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襯衫、黑色馬甲/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
牛仔長褲/GOODBAI
白色運動鞋/STARWALK
時間允許的話,每年4月,郭俊辰會去杭州尋找綠茶;5月,登武夷山,遍尋上好的巖茶;之後,去雲南,找普洱。
作為生於1997年的青年演員,郭俊辰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劇組中度過,但這並不妨礙他持續踏上尋茶之旅。
就好像在甘孜拍戲的時候,只需留心觀察,和當地人說說話,去對方家裡坐一坐,就能喝到一碗熱烈濃郁的酥油茶。像這樣,一路與茶為伴,直到從茶看見世界。
冬日寒風凜冽,郭俊辰特意把我們的探訪選在北京一處茶館,隨手燒開鐵壺裡的水,水聲咕嚕咕嚕,壺蓋熱氣騰騰。“就邊喝茶邊聊吧。”
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鏡頭,導演頻繁問郭俊辰在喝茶時有什麼習慣,比如讀書或是誦劇本。畢竟,在傳統的概念裡,好茶配上好時光,總要有些儀式感。
結果郭俊辰就是“不接招”,他堅持說:“就隨時啊,什麼時候都能喝,端著保溫杯或者拿著大瓷缸都能沖茶喝。”
對郭俊辰來說,茶道可以講究,但喝茶本身只是一件很簡單的小事,大可以沒那麼講究。“它不是負擔,只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郭俊辰理解的“喝茶文化”,就是隨處隨時,都可以成為喝茶時間。一隻壺和一盞杯,就是一個人的“小茶道”。劇組拍戲的間歇,每次出差的時候,或者偶爾去露營、去瀑布邊發呆的時候,郭俊辰都會帶上方便的茶具,席地而坐也是飲茶之樂。
17歲那年,郭俊辰真正愛上喝茶,契機發生在《太子妃升職記》拍攝期間。“那是我的第一部戲,當時我的戲份並沒有那麼多,經常在後臺和老前輩們一起聊天喝茶。
喝的什麼茶,現在都記不起來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從那時起,我想了解更多和茶有關的事情。”
轉年來,郭俊辰進入到《我的白狐人生》劇組。拍攝地常州距離杭州很近,郭俊辰在劇組經歷了由冬到春的季節轉換,一眨眼,杭州5月的新茶也上市了。“當時正是安吉白茶和西湖龍井剛開始被採摘的季節,朋友送了我第一批新茶,喝起來回味無窮 ,我就這樣愛上了喝茶。”
郭俊辰這樣理解喝茶的意義:“既然有一把鑰匙打開了這扇門,那麼我就要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有關茶的旅程了。”
從那以後,每到一個地方拍戲,郭俊辰都會了解一下附近有沒有茶葉產區,當地人都喝什麼茶。“這回去甘孜拍戲也是,甘孜在川西,歷史上的茶馬古道也曾經過這裡,當地人由此開始種茶、製茶,他們喝磚茶比較多。”
尋茶之旅也是一次回溯地理和歷史文化的旅程。比如在甘孜九龍縣魁多鎮海拔2000~3000米之上的山丘間,就有一片全球已知海拔最高、藏區唯一的生態古茶園。那是青藏高原最早種植茶樹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全球海拔最高的古茶樹。現在,這棵茶樹已經成為茶馬古道從這裡經過的、最生動的“活化石”。
就是在甘孜,郭俊辰跟當地人學會了如何做酥油茶。“酥油不便宜,一小塊大概三十塊錢。買點酥油,再買些當地的牛奶,犛牛奶也可以。當然還要有最重要的靈魂原料——當地壓成餅的黑磚茶,先煮後沖泡,加點奶粉進去會更香甜。”在郭俊辰的描述下,酥油茶的味道飽含牧區風情,有時他還學牧民最正宗的喝法,往茶裡面加點鹽。
葡萄酒與威士忌講究風土,茶也一樣。不同產區、不同自然地理環境下,生長出來的茶總是不同的。
郭俊辰喜歡研究這其中的細微區別:“很多時候我們喝到好喝的味道,卻不知道這味道是怎麼來的,它的源頭是什麼樣子。”帶著這份好奇心,郭俊辰頻繁地上山下山,四處尋茶。
有空閒的時間,郭俊辰就會上山去尋茶、採茶
武夷山是郭俊辰去得最多的地方,當地重要的茶產區多分佈在山坑和岩石丘壑之間,擁有傳說中的“三坑兩澗”。所謂“三坑兩澗”,就是武夷巖茶正巖產區中最著名的五個山中茶場:牛欄坑、慧苑坑、大坑口和流香澗、悟源澗。這五個產區被稱為“核心中的核心,正巖中的正巖” 。在寸土寸金的“三坑兩澗”中,所產出的每一款正巖茶都彌足珍貴,也被茶葉發燒友炒得火熱。
但價格絕對不是郭俊辰所看重的東西,他更喜歡行走在茶園裡,蹲下來觀察與茶樹伴生的苔蘚。“武夷山有個茶產區叫李西壢,不像 ‘三坑兩澗’那麼有名,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我就去這樣的山裡找茶。”
正在觀察苔蘚的郭俊辰
“當地的茶農朋友領我上山,給我看他曾曾祖父種下的茶樹,那棵茶樹到現在已經活了一百多年了。我腳踩著山中小路,邊走邊能聽到旁邊山泉細流的淙淙水聲。
山間雲霧繚繞,有時候,山上的霧氣還會打溼衣服和頭髮,下山以後頭髮全是溼的。那一刻,我覺得植物的生命是如此有魅力。”
究竟哪裡才有好茶喝,郭俊辰有屬於自己的理解:“看一處地方茶樹長得好不好,我會先看山。山裡有隱藏的水系分佈,周圍有豐富的植被多樣性,還有些小生態環境——比如由動物、葉片類綠植和苔蘚共同組成的小氣候和小生態,這樣的地方產出來的茶都會很不錯。”
對郭俊辰來說,喝茶久了,腦子裡也會有一個叫作“味覺地圖”的東西。“我喝過幾千種茶,每天早上起床就喝茶,每天拿不同的茶挨個喝。從最開始淡一點的茶,比如綠茶、紅茶、白茶;到後來慢慢去喝烏龍茶、紅茶;之後喝黑茶……各種各樣的小眾茶也都會有所嘗試。”
這其中,有隨意地喝,也有正式地品。郭俊辰有一本專門的記事本,記錄了他對每一種茶的理解。畢竟每年茶樹在更新,產地在更新,味道也會更新。郭俊辰就把這些新體驗和新口感逐一記錄下來,積累成專屬於自己的一本“茶經”。
不管人們贊同與否,在喝茶的人之間似乎也存在一些隱形的“鄙視鏈”。比如有這麼一個說法,說喝巖茶的看不起喝普洱的,喝普洱的也看不起喝巖茶的,但他們倆可以一起看不起喝紅茶的……最後大家一起看不起喝奶茶的。
當然這只是在玩“梗”。在郭俊辰看來,茶本無好壞之分,喝茶就喝一顆平常心,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茶。
“不過,喝茶也能把人喝醉,這件事你知不知道?” 採訪時,郭俊辰有些神秘地賣了個關子,之後又解釋道:“有一個說法叫茶醉,說的是喝酒能把人喝醉,喝茶也能把人喝醉。但很神奇,我喝茶一直沒喝醉過。”
有一次,郭俊辰邀幾個茶友一起品茶,當天一共準備了24種茶,大家一泡一泡地喝。喝到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還能繼續。
因為其他人都開始茶醉了,那種感覺實在不比酒醉輕鬆。有人開始頭昏耳鳴,還有人會感到一陣胃裡翻騰。郭俊辰則能一直喝下去,可以說是“天選品茶人”了。
喝茶這些年,郭俊辰結交了不少茶農和茶友。每逢得了新茶,茶友之間都會互相寄送一些,頗有一種天涯共此時的趣味。郭俊辰說:“好茶是需要分享的,這種分享帶來的情誼比茶本身更貴重。”此外還有一份惺惺相惜的認同感。
郭俊辰回憶起,2019年他初到武夷山,去了傳說中的“茶葉一條街”。那一次,他從街頭的第一家開始喝,跟店家說:“老闆,我想買點巖茶喝一喝。”結果店老闆隨手抓了一把門口攤邊的巖茶敷衍道:“這茶特別好,喝吧!”郭俊辰泡了茶,茶湯渾濁不堪。
他接著一家一家走,一家一家往後喝,直到最後喝到街尾時,店老闆拿出了他們家壓箱底的毛茶。毛茶是巖茶的初制階段,它決定了巖茶品質的好壞。郭俊辰當時有些小開心,心裡暗想著:能讓賣茶葉的老闆拿毛茶出來給他,也算是半隻腳踏入茶圈了吧。
除了喝茶,郭俊辰也自己設計和燒製茶杯。有隻茶杯誕生的靈感就發生在尋茶之時。“那次我在武夷山找茶,也觀察到當地人的日常。茶農多住在山裡,天一黑就回家,沒有很多娛樂、消夜和所謂的夜生活。但實際上他們很快樂,每晚都聚在一起聊天喝茶,做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也正是那一次,郭俊辰擁有了一些足夠不慌不忙的靜謐夜晚,沒什麼要緊事,閒到可以抬起頭去數星星。“已經好久沒有像這樣安靜地看一次星空了,我當時一邊看一邊想,上一次這樣做,很可能是在小時候。”
於是,郭俊辰燒製了一隻盛滿星辰大海的湛藍色茶杯,他說每個人都像是一顆星星,在宇宙中默默發光,儘管星海茫茫,但這份光芒獨一無二。所以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感受到自己在發光發熱,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郭俊辰親手燒製的茶杯
為了制好茶杯,郭俊辰會尋訪很多工藝師,也去博物館研究古代瓷器的器型。對茶的熱愛可以無限延伸至對工匠精神的敬重、對傳統文化與東方哲思的參透,就像一棵茶樹分出無數枝椏一樣蔓延生長。
喝茶越久,對茶具的審美喜好越會發生變化。“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茶盞,到最後都會迴歸樸素。”
有一隻郭俊辰收藏的茶杯就是如此,乍看上去很普通,卻有一種手捏的樸拙之美。“那隻茶杯是海外一位老工匠做的,結果有一天我收到工匠兒子的來信,他說父親去世了,問可不可以把茶杯收回來留作紀念。當時我就把茶杯寄回去了,那種睹物思人的心情我很理解。”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活方式,追逐冒險與享受悠閒可以存在於同一個人的身上。就像白天的郭俊辰喜歡飲茶,到了晚上,他又會換上機車服,戴上頭盔,在馬達轟鳴聲中低空飛馳。郭俊辰說,這並不矛盾,年輕人“喝茶”絕不能成為負擔。
出品
芭莎文化藝術部
總編輯:沙小荔
出品人:董雲燕
監製:徐寧
編輯:Rita Hu
導演:楚英麒
平面攝影:王婷
妝發:李妍希 Anne
撰文:Koma
製片:睿毅
攝像師:黃俊宇
剪輯/調色:任彬 楚英麒
影片包裝設計:南航
平面設計:張曉晨
編輯助理:鄧鈺璇、張沂菲
場地鳴謝
有時·茶人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