在極短時間內便能聚集起龐大的票務庫存。
在多地公安機關對“黃牛”行為的打擊行動中,揭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一些“黃牛”已經開發出了專業的搶票軟體,並形成了一條相對完備的搶票產業鏈,從票務的獲取、轉售到最終的利潤分配,各環節均有明確的職責劃分與協作。
這些搶票軟體功能強大,使用者只需預先錄入多位遊客的資訊,在票務平臺釋放票源的瞬間啟動搶票程式,便能在1秒之內鎖定成百上千張門票。相比之下,普通遊客若採用手動方式搶票,從資訊錄入、提交到完成支付,整個流程往往需要耗費幾秒至幾分鐘不等的時間,處於明顯的劣勢。
除了“科技手段”代搶票,為規避有關部門和售票平臺遮蔽搶票軟體,少量“黃牛”甚至將消費者身份資訊分發給大量真人“下線”,透過人工手段幫助使用者搶票。
上海警方同樣披露,此次抓獲的金某等人利用網路技術手段非法入侵熱門展館訂票系統提前搶票,再加價向他人轉售牟取利益。其間,金某等人還透過招募線下搶票人員、使用多部手機搶票等方式來規避場館方系統監管。
上海數科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心竹對介面新聞表示,“黃牛”倒票行為不僅違反了公德,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損害了其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國家明確禁止的,輕則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會被處以拘留罰款等處罰,重則可能構成犯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甚至處以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等刑罰。
王心竹解釋道,如果代搶方利用線上或線下排隊、搖號等正規方式購買門票,且買到票除正常門票價格外,只收取合理的勞務費,可以認定該種交易方式是合規的。
但如果代搶方以營利為目的,透過搶票軟體或其他非正規渠道購買或囤積門票,然後以高於票面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出售門票,則構成黃牛行為。該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如果情節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還會涉嫌觸犯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罪。
她提醒說,“在代拍過程中,很可能造成個人資訊的洩漏,黃牛本身作為投機倒把的存在,在獲取客戶資訊後,很可能保留甚至再度倒賣個人資訊,進行違法交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介面新聞還發現,以旅行社身份作掩護,成為“黃牛”的另一種招數。他們在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建立門店、上架旅遊產品招攬客源,透過團體票的方式,進一步壟斷門票資源。
一位ota平臺的業內人士對介面新聞透露,如今,“黃牛”群體開始有意識地對其違法行為進行“合規化”包裝,例如,他們透過附加低價值的講解服務或其他景點門票,將非法獲得的熱門景點門票以高價轉售,以此偽裝成合法的交易行為或“一日遊”跟團遊,這增加了監管部門識別與懲處的難度。
“這樣‘合規化’的跟團遊計劃確實真實有效,符合上架標準,作為平臺方,很難對其做過多要求。”該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黃牛”氾濫,既有“黃牛”作案手法隱蔽、技術不斷“轉型升級”的原因,也有門票供需短期失衡的原因。如今,業內一致認為,歸根結底是供需不平衡導致的。
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曾表示:“熱門的景區、熱門的文旅場館,它真正的熱門其實也就是節假假期的這個高峰時段,比如寒暑假、幾個黃金週(包括春節、國慶、五一)等等。這些都顯現出來資源和市場的需求不太匹配。這個矛盾在短時間內是比較難緩解的。”
需求決定市場,“黃牛”也是因需求而生。熱門文旅場所存在門票供需矛盾,這是“黃牛”存在的根本原因,若化解了這一矛盾,“黃牛”自然就消失了。基於此,熱門文旅場所應加強智慧化管理,最大程度釋放場所的承載量。
一位業內人士建議,調整預約機制,讓遊客錯峰參觀,利用技術手段更精準預判和監測客流量,根據接待能力分時段動態出票等。“一些地方的博物館透過增加夜場、打破‘週一閉館’慣例等方法增加承載量。”
針對“預約難”和“一票難求”的現象。目前,各地文物主管部門和文博機構都在加大文化產品供給、最佳化場館服務質量、完善預約、強化監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
眾多景區和博物館也已經採取了相應的防範措施,比如根據外掛軟體重新整理頻率高等特點進行智慧識別,並對可疑IP地址實施限制訪問,以此維護正規購票渠道的遊客權益。
前不久,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等部門也聯合發文,要求省直博物館在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期間,延長開放時間,全年累計延長開放日不少於60天,累計延長開放時間不少於90小時。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上海博物館兩館共接待觀眾超22萬人次,外地觀眾佔比72.5%;其中,10月3日接待觀眾近3.8萬人次。
為最大程度滿足觀眾參觀需求,上博人民廣場館在國慶假期期間每日增設夜場,延長開放時間至21:00。基於上博東館大體量的客觀條件,試行散客免預約入館,簡化入館流程,保障觀眾參觀體驗。
上海博物館也透過全面升級售檢票系統、“技防”、“人防”雙重防範、嚴格對內票務制度管理、嚴格管理旅行社團隊賬號、假期與公安執法部門聯動等多種方式,全面最佳化升級票務管理。
9月底,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宣佈,將於今年底前正式推行全新實名制購票政策。屆時,遊客使用一張身份證件,在同一到訪日期,只能限購一張門票。
目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採取的購票政策為遊客每筆訂單最多可預訂5張門票。在業界看來,只能購買一張門票的新要求,無疑是打擊“黃牛”的重要舉措之一。
為打擊整治“黃牛”違法犯罪,今年7月以來,上海警方依託“礪劍”系列專項行動,會同相關主管部門,打早打小、露頭就打。截止目前,上海共查處相關案件110餘起,抓獲涉案人員22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