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紅敏 北京報道
邁入2024年,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產品的訊息依然不斷。
1月19日,(000795.SZ)釋出相關公告表示,全資子公司此前以1.2億元認購的“國通信託·天瑜四號單一資金信託”,僅收回436.92萬元,其餘款項的收回存在不確定性。
同一日,(301236.SZ)釋出相關公告表示,其收到重慶信託傳送的《樂盈惠達單一信託致受益人函》,因“樂盈惠達單一資金信託”所投資的底層資產尚未實現銷售變現,無法於到期日後十個工作日全額現金兌付。
另外,中融信託兌付風波仍在延續。1月12日,安邦電氣(870123.NQ)釋出公告稱,公司2023年下半年先後到期的4筆中融信託理財產品均已逾期。
《中國經營報》記者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發現,自2023年以來,有超過30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合計金額超過20億元,涉及國通信託、中融信託、重慶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
上市公司踩雷三種情形
英洛華此次信託理財產品無法按期全部兌付,與2023年震動整個資管行業的“私募基金跑路事件”有關。
根據英洛華2023年11月25日相關公告,英洛華全資子公司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以1.2億元自有資金認購的天瑜四號單一資金信託主要投資於杭州瑜瑤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瑜瑤私募”)作為管理人發行的瑜瑤私享5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瑜瑤私募正是2023年11月發酵的“私募基金跑路事件”事件的主角之一。
此外,根據上市公司相關公告,踩雷“私募基金跑路事件”的上市公司,除了英洛華外,還有橫店東磁(002056.SZ)、鄭煤機(601717.SH),共涉及國通信託、外貿信託兩家信託公司發行的5只信託產品。
“私募跑路事件”已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關注。2023年11月24日,證監會公佈,對瑜瑤私募、深圳匯盛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匯盛”)等私募機構立案調查。證監會迅速行動,組織證監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開展核查。監管方面,初步判斷,相關人員控制杭州瑜瑤、深圳匯盛等多家機構,多層巢狀投資,存在虛假宣傳、報送虛假資訊、違規信披等情形,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行為。
而軟通動力除了踩雷樂盈惠達單一資金信託之外,還踩雷了重慶信託發行的惠渝7號單一資金信託。
根據軟通動力此前釋出的公告,軟通動力旗下全資子公司2022年5月到7月份,先後投入2億元投資惠渝7號單一資金信託,投入2.8億元投資樂盈惠達單一資金信託。此前,“惠渝7號單一資金信託”因所投資的底層資產尚未實現銷售變現,暫未實現現金兌付。
安邦電氣則同時踩雷了中融信託的圓融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融睿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恆信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三隻信託產品。“截至2024年1月11日,上述已經逾期的中融信託產品合計投資本金2100萬元,佔2022年年末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的14.95%。自投資上述產品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資收益。”安邦電氣公告表示。
據本報記者統計,2023年有超30家上市公司披露信託產品逾期公告,涉及逾期資金超過20億元,其中近20家上市公司投資的是無法兌付的中融信託產品。
2023年9月16日凌晨,中融信託在官網首次正面回應,表示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信託產品無法按期兌付。公司與建信信託、中信信託簽訂了《委託管理服務協議》,聘請上述兩家公司為中融信託經營管理提供專業服務,中融信託將繼續按照有關法律和信託合同約定,對信託產品投資者承擔受託人責任。
就上市公司頻頻踩雷信託產品,金樂函式信託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幾種情況,一是部分逾期產品是信託公司不負有主動管理責任的單一信託,信託公司本身也只是業務通道;二是受到近幾年房地產業務深度調整,部分地產信託產品逾期;三是由於個別信託公司的資金池業務出現問題導致產品無法兌付。
標品信託受青睞
公開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對於信託產品的青睞於2018年達到頂峰。彼時,99家上市公司購入信託產品,金額合計380.22億元。近幾年,這一資料呈波動下降趨勢,2021年,上市公司信託理財金額達315.37億元。進入2022年,上市公司信託理財金額銳減至164.96億元。
“當前上市企業進行閒置資金的現金管理整體趨於保守,以標的穩定性為優先考慮因素,這一態勢在部分業務風險暴露、投資市場形勢不是很明朗的情況下還會持續較長時間,也更符合市場預期。”廖鶴凱表示。
不過,2023年上市公司購買信託產品規模較2022年略有回升,增至205.13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非標信託產品出現一定兌付風險、標品信託快速發展背景下,標品信託成為上市公司理財的重要選項之一。
2023年9月,泰源環保(836479 .NQ)釋出公告,其以自有閒置資金認購了紫金信託·現金穩利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方向是證券及貨幣市場等領域。2023年8月,迪阿股份(301177.SZ)也公告稱,公司認購了上海信託“紅寶石”安心穩健系列投資資金信託基金和百瑞信託-瑞利穩富定開6M-1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產品。
2023年12月1日,鹽湖股份(000792.SZ)釋出了一份購買理財產品進展公告。鹽湖股份表示,公司使用自有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時,遵守審慎原則,選擇的理財產品為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低風險或穩健型理財產品,投向以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國債、同業存單等各類符合監管要求的固定收益類和非固定收益資產。
根據鹽湖股份公告,最近 12 個月,該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70.50億元,其中,信託產品26.5億元,並且多數為標品類信託,包括上海信託“紅寶石”安心穩健系列投資資金信託基金、粵財信託·週週隨鑫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陝國投匯盈1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
此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資金則借信託公司通道最終投向了私募基金、券商資管等其他資管產品。比如,前述提到的英洛華、橫店東磁等上市公司信託踩雷案例中,信託資金主要投向私募基金作為管理人發行的瑜瑤私享5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3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提到,從證券投資信託的合作方式分析,私募基金和銀信合作是信託公司開展外部合作最重要的兩類渠道,合作規模分別為6415.38億元和2.34萬億元。
對於信託與私募基金之間業務合作的形式,某央企信託公司投資部主管向記者表示,一是資金來自信託,投向私募基金,包括投單個私募以及組合投資方式投多個私募;二是資金非信託募集,信託給資金方提供運營服務,投向私募,主要是服務於銀行。“如果從規模上說,二者的合作主要還是第二類,有點類似通道業務。”
風炎投資首席市場官韓廣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亦表示,信託和私募基金的業務合作點主要圍繞兩個層面:一是資金募集業務合作,透過信託公司TOF、自有資金投資、結構化配資等方式進行資金募集;二是交易通道合作,藉助信託公司特有的風控和信用,透過投資顧問的模式完成投資交易的通道合作。透過這兩個業務模式,證券類私募基金和信託公司成為相互成就的組合。
“私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與信託公司合作較多,但出現私募跑路現象還是挺罕見的。不過,由於私募基金數量龐大,實力大相徑庭,信託公司與其合作業務難免會有潛在風險。”為降低風險,韓廣瀟建議信託公司在與私募合作時,一定要避免出現多層巢狀投資、規避私募產品虛假宣傳,對合作方的私募機構做好盡調,以及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