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川媽),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前些天,咱們的家長群裡展開了關於 “期望”的討論,有家長認為“高期望”能讓孩子更優秀,也有家長認為期望值低一些,親子關係更和諧。
究竟應該對孩子設定怎樣的期望?必須結合兩個因素來考慮。
第一個跟“期望”相關的因素:孩子現有的能力水平。
期望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
期望過高,孩子承受的壓力太大,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期望放低,確實能舒緩壓力,改善關係,但過低的期望也可能激發不出孩子的潛力。
合理的期望值,是在孩子現有的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再適度提高一點點。也就是,給孩子“跳一跳就夠得著的”。
究竟提高多少?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裡專門分析過 (參考:), 裡面論證過一個“進步20%”的概念。
比如,有個孩子現在能1分鐘跳繩100個,家長可以期望他下次跳120個。
有個孩子現在可以專注學習10分鐘,家長可以期望孩子下一次專注12分鐘。
談到孩子的考試成績,因為上限就是100分,所以最好透過失分率來考察進步程度。
比如,孩子現在能考70分(失分率為30%),那麼,家長可以期望孩子下一次考試的失分率減少20%,即失分率為:30%x(1-20%)=24%。
我們鼓勵孩子下一次考76分,可以算是合理期望。
當然鑑於考卷難度會有變化,用“位次”來衡量孩子的成績水平更科學,比如孩子原來的位次是班級前40%,再進步20%,位次就應該是前32%。
在基於孩子現有能力水平設定期望值時,有兩個誤區要注意。
1、把其他孩子的能力水平,變成對自己孩子的期望。
“別的孩子能考90分以上,為什麼你就不能?”這是很多家長的憤怒和不甘。
教育最不可忽略的就是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都不一樣。
哪怕是同一個家庭的孩子,也不能簡單複製教育目標和成長期望。
有一位人間清醒的倆寶媽說:“大寶聰明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將來上一所重點大學還是值得期待的;二寶資質一般,能考上普高都算勝利。”
所以,“高期望”或“低期望”,其實是相對而言的。
同樣的學業目標,對甲同學來說是低期望,對乙同學而言可能就是高期望。
2、把偶爾超常發揮的能力水平,變成對孩子的常規期望。
前面所說的“現有能力水平”,是指“常規的穩定的能力水平”,或者“某一段時期內的平均水平。”
一兩次“考試”往往無法衡量孩子的真實能力水平。
一個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考進前40%的孩子,偶爾一次發揮好,考進了20%,然後家長期望孩子一直保持在前20%以上,就會很容易失望。
最後還要注意一點:這個20%的提升值,針對的是一般情況,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並不適用。
比如,那些本身已經竭盡全力的孩子,想要再進步1%都很難。
還有,那些本身起點就很高的孩子,能保持住現有的優勢就很不容易。
即便是孩子進步了20%,達到了期望,家長的期望值也不能1.2x1.2x1.2......地無限累加,因為任何能力的提升,都存在瓶頸期。全人類的吉利斯世界紀錄,也要很多年才能打破一次。
第二個跟“期望”相關的因素:家長的支援。
參考上面這個矩陣分類圖。橫座標是家長的期望值,由左到右是從低到高;縱座標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支援,從下到上表示支援度由低到高。
透過橫縱座標,劃分出四個象限,代表著四種不同教育方式。
①高度支援,高度期望。這種方式被定義為“嚴格教育”。
②對孩子高度支援,但期望值低。這是“寬容養育”。
③不給孩子支援,也不設期望,這是對孩子冷漠不管。
④低度支援,高度期望,這是“高壓教育”或“苛刻管教”。
究竟哪種方式最好?
除了第③種屬於明顯不合理,其他幾種,都具備一定的適應空間。
從機率上講,第1象限,高支援,高期望,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潛能,教育成功的希望最大。
這個“高期望”,在不同家庭包含著不同的內涵,但肯定是等於或大於孩子現有能力水平20%的上升期望。
這個“高支援”,不僅是物質環境方面的支援(給孩子健康營養的成長環境,提供好的教育資源,等等),還包括精神情感方面的支援(跟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給孩子科學有效的精神引導,等等)。
現在的大部分中產家庭,憑著本能都想選擇第③種“高支援、高期望”的教育方式,但現實中往往焦慮最多,教育最容易出問題的,也是這一類家庭。
焦慮或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原因1:期望過高,遠遠高於孩子的能力水平的20%以上。
原因2:對孩子的“高支援”主要偏重於物質支援,而忽略了精神支援,從而導致親子關係變差,孩子走向了叛逆。
簡而言之,家長對孩子抱有的期望,一方面要跟孩子的能力相稱,另一方面要與家長能給孩子提供的支援相稱。
就如上圖所示,孩子的能力潛質(好比種子裡攜帶的基因),家長的支援(好比土壤),這兩者共同決定了孩子未來大概會長成什麼樣。
家長的期望,也要與之相適,不能偏離太遠。
有位媽媽找我諮詢說:
她幫孩子制定了很多學習計劃,也嘗試了很多辦法,但孩子仍然很少能完成學習計劃,因此感到十分崩潰。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會建議家長從兩方面思考:
1、是不是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如果以孩子現有的能力水平,本身就很難完成這些計劃,那就是期望不合理,跟方法沒關係。就好比你想訓練8個月的孩子跑步,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都很難成功。
2、是不是家長提供的支援不夠?
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環境,花錢送孩子上昂貴的課外班,網上搜羅各種獎懲工具和計劃表格……家長對孩子的支援還不夠?
現在的父母,真要比以前的父母為孩子付出得更多;
但現在的孩子,也比以前的孩子承受的期望和壓力大得多。
所以,儘管家長們覺得自己給孩子支援很多,但與孩子所承受的期望和壓力相比,其實還是不夠的。
如果家長覺得“我已精疲力盡,不想再為孩子付出更多”,那好,就把對孩子的期望也降低一些,轉移一部分期望到自己的健康或事業上去。
無論期望如何,孩子不是一部自帶說明書的機器,不大可能完全按照別人設定的路徑去成長,只要家長心存期望,就總會有失望。
對於那些總是不按家長的期望去行動的孩子,與其費盡心機地想去馴服他,與其整日為他感到傷心失望,不如讓他早日學會為自己的行動承擔後果,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
相比於成績、榮譽,解決好自己的吃喝拉撒問題,才是一個人最基礎的責任。
如果孩子沒有考上名校,但他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每天認真吃飯穿衣,努力打工養活自己。這樣的結局也不至於太讓人失望。
作者簡介
華川(川媽),著有《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二胎媽媽正面管教踐行記》,傳送“書”字,瞭解詳情。個人微信chuanhanma2
121我二胎備孕生女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