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要維護心中的正義,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答案是:賭上自己的未來。
最近學術圈最出圈的事,就是華中農業大學的11名碩博研究生,聯合實名舉報導師黃某若學術造假、打壓學生、剋扣勞務費等不端行為。
在舉報事件發酵後,16日晚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在官網釋出說明稱,將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啟動調查程式。19日凌晨學校做出情況通報,稱學生舉報的問題基本屬實,初步認定黃某若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然而,所有關注此事的網友最關心的問題是:這11名研究生還能順利畢業嗎?現在的研究生們,怎麼過得這麼難?他們要得到看似最普通的公平正義,真的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
這篇題為《聯合實名舉報211高校華中某業大學動物Y養系黃某若教授學術造假行為》的PDF舉報材料長達129頁,涉及到19篇學位論文及15篇paper。
有人說,這份材料本身就堪稱“舉報論文”——有理有據,邏輯清楚。
不僅有詳細地聊天截圖,還有針對學術造假的重合內容對比,以及黃教授對學生們的各種壓榨控訴,包括實驗空間狹小、實驗器材缺失。
除此之外,黃教授還會剋扣學生原本就不多的補助。
連網友都忍不住感嘆,周扒皮來了也得尊稱句“老師”。
這11位舉報的學生都是黃教授的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在舉報信傳遍全網後,他們的大師兄,一名叫張黎的同學發微博回應網友的問題。
這名師兄在華農碩博連讀6年,如果沒有此次舉報事件,將在6月答辯畢業。
張黎師兄的家庭條件並不好,父親去世,家庭貧困靠母親支撐。但就是這樣的條件,他依舊選擇站出來發聲,並且推動這件事持續在社交媒體上發酵。
張黎的公眾號“一個正能量的大聰明博士生”,更是持續解答網友的疑惑。
評論區裡,都是支援他們的聲音。
但也有人擔心,如此大張旗鼓地舉報,很有可能讓張黎同學成為攻擊的靶子。因為很快就有網友發現,媒體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張黎這個人身上。
彷彿誰舉報了黃教授,比這位教授到底幹了什麼更加重要。
熱搜上全是張黎
而黃教授本人,則在此次學術不端舉報發生後,接受了媒體採訪。採訪中他並未承認相關舉報內容,甚至表示寫好了回覆材料準備交給學校——但為學生考慮,沒有在網上發出來。
換句話說,直到此時黃教授還在努力塑造一個“好老師”的形象。
而這個“好老師”,更是直接在採訪中直接表示“有個學生帶頭”,並稱所有的舉報,都是該學生威脅大家。
其目的不言而喻。
只是,一個學生要有多大的權力,才能威脅其他十幾個學生,去舉報掌握著自己學術未來的老師?
他們雖然只是普普通通的學生,但畢竟也是211學校的碩博,怎麼可能被三言兩語所煽動?
後來張黎同學在微博裡說,所有舉報的同學都做好了丟了學位回家找工作的準備。
同學們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但這一點,黃教授可能是真不明白。
他不明白如果不是威脅,為什麼一群受過高等教育,對雙方利害關係非常清楚的學生,會冒著犧牲掉學業和未來的風險發出這封舉報信。
答案也許很簡單。在舉報材料的結語處,學生寫道:我等學子孜孜不倦,勤學苦練,欲以真知灼見貢獻社會,面對黃教授之無恥行徑,吾輩豈能袖手旁觀。
為了個公正,僅此而已。
而事實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研究生,不僅僅華農這11名學生。小視就和一些研究生談及了華農事件,也看到不少研究生的現狀,他們各有各的苦。
今年研究生在讀的小佳從事情發酵之日起就一直關注著。她和周圍的同學討論過這件事,覺得舉報黃教授的學生們很有勇氣,但她也清楚地知道這份勇氣背後的代價。
小佳今年研二,是個內斂文靜的女孩子。剛上研究生時她對讀研生活充滿了期待。“研一的時候我志得意滿,對導師的要求也是積極回應。但可能和導師的頻率對不上吧……結果都不太理想。後面被批評了幾次,內心受挫,我就開始自我懷疑。”
小佳說再見到過去的同學朋友,都說她便沉默了。雖然不能把責任都歸結到讀研生活,但“導師就是天”的現狀讓她不得不收起所有的脾氣,認同導師對自己的評價——哪怕這評價“有點傷人”。
她把讀研比做“二次投胎”。她知道“投胎”的重要性,所以在選導師之前在網上學習了很久。“不能只看導師的成果,還有官職、年齡、籍貫、性格等等……最好要找師兄師姐摸摸底。”
但這麼一輪操作下來,小佳唯一的結論也只有:看命。
“有時組裡的真實情況從外面根本摸不清楚,再說大部分導師沒有絕對的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人”。
選導師就是“二次投胎”——神仙導師都是別人家的,“原生導師”各有各的難。
小佳現在的導師沒有黃教授的那些“騷操作”,她很負責,但也真得很嚴格,導師的指導讓她如坐針氈,不自覺就放棄了“平等”對話的姿態。她知道這不是自己的問題,是結構性的——但痛苦並不會因此減少。
“現在的心態就是比爛,雖然我老闆不好相處,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和上班一樣唄,總能熬到畢業。”
“讀研可不是工作,讀研可不如工作”。
寧寧是上了兩年班後才決定考研深造的,經歷過職場的她清楚地認識到這兩者的差異。寧寧的導師有一套理論,說研究生就是另一種模式的工作——所以要引入“狼性文化”,讓手下的學生們隨時保持“工作狀態”。
但寧寧說自己不是“清澈的愚蠢”的大學生,這一款大餅對她沒有用。“老闆雖然拿捏你的現在,但不決定你的未來。”寧寧這樣總結,“工作大不了辭職,大不了上班摸魚消極怠工。但做了研究生,這些招兒都不好使。”
寧寧說剛剛結束的元旦假期,導師“大發慈悲”讓他們回家。但之後又說需要把要做的事也帶回家,趁著假期時間充裕完成,這樣放假回來就能交。
“我上班可不是這個狀態。”寧寧忿忿地表示。還有研究生勞務費,前一天剛發,第二天就得取出來統一交給導師,只留100,“公司發我的錢總不能第二天就收回去吧?”
研究生勞務費問題頻發
後來,寧寧有師兄因為高壓環境抑鬱了,但導師說他是自己胡思亂想,就是閒的。這位師兄家裡條件一般,讀研無非想再衝一衝,為自己的未來搏個機會。寧寧覺得,會被無限壓榨的,就是像他們這樣沒什麼家庭背景的普通人。而網上也有很多類似的遭遇。
寧寧看過整頓學術圈的帖子,很解壓,但也知道自己做不到。這點倒是和上班一樣——如果家裡能兜底,哪怕是心理上的底,做什麼事也都能硬氣一點,“我爸媽就老實巴交的,從小我受的教育就是老師是對的,老師總沒錯,但現在我覺得不一定是這樣。只是現在導師的決定權太大了,他是不是對的已經不重要了,我們能不能聽話才重要。
要有多聽話呢?
寧寧說有朋友的導師讓他取快遞、買飯、送充電寶,純純就是傭人,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師生關係。“我朋友日常除了學術研究,最重要的工作是照顧導師及家屬的日常生活”。這裡面細分的類別有很多,比如打掃導師家的衛生、打掃導師辦公室、接送師母下班等等。顆粒度再小一點,導師沒帶傘都可以怪學生沒提醒。
“人有點小權力都可能會飄,更何況可以決定他人未來的權力。”寧寧看了舉報的黃教授的pdf,“你知道什麼最恐怖嗎?不是這100多頁的pdf,而是看完之後那黃教授的所作所為,沒有哪些是我覺得匪夷所思的。所以選導師真得看人品,上限不好說,下限得兜住了。”
除此之外,寧寧似乎也沒什麼擺脫的辦法。
“這就是遊戲規則,我們只能遵守。”
華中農業大學這11位學生,好像千千萬萬科研學子的縮影。
在事件爆發後,也有很多人發影片講述自己知道的學術“霸凌”。
有的已經畢業了,還要被導師壓榨,甚至惡語相向。
有導師把學生寫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書,以不給畢業為威脅壓榨學生拼命為自己當牛做馬。
如果導師真有學術不端的情況,學生想要舉報,則必須冒著毀掉學術生涯的風險。
2020年,天津大學一學生髮PDF檔案舉報導師論文造假,舉報者自稱是從天津大學退學的原碩士研究生呂某,他圖文並茂列舉了導師張裕卿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而最終經學校查明舉報屬實。
該導師為了讓學生籤資料“保真”宣告以便自己甩鍋,還在該學生畢業前逼其籤保證書。
其用意何其明顯!
更多的悲劇則並不是以“舉報”的形式為大眾所知。
2018年,自動化學院就讀研究生陶崇園在學校跳樓自殺,導師王攀在讀研期間對其以學術之名的私人差遣、“精神壓迫”才被公之於眾;
同樣是18年,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系碩博生楊寶德在河中溺亡,其女友曾在微博上髮長文,聲討其博士生導師周某是釀成此悲劇的罪魁禍首。
在關於導師霸凌的話題下,有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那麼多博士碩士被導師逼死,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舉報途徑嗎?”
在這次華中農業大學舉報事件的評論區,很多人在刷屏魯迅先生的那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這段話鬥志昂揚,也曾激勵無數年輕人奮發圖強。
然而,擺脫冷氣、向上走、不自暴自棄,當這些簡單的要求想要實現,都需要拼勁全力、犧牲一切,這對於初出茅廬的學生來說是不是太過殘忍?
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教會學生什麼是現實,什麼是低頭嗎?
在社交平臺上,委屈的學生將研究生比作奴隸、奴才,這真的是合理的學術環境嗎?
在楊寶德溺亡事件中,就有人將提出過這樣的質問,博士生怎成導師"家僕"?
然而無人能回應。
有媒體在黃某若事件發酵後表示,如果常態化監督、糾偏機制完備,學生本不該冒如此大的風險。
一句“本不該”,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無奈。
除了他們,還有那些在默默忍受著不公的學生。他們“本不該”被無端打壓、情緒攻擊;本不該因為他人的私慾委屈自己;“本不該”因為做學術就生出軟肋;
他們說,讀研的時候,只有錄取和畢業的時候是開心的。
但,本不該如此。
也許,只有當師生關係迴歸到學術本位,只有學生真的是學生,導師真的只是導師那一天,學術才有可能只是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