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一場iPad遊戲體驗活動上,四款國產遊戲的團隊來做了些技術內容分享,分別是《鳴潮》《絕區零》《無限暖暖》《燕雲十六聲》。
這幾款都是同時提供了PC和移動雙端遊玩的產品,在畫面和技術力等各方面,也能算作目前國產免費遊戲的第一梯隊,到了讓日本玩家一本正經討論說“來自中國的3D遊戲擠佔了日本2D扭蛋手遊生存空間”的地步。
更多國產廠商開始從單純的手機遊戲,轉向開發將PC和主機作為主要平臺的產品——這本身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好趨勢,玩家可以由此獲得更好的遊玩體驗,廠商也能去開發一些更多樣化、更講追求的遊戲,包括這些產品本身也更方便接軌海外現成的龐大主機市場。
但同時這幾款遊戲在上線後也遇到了相類似的問題——那就是作為跨越PC和移動端的遊戲,畫質與內容體量獲得飛躍式提升的代價,就是產品在手機端的表現很難讓玩家滿意。(當時《燕雲十六聲》尚未在移動端上線,但這種推遲本身,倒也足夠說明同樣的問題)
在許多開發團隊的理想情景中,這些跨端遊戲所想要實現的通常並非涇渭分明的“PC玩家歸PC”“手機玩家歸手機”,更多是希望擁有不同裝置的同一名玩家,可以在不同場景下,自行選擇想要使用的裝置和對應的遊玩內容。
但現實很骨感,國內仍有相當大基數僅使用移動端來玩遊戲的玩家群體,他們不太可能專門為了幾款“跨端大作”去配置一臺PC或主機,而這麼一來,就只能玩到為移動端最佳化而妥協的“低配版”遊戲,這是許多人很難接受的。
目前來看,iPad提供了一個較合時宜的折中方案。
以最新一代的iPad Pro為例,使用的M4晶片能以更低的耗電,達到當下主流輕薄型 PC 筆記本的同等效能。具體到遊戲上,那就是⽬前市面上唯⼀能夠以 120fps⾼幀率運⾏《絕區零》《鳴潮》的移動裝置,對於這樣的動作遊戲而言,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再有視⽹膜 XDR 顯示屏,能提供的視覺效果也確實高於很多電腦顯示器;MetalFX支援下的手柄適配部分解決了操作手感問題;現在iPad也支援使用中國聯通的eSIM功能了,外出聯網更加方便,適合移動端遊戲的使用場景。
在現場試玩的時候,《無限暖暖》還提供了一個展開遊戲二創的使用場景——玩家在遊戲中使用內建的相機截圖,本就附帶了多種濾鏡可供選擇,隨機就能在圖片加工App中,用Apple Pencil再添上幾筆自己的想法,再一步就能直接釋出到社交網路上了,整個過程感覺要比在電腦或手機上操作起來都更絲滑。
總的來說用iPad來玩遊戲這件事,目前是有其一些獨佔的優勢。
有些尷尬的是,儘管iPad目前能夠提供這類跨平臺遊戲在移動端的“上限”,但實際使用的仍是面向移動端開發的軟體包體,所以在包括細節渲染以及一些具體功能和操作邏輯方面,提供的體驗還是同PC端有一定差距。
我仍記得多年前初次用iPad玩《爐石傳說》時的那種驚豔和愜意,在當時,這類說得上“由iPad來提供最佳體驗”的遊戲可能也不算少,但這最終並沒能成為一種常態,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可以預見,平衡PC和移動端體驗這件事,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仍將是國內想要做跨端遊戲的廠商們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尤其早幾年光景,隔壁韓國遊戲廠商沒少在MMO上追求雙端共通互聯,但一系列嘗試中很少有稱得上成功的例子,最終還是迴歸到了“各歸各”的開發趨勢之中。可見這確實是條難走的路。
技術的進步和產品形態的變化,會不會給這一回國產廠商的嘗試帶來更多變化?在這之中,包括iPad在內的裝置又是否有再構成全新生態的可能?
答案還是挺讓人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