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社論 過去一週,A股行情總算是有了一點起色。這與1月22日國常會專門研究資本市場執行問題有直接關係。國常會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要採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兩天後,央行行長潘功勝發聲,表示要“為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執行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次提出,要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
這些要求和表態及時回應了市場和投資者關切。最近一段時間,A股震盪走弱,投資者信心受挫,“重融資輕投資”的爭論更是不絕於耳。爭論背後的核心問題是,我們究竟要建設一個怎樣的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探索,監管及市場各方有了清晰的共識:資本市場要更加註重其投資功能,以投資者為本。
那麼,資本市場如何真正地做到以投資者為本呢?
我們認為,首先是要敬畏市場,尊重資本市場的內在規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底層邏輯在於,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資本市場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其價格形成、風險分散、資源配置等功能都是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的。敬畏市場,就是包括監管在內的相關各方都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市場邏輯,尊重市場的基本原理和執行機制,不人為干預市場的正常波動。監管的職責是維護市場執行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打造一個公平、透明、穩定的市場環境,而不是直接參與市場操作。這也是推動A股註冊制走深走實的應有要義。
透明的資訊披露是資本市場健康執行的關鍵。註冊制的核心是資訊披露,以投資者為本就要求發行人、上市公司、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更加註重資訊的及時、準確和全面披露,因為這是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依據。監管部門應加大對資訊披露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資訊披露制度,對違反資訊披露規定的行為給予嚴厲處罰。
資本市場不僅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也是投資者實現財富增值的主要場所。以投資者為本的要義在於讓投資者能夠獲得長期持續的回報。當下的A股市場熱衷打新、短炒,本質上是價格扭曲下的一種套利行為,也是上市公司不能提供長期價值投資回報的對映。因此,應該完善上市公司分紅、股票回購制度,給予投資者持續的投資回報預期。這一方面能讓投資者直觀感受到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誠意”,另一方面也會增加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
以投資者為本,還需要健全的投資者保護機制,特別是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石,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不過,近年來投資者遭受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侵害的案例依然屢屢出現。法律是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最有力武器,監管需要持續推動完善資本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讓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更多落地,同時推動刑事追責,嚴厲打擊證券犯罪,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融資和投資是資本市場的一體兩面,兩者不能割裂,融資的目的是為了給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創造更好的回報。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監管機構以及上市公司、券商等市場主體各歸其位,各負其責,同頻發力。正如證監會官員所說,億萬中小投資者是市場的“功臣”,只有廣大投資者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才能有牢固的根基,從而真正實現穩市場、穩信心。
版權宣告: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映象,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