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菲光、、歌爾股份等先後被踢出果鏈或者砍單,導致其業績大幅下降,為了降低單一大客戶風險,果鏈企業紛紛實施多元化戰略,介入新能源、汽車等行業,但立訊精密卻逆其道而行,不斷加深與蘋果的合作,其業績也持續穩定增長,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
胡楠/文
全球消費電子2023年出貨量下降幅度明顯收窄,但仍未達到完全復甦的程度,在此背景下,立訊精密業績仍能保持穩定增長,根據2023年年度業績預告,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03.05億-109.33億元,相比上年增長22.07%-29.51%。
同期,營業收入為3832.85億美元,同比增長-2.80%,淨利潤為969.95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全年營業收入為6.16萬億新臺幣,同比增長-6.98%。
透過對比,立訊精密業績增速不僅優於第一大客戶,同樣高於其競爭對手,不過二級市場卻對此反應平平。究其原因,公司各期利潤並不能滿足代工品類擴張所需的資本性開支與併購對資金的需求,這導致其需要不斷進行融資,以保持與蘋果的深度繫結。
深度繫結蘋果
果鏈企業對蘋果的態度十分糾結,既希望與其進行合作提升業績,也想擺脫蘋果依賴症,避免其“翻臉”導致業績爆雷。
2021年3月,蘋果公司終止與的合作關係,這導致後者業績一落千丈,截至目前歐菲光仍處於虧損狀態。另外,2020-2022年,歐菲光還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合計達59.63億元,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與蘋果有關的固定資產、存貨、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的減值。
2022年11月,歌爾股份所代工的Airpods Pro2被蘋果砍單,這導致其在當年年末計提存貨跌價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12.03億元,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損失5.79億元,成為其業績腰斬的主要原因。
2023年11月,聞泰科技也釋出公告,其得爾塔光學模組業務向境外特定客戶出貨的產品完成了現有訂單生產工作,且目前未再取得新的訂單,基於與特定客戶最新業務進展情況並結合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公司業務規劃,決定停止生產特定客戶光學模組產品,這意味著聞泰科技旗下得爾塔光學模組業務也被踢出果鏈。
為了降低對蘋果的依賴,國內果鏈企業紛紛實施多元化戰略,例如歌爾股份轉型VR、AR領域,併成為Meta與Pico等VR廠商的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在手機蓋板之外,還涉足了新能源汽車、智慧頭顯以及光伏等領域;領益智造則在現有業務之外選擇了汽車與光伏賽道。
立訊精密也加速佈局汽車市場,據西南證券研報,2022年,公司與奇瑞集團開展合作,搭建整車ODM平臺,快速提升其作為Tier 1廠商的核心兩部件綜合能力;2023年6月,公司又與廣汽集團合作成立立昇汽車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主營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子公司立訊科技持有立昇汽車45%的股份。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立訊精密汽車業務佈局逐步完善,但其對蘋果的依賴卻不降反升。據Choice資料,2019-2022年,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佔當期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55.43%、69.02%、74.09%、73.28%。究其原因,立訊精密在進行多元化佈局的同時,也在馬不停蹄地加深與蘋果的合作。
據東吳證券統計,2019年,AirPods Pro開始由立訊精密100%代工,其當年AirPods累計出貨量近4000萬,AirPods Pro出貨量近600萬;2020年,立訊精密透過收購緯創子公司切入iPhone組裝代工服務,並拿下少量iPhone 12 mini的裝配訂單;2021年,公司拿下部分iPhone13與iPhone 13 mini裝配訂單,以及70%的AirPods代工份額;2022年,立訊精密獲得iPhone14的10%左右組裝份額,並開始iPhone14 Pro系列的代工試產,而且還自歌爾股份手中奪取AirPods Pro 2的所有組裝訂單;2023年,立訊精密成為iPhone15 Plus主力組裝廠商,份額佔比為60%,並首次拿下高階機型iPhone15 Pro Max的30%左右的組裝訂單。
不僅如此,據民生證券研報,2023年12月19日,美國射頻晶片製造商Qorvo與立訊精密達成最終協議,後者將收購Qorvo位於北京及德州的封裝測試工廠,包括物業、廠房、裝置以及現有員工,而Qorvo則將繼續保留其在中國的銷售、工程和客戶支援員工,根據新簽訂的長期供應協議,Qorvo後續的中國區射頻產品組裝和測試等供貨任務將由立訊精密完成。
公開資訊顯示,Qorvo與博通、思佳訊並稱為美國射頻三巨頭,主要產品為射頻積體電路產品。2022年,Qorvo佔全球射頻前端市場份額的15%,而其位於北京與德州的工廠主要業務為消費電子領域的射頻前端模組封裝測試,下游終端客戶包括蘋果及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廠商。
另外,和碩聯合科技於2023年12月28日所披露的公告顯示,其子公司崑山世碩擬透過現金增資增加註冊資本21.09億元,該筆資金由立訊精密母公司控制企業立臻精密認購,增資完成後,崑山世碩的控制權將從和碩轉移至立臻精密,這將加速其在iPhone組裝份額的提升,且存在未來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
由此看來,立訊精密正透過一種“另類”的方式降低單一大客戶風險,即透過不斷增加代工品類與蘋果深度繫結,複製鴻海科技的成功路徑。
抱大腿的AB面
透過不斷地增加代工品類與對外收購,立訊精密的業績也持續增長,2023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突破100億元大關,其利潤含金量也頗高,2020-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與淨利潤的比值分別為91.75%、93.15%、121.32%、87.27%。
不過,細心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自2021年,公司二級市場股價中樞不斷下移,這表明市場對其業績似乎並不買賬。從業務模式來看,作為代工廠,立訊精密要跟隨蘋果產品的迭代不斷更新、新建生產線以及對外收購。據Choice資料,2020-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用於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支出分別為75.02億元、125.67億元、135.84億元、90.63億元,明顯高於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值。
現金流方面的不足導致立訊精密不得不透過增加有息負債的方式獲取資金來支援業務的發展。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由2020年的75.77億元增至290.14億元,長期借款由2020年的14.95億元增至141.59億元,資產負債率也由2020年的55.86%增至61.15%。
為了徹底解決資金方面的問題,立訊精密在2022年年初披露非公開發行方案,擬募集資金135億元,其中70億元擬投向消費電子生產線建設與技術升級,35.5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剩餘資金則主要用於半導體與汽車相關專案的建設。
該非公開發行方案於2022年年底獲得證監會的批文,並由中信證券作為主承銷商,然而時隔一年,此次定增遲遲未發行成功。2023年12月1日,立訊精密釋出公告終止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懸而未決的資金問題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未來的資本支出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