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追了好幾期的《再見愛人4》,不得不說,這一季的“離婚夫妻”是一對賽一個對的狗血!
開局就扔出王炸的楊子,虧完老婆葛夕幾百萬嫁妝的留幾手,還有總能讓全場陷入窒息的麥琳……越看越憋屈,越看越胸悶!
好在第三期節目中,張泉靈來了!
這個前央視知名記者,去過阿富汗戰地前線,也深入過汶川地震現場,這兩年馳騁在商界做投資人。稱得上是見識廣博,頭腦清醒,表達更是她的舒適區,用詞一針見血,精準到位。
她一開口,就讓全國觀眾的乳腺都通暢了。僅僅幾分鐘的圍爐座談會,就把他們婚姻中夾雜不清的“亂線”給捋得清清楚楚。
張泉靈一眼就看出,黃聖依和楊子之所以還捆綁在一起,是經濟上有太多的粘連。
她單刀直入的問黃聖依:“你有個人資產嗎?”
黃聖依支支吾吾地問:“我個人名下的嗎?不是我們夫妻共有的嗎?”
張泉靈緊咬不放:“你搞不搞得清楚,個人資產什麼意思?你是掙錢的人,你知道你的錢在哪兒嗎?”
一句話徹底把黃聖依給整懵了!
她評價黃聖依和楊子,一個像員工,一個是“不斷給員工畫大餅的老闆”。
對麥麥和李行亮更是不留情面,她問麥麥平時在家會和李行亮聊些什麼?
麥麥接連問出,“今天想吃什麼?”“週末想去哪裡玩?”“孩子的教育你怎麼看?”
張泉靈隨口就答,“隨便,都行,聽你的!”
麥麥很詫異,這些答案居然和李行亮的如出一轍。
張泉靈犀利點評,“因為事情都是你掌控的領域,並不是他感興趣的東西,他喜歡音樂,你和他聊過他最喜歡的作曲家嗎?”
夫妻親密關係的維繫,可不是靠這些“柴米油鹽”的話題。
麥麥在這段婚姻中扮演的是個“看孩子左右都不是的老母親”,而李行亮還是個“青春叛逆期的兒子”。
這個節目張泉靈老師錄了兩天,回來之後還是覺得有太多想吐槽的東西“堆積”在胸口了,氣到腦殼疼。於是上週末她又開了場直播,把節目裡沒有說透、也不方便直說的那些話一口氣倒了個精光。
很多觀點我都做了筆記,也特別想分享給大家。很喜歡張泉靈老師的這句話:“婚姻的日子是別人在做,我們不要插手她們,要注意的是,不要成為他們”。
別人的故事始終都只是一個鏡子,更重要的是照見自己,讓自己能過得更好更舒心。
01.#她就是想要呆在“不舒適的舒適圈”
首先還是說說麥麥,張泉靈很篤定她和李行亮是愛著彼此的,但是也真的不太會相處。(戳這裡看回顧《14年婚姻,有情有義,她卻活得比黃聖依更窒息!》)
很多人看了節目都在問,麥麥到底想要什麼呢?
其實你就算給她買一個愛馬仕,她也不會開心的,她會說顏色不是她喜歡的,款式不是她中意的。
看到麥麥活得這麼擰巴,張泉靈特地去請教心理專家李松蔚,“怎樣才能讓她覺得有安全感呢?怎樣才能感覺讓他她得被愛呢?”
李松蔚說了一句話,一下子就重新整理了張泉靈的認知。
他說:“很多到我這兒來做婚姻諮詢和心理諮詢的人,他們並不想過更好的生活,他們就想過得不好。因為那些不好是他的舒適圈,就那些不好,是他舒服的位置!”
回頭反觀麥麥在節目中的舉動,她有一個很強烈的特質,就是“配得感”很低,比如她那句全網刷屏的名言——請問我配得到一杯咖啡嗎?
有一個觀念她在腦子裡已經根深蒂固了,就是她不配得到幸福,一個男人為你千里迢迢買青團,她並不覺得那是她“配得”的,所以她就只能透過挑毛病來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麥麥身上還有一層殼,這層殼上寫著一行字,叫做“我好委屈啊”。躲在這個殼子裡,她聽不見外界的意見和聲音,即便不舒服她也不想突破,因為走出去就失去了安全感和掌控感。
節目錄制當天還發生了一個小意外。現場有個帳篷,一個杆子眼看著要倒了,麥麥是第一個衝出去扶著杆子的人。工作人員說別扶了走吧,然後所有人才終於走開。
後來這個少了一根杆子支撐的帳篷,它居然矗在那兒沒有倒!大家看著都震驚了。這一幕彷彿如有神助,好似在冥冥之中暗示著麥麥的婚姻問題。
她自詡為家裡的頂樑柱,費盡心力的支撐、掌控一切,但有時候鬆弛一點兒,試著放手,日子也能好好的過下去。
但對於麥麥這樣的情況,其實旁人很難去勸說什麼,因為想要打碎這層殼,是需要契機的,也需要一個非常大的力量才行。她才有可能重建自己,長出一個嶄新的自己。
不過,這個過程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02.#怎麼維護親密關係?學會好好聊天
雖然張泉靈在節目上,並沒有實質上幫到麥麥,但有一點卻特別值得和大家分享,就是怎麼和另一半好好聊天。
比如麥麥和李行亮的聊天方式,就是一部“錯題集”。就像開頭說的,她發起的聊天,圍繞的都是她所掌控的“領域”,那是她的主場,李行亮當然不感興趣,那這個天就是聊不下去的。
夫妻間得能聊到一塊兒,才過得下去。那究竟應該聊點啥呢?
其實這件事情沒有標準答案,最關鍵的是,兩夫妻能有內心世界有碰撞。
張泉靈舉例說,她和老公聊得最多的,就是政治新聞。比如最近他們會聊巴以關係的走勢,甚至還會做沙盤推演,進行激烈的辯論……
看起來是很冷門的話題,但一和老公聊起來,她就能在心裡獲得巨大的認同感和滿足感。
夫妻之間的情感,是不能靠每天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來維繫的,那樣相處起來就太難太難了。
情感生活當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叫共同認知,就是有一件事情你們彼此能共同認知,能共情,兩個人的心才能捱得更近。
03.#開口談錢不尷尬,手心朝上要錢才最難受
再說黃聖依,雖說節目裡她對“個人財產”一問三不知,但其實有很多人的認知基本就和黃聖依一樣,不太搞得清楚什麼是“婚姻當中的個人財產”。
這不僅僅指的是婚前財產,或者寫在你個人名下的、離婚時對方分不走的財產。這裡有三個層次的認知:知情權,支配權,容錯空間。
展開說一下前面兩點:
第一點,知情權。
雖然婚姻中的財產大多數都是夫妻共同財產,但好歹我們一定要知道有多少,在哪裡,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這些財產有沒有安全度,有沒有流通性?
哪怕你是一個全職太太,你是一個不在外面掙錢的人,也有權知道這些錢在哪兒。
第二點,獨立支配權。
不需要透過愛人就能支配的錢,類似私房錢。
張泉靈的媽媽從小就教育她,女人不能當一個手心朝上的人,這手心向上跟丈夫要錢的感覺太難過了。
她媽一輩子不愛管錢,但媽媽一直有一個私人的賬戶,爸爸定期會給裡面充錢。這筆錢會不斷變多,媽媽還能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種“自由度”就會讓人特別快樂。
還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錢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不具備流通性的錢,它不是錢。就是當你真的要用的時候,比如家裡人生病需要大幾萬,你卻用不到它,拿不出這筆錢來,那它就是一個數字,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它改變不了你的生活質量。
私房錢其實是婚姻幸福的重要的壓艙石,不僅是女人要有私房錢,男人手裡也要有私房錢,這樣大家心裡才都有底氣。這對改善夫妻關係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不要避諱在婚姻中談錢,錢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以前也對錢這件事不太上心的話,一定記住要先從知情權和支配權這兩點先做點小改變。
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大膽去要,要努力把想法說出來,這樣才有協調溝通碰撞的可能性,一直壓著容易內耗,最後就會在不起眼的小事上爆發出來,變成徹頭徹尾的情緒失控,歇斯底里。
04.#夫妻雙方沒法齊頭並進,怎麼辦?
夫妻之間,是一定不可能永遠齊頭並進的。
大多數的情況就是,這段時間我走得快一點兒,再過一段時間他走得快一點兒。真的能做到齊頭並進的夫妻,也有,只能說是老天爺眷顧,撞上了好運氣。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兩個人要心平氣和的相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8個字:
寵愛,支援,尊重,欣賞。
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後面四個字,尊重和欣賞。
先說尊重,就拿黃聖依和楊子舉例,黃聖依特別渴望脫離楊子,去做一些和他的事業版圖沒有交集的東西,她太渴望被看見,被認可。
但很明顯楊子就很不尊重黃聖依,甚至還很輕視她。覺得她是個小屁孩,全靠自己照顧,啥都不懂。尊重在楊子這兒是不存在的。
這樣的婚姻,肯定是越相處越痛苦。
而比尊重更高階的,就是“欣賞”。在夫妻發展速度不一致的時候,欣賞就顯得很重要。
因為如果一個人欣賞你,不管他比你落後還是靠前,他都依然能夠在你的身上看到閃光點,然後始終都能為你自豪。而那個東西才是長久以來的愛的支撐。
沒有那個東西,愛是沒辦法維繫的,婚姻很自然的就變成了利益交換了。你心裡總是失衡的,總是在比較,總是在內耗。
張泉靈就提到了自己對老公的欣賞。她說她老公最讓她欣賞的地方就在於,一定要把他喜歡的東西做到最牛。
有一年他愛上滑雪,他就去找了一個全國冠軍當教練,不停的練習,狠下苦功,很快就在業餘滑雪圈子裡出名了。因為本職工作是城市規劃師,還幫著崇禮滑雪小鎮做規劃,帶動了一方的發展。
所以她每次看到老公站在滑雪場上,眼裡就忍不住冒出星星,“他真厲害,真刻苦!”
你眼裡冒過的星星才是婚姻裡特別滋養的那個部分。然後你也可以在他的眼睛裡看到同樣的星星。
很多人會覺得,愛是需要具象化的,這個具象化並不是過生日的時候,說一聲“生日快樂”,送上一個名貴的包包或者一束花。而是對方欣賞你的眼神,眼裡冒著的星星,這是遮也遮不住的,那才是最具象化的。
所以你可以嘗試一下,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身邊人,用欣賞的方式去誇一誇對方。
你身上的殼自然會蛻下,你的天地也會變得更加寬廣。
最後,一段婚姻是否要進行下去,沒有特別複雜的判斷標準。
當你和對方攜手走過一段旅程之後,你深刻的感受到“我好像變差了,我是不是不值得,不配,我這也不行那也不會”,那你一定要想一想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變差了,是你自己的原因,你的經歷,還是身邊有一個聲音在不斷地提醒你“你很差,你不配”。如果是後者,那就一定要搖響心中的警鈴。
婚姻就是一個相互滋養的關係,如果感覺自己變差了,那就應該要跳出來看一看!
永遠關注自己的內心,包容並接納生活中本就存在的不完美,但也不要甘於沉溺、用麻痺自己的方式去走完人生下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