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總共有多少錢的統計,分為三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包括了居民、企業手中的現金以及銀行裡庫存的現金,簡單說,就是大家手中的現鈔,以及銀行裡可以隨時拿出來供你買東西的現金。
M1=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其實就是現金,然後再加上企業不需要什麼成本、立即可轉換成現金的錢,這個錢,其實就是所有人(包括企業)買東西會用到的錢,這個錢構成了整個社會當前現實的購買力,所以M1也被稱為“狹義貨幣”。
M2=M1+個人存款+企業定期存款+其他各種存款。
其實就是M1,加上個人的所有儲蓄存款,加上企業的定期存款,機關單位定期存款,加上其他各種存款(例如客戶股票賬戶裡的錢、委託存款等等),幾乎涵蓋所有可以以極低成本轉換成現金的存款,是整個社會所有潛在的購買力統計,所以被稱為“廣義貨幣”。
特別要強調一下,政府的財政存款不算在M2裡面哦,因為這個財政存款,雖然也是全社會潛在購買力的來源之一,但本質上來說,政府的錢,必須轉換成其他存款或現金,才能形成購買力,如果把財政存款統計進入廣義貨幣,那就屬於重複統計了。
正因為財政存款不屬於M2,但可以向M2轉化,所以很多時候,財政存款與廣義貨幣M2的增速,是反向變化的。總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財政存款增加,通常意味著實體經濟潛在購買能力的降低,因為每年1、4、5、7、10是財政存款上繳月份,所以這些月份整個社會的潛在購買能力會降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流動性減少,而3、6、9、12月(季末)是政府花錢集中的時間,M2會增加,也就是流動性會增加。
簡單說——
M0是現金,M1是現實社會購買力統計,M2是潛在社會購買力統計。
關心通貨膨脹的人立馬會想到,通貨膨脹是不是與M1增速關係很大?
這麼說吧,因為中國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資料,統計的主要是老百姓用現金購買到的東西,所以中國以前的CPI增長率與M0的關係更密切一些,只有近年來(特別是疫情爆發以來),因為電子支付的普遍使用,所以與M1增速的關係也開始密切起來了。
作為當前人民幣全社會現實購買力的體現,M1的增速,不只會影響通貨膨脹,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和居民對經濟的信心,影響中國的資產價格……
例如,自2005年中國官公佈官方PMI(購買經理人指數)迄今,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PMI資料與M1增速的關係相當一致;我們也能觀察到,M1增速與中國股市最重要的滬深300指數關係也相當密切。
很多人應該知道,中國廣義貨幣M2增速,近年來始終維持在10%左右的水平,這也意味著,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整個社會的潛在購買力,基本維持在10%左右的增速。
按道理來說,整個社會的潛在購買力以10%的速度增加,只要那些增加的潛在購買力,隨便一部分轉化成現實的購買力,我們的狹義貨幣M1增速,也能達到5%左右。
然而,現實卻很魔幻——
中國的狹義貨幣M1同比增速,自2023年6月份迄今,已經降至2%以下,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當然,看上面的圖表,過去30年間,中國M1增速不止一次出現過增速降至0附近的情況。
但,請大家注意,以往每一次降至0附近都是發生在1月份,這是因為中國傳統的春節來臨,許多企業停工停產,還需要給員工們發放獎金什麼的,由此導致企業活期存款增速遽降,帶來了M1同比降至0附近。
可以看出,在2023年之前,1月份之後,M1的同比增速,馬上就會快速離開0附近區域……
燃鵝,從2023年7月份到現在,可不是什麼節日來臨、企業停工停產的時候,而是正常的生產季節,M1增速卻向著0俯衝,這就太有問題了。
從M2向M1轉化的角度來說——
中國的錢,停轉了。
實際上,自2022年6月M1到達67萬億元之後,此後就基本維持在該水平不增加了。
在同一個時期,中國的廣義貨幣M2,雖然增速略有下降,但還是在正常上升呢!
就這樣,過去一年多,中國經濟體系裡,正常的M2向M1轉化的路徑,似乎被掐斷了。
由此,大家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大A股會一路下跌了。
中國的錢,停轉了,這是現實——接下來,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M2到M1的路徑,為什麼會被堵上了?
根據“貸款創造存款”的理論,不管M1還是M2,其增加值都是來源於貸款的創造,所以,我們需要先來分析一下,過去一年的貸款情況。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過去一年中國的人民幣貸款和存款餘額的變動情況見下面兩個表格。
去年10月份迄今的一年時間裡,包括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居民部門、非銀金融部門,總共增加了24萬億元的貸款,然後,存款餘額共計增加了27萬億元。
不考慮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和存款、境外貸款和存款、政府財政存款等細碎項,我們基本可以認為,過去一年:
非金融企業和機關團體新增貸款18萬億,居民貸款新增5萬億元,然後,轉變成16.6萬億居民定期存款、4.6萬億企業定期存款以及2.5萬億機關團體存款和2.3萬億元居民活期存款,而企業活期存款,居然減少了0.8萬億元!
回到前文,M1統計的是什麼內容呢?
就是全社會現金+企事業活期存款啊!
這,也正是過去一年M1極低增速的謎底。
簡單總結:
企事業拿到大量新增貸款,卻並沒有轉換成自身的活期存款(M1),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而是轉手就給了居民,而居民則將這些錢變成了定期存款(M2)。
要知道,企業的活期存款,通常被用於企業投資、購買生產物資、支付員工薪水,所以代表著真正的經濟活動水平(企業定期存款代表企業積累,與當前階段經濟活動關係不大),若企業看好經濟,就會將大部分貸款資金變成活期存款,然後,透過支付給其他企業和員工,由貸款而來的新錢,就開始在這個社會上流轉……
過去一年,當企業的活期存款餘額不僅沒有增加,反而萎縮了,這說明企業極度不看好當前經濟,不願意擴大生產規模,而是直接將很大一部分貸款的錢,轉移給了居民。
這也意味著,過去一年18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的錢,大部分並沒有像往常一樣,透過不斷流轉而支付出去……
無怪乎有人說,過去一年由企業貸款所派生出來的錢:
不是空轉,而是不轉!
更進一步要問了,過去一年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情況?
就這個問題,我當然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但我更希望的,是大家思考自己的答案。
當然,在圈子裡,我會把自己思考分享出來,有興趣的可以掃描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