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正在敲賽博木魚的何二維一。
今天的攻略咱們來聊一個挺尷尬的話題,那便是新機師的這個抽取以及培養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早已存在,而在過去官方就沒拿出什麼像樣的處理辦法來緩解其發展,隨著遊戲數值的不斷膨脹,這個問題的影響也變得越來越大,最終也直接觸及到了大量玩家在抽取新人物和新機兵上的慾望高低,所以這個問題到底是個啥,官方又該怎樣來看待和處理,接著我們就來簡單調侃一番,看看大家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
我們用全新的技師弗雷姬塔來做個舉例,以當前的測試服測試結論為例,維一對這位角色的外形雖然比較感興趣,但經過大量實測和反饋收集之後維一發現,這位角色吧......依然陷入了過去便一直存在新角色怪圈,簡而言之就是:
如果我們選擇去抽機師,那麼抽一個0-1潛能的人物其實意義並不算很大,因為這個練度的水準並不足以支撐弗雷姬塔能跨越到絕對突擊主力的行列中如果我們選擇去抽機兵,那麼只抽1套機兵的話......基本上就是為了收藏或者拆掉而抽了,因為金1的新機兵即使對比過去的老機兵金1的水準已經有不小的屬性或模組效能提升,但......依然是上不了場的存在那麼這位新機師到底要達到什麼水準才能穩定上場呢?亦或者換句話說,到底要達到什麼水準才能和目前我們的突擊主力,如芙烈達、馬庫斯等角色競爭呢?經過對比測試,維一感覺至少弗雷姬塔要到3潛能以上,甚至5潛能才是這位機師的最強形態,因為涉及到需要第1回合用雙槍buff技能的問題,而新機兵則是至少要達到全金3套裝才能和過去的主力突擊角色有一定的競爭關係而在投瓶這項上,相信大部分老玩家的馬庫斯、芙烈達等主力突擊都早已是3-5瓶子的投入了,因為這些突擊角色的泛用性和強度都不錯,所以大家的投瓶熱情也不會低,而至於全新的弗雷姬塔,大家也懂作為部分需要聚焦“最佳射程”輸出的突擊手,γ1區的意義到底有多高自不用多言,而γ2區的10算力意義大家也都明白,所以比如......5個瓶子起步的投入,成本高不高呢?
那麼按照這樣的門檻來估算,大家也都看到這位角色的使用成本到底有多高呢?而在達到這種門檻的前提下,弗雷姬塔比之過去的芙烈達和馬庫斯等角色,其實先不談機制的特色了,就傷害而言則可謂是類似的水平,並不會有壓倒性的優勢存在,而如果考慮機制,則弗雷姬塔和其他幾位也是各有千秋的特色,所以談到這,大家是否會願意付出這個成本來培養這位角色麼?而這個問題便正是目前遊戲最大的養成困境,由於遊戲的培養設定所導致的培養成本過高和培養週期過長的尷尬問題。
對比下隔壁的天地劫和夢戰,普遍是四個星期一個大版本,每個大版本上2位新角色,而我們只需要抽一個3星角色即可慢慢跑片(6星為滿星),對於預期強勢的角色,大佬玩家或資源充裕的玩家則可考慮一次性抽到4-5星,而預期不強的角色我們也可直接略過,因為上的角色相對較多,上的頻率也相對較高的緣故,玩家們能做的取捨容錯率也會更高一些。
而反過來針對鋼嵐,單單算角色的抽取和提升潛能的確成本會比隔壁的兩款低一些,但重頭戲還是在這個機兵之上,機兵抽2套可以提升到全金3(抽2套的理論保底成本為210抽,而抽機兵保底的機率又非常之高),此外理論上需要抽4套才能提升到全綵,而如果想用跑片來補機兵的話,先不說新的機兵根本不進跑片系統,就算是進了跑片系統的機兵,我們最快也需要小100天的時間才能湊齊額外的兩套成本,這再算上新機兵等待進入跑片系統的這個持續空檔期,可能遊戲大環境都變了幾次天了......(截止目前的正式服,最後進入跑片的機兵就是5月上線的銀閃,大家可以算算這個時間)
所以從這個抽取/培養成本和培養的週期來考慮,等我們把一個角色和對應的機兵養到接近滿練的程度時,都不知道要花多久了......到時候可能又已經新出了多少強勢的角色或機兵了,所以目前很多朋友報以的抽取態度也非常簡單,不能達到明日香這種級別的我就不可能放開了抽,而明日香所代表的概念就是練度一旦起來,對於之前的所有格鬥家相當於都是碾壓的態勢,而接著安德森這種對策卡型別的我們也只需要抽個0潛能的收手即可,因此屯屯屯的觀念便已深入人心,不願抽和不願養的心態也在逐漸蔓延,加之鋼嵐本來上新的頻率就不高,綜合而來就造成了目前這個遊戲最大的抽取/培養困境......
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至少能緩解這個問題的辦法肯定是有的,這裡維一就提一個吧,日後的新機兵等UP池結束後即會進入到跑片系統,不知大家覺得如何?反正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就看看官方未來到底能對此做出何種反饋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