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左右
經濟是怎麼轉移的,在經濟轉移的過程中,股市又是怎麼表現的?
一戰時期,全球經濟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場戰爭,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經濟實力,老牌帝國英國不得不讓度出全球第一經濟強國和金融強國的位置。
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好,英國依然是全球主要債權國,擁有最龐大的殖民地。
來看看偉大的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活,她出生於1890年,不得不超越儼然有序的維多利亞遺產、第一次確定性的面對帝國衰敗。
但她過得是豐裕的生活。
在她的自傳中,講到食物,一定很溫暖,一方面是因為她貪吃,另一方面,不管家境貧富,她從來沒有為食物匱乏操過心。
她小時候的日常飲食:
廚房裡的飲食總是很豐盛。吃過豐富的早餐後,十一點左右又有可可,一盤剛烤制的巖皮餅和小甜麵包,或者是熱乎乎的果醬餡餅。
僕人們要乾的工作多到難以置信,簡要為七到八個人做五道菜的正餐,每逢十二人以上的大型宴會,每道菜還有兩種選擇,兩種湯或者兩種魚等等。
女廚簡的嘴巴一直在動,她無時無刻不在吃。
這就是人們對維大利亞時代大多數英國人生活的認識,佔據全球經濟高位,工業創新層出不窮,一切看上去那麼美滿。
事實上,當時英國工業革命的創新地位讓位於美國,一戰前,美國經歷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生產總值相當於歐洲一半,超越“世界工廠”英國。
當然,英鎊仍然擁有重要地位,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硬通貨,美國向歐洲尤其是英法借錢打內戰、做基建、進行工業投資,美國的陸海軍力量遠遠弱於歐洲。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
最勉強的和平也比最正義的戰爭受人歡迎。
從1900年到1913年一戰爆發之前,英國股市經歷了漫長的下跌。
國海證券靳毅的研究文章《股市百年英國篇:戰爭與衰落工業的潰敗》中說,英國股市下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工業競爭逐漸喪失優勢,以鋼材生產為例,由於下游需求缺乏,英德之間的鋼鐵產量差距越拉越大;大英帝國附屬地消費市場優勢喪失,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一個個成為自治領;英國的城鎮化已經到頭,百年間從34%上升到78%,英國的競爭力正在堅定的喪失。
聽著很熟悉,是不是?下行的股市,找到的理由大致相同。
英國企業業績增長緩慢,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企業增長前景明朗,英國投資者用腳投票,紛紛進入美國股市,帶動美股指數上漲。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再次給了英國股市沉重一擊,從戰爭開始的1914年到戰後的1920年,英股毫不猶豫的掉頭向下。
由於經濟形勢極度不穩,1914年7月,倫敦股票交易所關閉了長達五個月的時間,這是英國曆史上最長的一次市場關閉。一起關閉避險的,還有紐交所。
由於戰爭需求,英國政府發行了大量的戰爭債券,抽走股市和企業的資金;再加上戰爭封鎖,貿易不暢,雪上加霜。
1914年底,市場重新開放,股票價格相比戰前大幅下跌,此後一路下挫。
英國股市的難兄難弟是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股市。
下跌兩個字,我只說一次,法國股市跌得義無反顧。原因與英國一樣,殖民地市場受衝擊,人力資源和金融資源缺乏,錢投入了戰爭,投資者意志消沉。
一戰對於英、德這樣深深捲入戰爭漩渦的國家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是一場純粹的災難,英國從隱性衰退變成明面上的落後。
歐洲水深火熱的時候,美國經濟受到巨大刺激。
下面這張股市圖形象的展示出美國投資者從受驚到壓驚、到大發戰爭財的全過程。
從1914年7月28日到1914年12月12日,戰爭爆發前期,股市暴跌。
驚惶不定、靴子不能落地最可怕,這時大家都不願投資。
戰爭爆發的初期,市場魂飛天外。
1914年7月30日,道瓊斯指數狂跌近7%,第二天,紐交所無期限關閉,只容許應急買賣,一直到12月15日重新開市,創下最長的一次休市記錄。在此期間,場外交易價格比停市前下跌了15%-20%左右。
投資者恐慌,歐洲為了打戰撤資,全球節衣縮食,讓美國的工業品找不到出路,以上種種負面因素都反映在股市上。
但很快,美國人醒過神來,大發戰爭財。
美國總統威爾遜實行孤立主義,堅決不插手歐洲事務,這讓美國可以左右逢源的向雙方銷售工業與金融產品。
美國此時已經具備堅實的工業基礎,工業生產能力全球一流,普通人用上電燈、開上汽車,當時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汽車行業已經開始進入流水化生產線,這才有了以後卓別林著名的《摩登時代》,工人下了流水線還不由自主的捏著扳手擰螺絲。
美國獲得了多少財富?
靳毅在《股市百年啟示錄》中,寫到:
1915年,美國對外商品與服務順差達到17億美元;1917年順差35億美元,佔當年GDP的5.76%,美國上市企業的盈利在兩年內上漲了200%。
根據《美國股市百年史:1913-1945 命運的十字路口》這篇文章,1914至1921年一戰及歐洲戰後重建期間,美國透過商品順差共獲得了大約200億美元的財富,如果按照通脹100倍計,差不多相當於20000億美元。
黃金從英國流向美國,化為工人工資、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美國從債務國搖身一變成為債權國。
反應在股市上,從1914年12月12日到1917年4月16日,美國股市暴漲。1915年全年度增長82%,1916年11月漲至巔峰,股票價格是一戰暴發時的2倍多。
此後,由於美國下場參戰,股市暴跌。下場參戰不是賺錢,是花錢,政府徵收重稅,企業贏利下降,有的不得不轉為軍工企業。政府不但親自參與企業經營,還管控商品價格,擠壓利潤,在給股東派發的股息中,政府徵收30%作為個稅。
從1917年4月16日到1918年11月11日,美國股市暴跌,戰爭結束時,股價下跌了將近40%,基本上下降到戰爭水準。
當戰爭結束進入重建階段,美英市場迎來甜蜜期,英國時間較短,美國則延續到1929年,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那是了不起的蓋茨比誕生的年代。
戰爭結束時,美國收穫頗豐:
從世界最大淨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紐交所超越倫敦證交所,成為全球第一大股票交易所,美聯儲正式運營。
還有兩個小插曲值得一提:
1、一戰到1927年,也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復興期,主要原因就是戰爭出口形成貿易順差;
2、瘟疫在戰爭和經濟中起到重大作用。1918年出現大流感,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受到感染,大約五千萬人死亡,逼迫一戰結束。
從一戰的股票史來看,股票的長期低迷和經濟地位的下滑,與形成戰爭的因素密切相關——惡性競爭你死我活,市場法治內幕交易嚴重,經濟秩序一塌糊塗,創新者開始守舊,後來者野蠻成長,最後透過一場甚至數場戰爭,形成新的秩序。
從長期來看,股市一定是經濟的風向標。
一戰結束後,英美等主要國家終於迎來了大牛市,但經濟實力決定了市場的地位,英國股市終將讓位於美國股市,正如英國經濟終將讓位於其他新興國家,這是週期,難以違抗。
戰爭結束後,從1918年到1920年,因為重建,英國經濟經歷了短暫的繁榮。
但三個因素讓英國市場很快下挫:
歐洲不穩定,英格蘭銀行加息逆轉了市場預期,英國的工業生產銷售國際競爭力下降但支出上升,出現戰後通脹,經濟與股市雙雙下跌。
二戰前,英鎊仍然是全球第一貨幣,但壓力越來越大。一戰結束時的凡爾賽和約,埋下了一顆巨大的炸彈,等待二戰時爆發。
1919年,凱恩斯寫下名垂千古的小冊子《和平的經濟後果》,明確提出英法如此苛待德國,導致德國經濟凋零,必遭反噬,引發可怕的歐洲內戰。
如今看來是至理名言,但放在一戰結束的歷史背景下,凱恩斯差點被當作英奸。
英國政府看到了這一點,為了防止德國惡性通脹引發不確定後果,英美聯手製定道威斯計劃,貸款給德國8億金馬克,政府以關稅、間接稅、鐵路和工業債券的收入作為抵押,協助德國穩定通貨膨脹、平衡預算。
隨後,德國發行鐵路和工業公債160億金馬克,公債一半以上銷往美國,1/4以上銷往英國,美國國際資本不斷流入德國,帶動當地恢復。
支出遠超收入,讓英國不得不縮減在社保、教育、救濟、勞動等領域的開支。
根據國海證券的研究,1920年,英格蘭銀行出手,為了治理通脹,大幅提高利率,物價下降了30%,市場大跌;兩年後英格蘭銀行結束了貨幣緊縮週期,經濟才再度復甦。
英格蘭銀行為了鞏固英國經濟全球第一的地位,在英鎊上做文章,致力於恢復金本位,認為恢復金本位就能恢復英帝國的經濟地位。
1925年,英國迴歸金本位,高估英鎊價值,打斷了英國出口的脊樑。金本位恢復1年後,從1851年以來,英國第一次在和平時期出現經常專案赤字。
這一切都在說明,英國強行恢復金本位,就是要發展高階服務業,起全球金融錨的作用,而放棄了全球第一工業強國的地位。
由於英鎊被高估,物價下降,整個20年代,英國人熱衷於消費,英國股市消費股大漲,而工業品痛苦掙扎。
再看大西洋的西面,美國經濟與股市則瘋狂上漲,出現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經濟社會文化現象。
霧谷飛鴻在咆哮的二十年梳理到: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曆史上,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
女性獲得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身著短裙跳著舞,成為時髦女孩的象徵;
一戰期間,大批歐洲人移民美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從1910年到1920年,美國人口增長了15%,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人口增長了約36%,而建築業和礦業的就業人口增長了約28%;
從 1920年到1929年,美國全國總財富增加了一倍多,大工業時代導致工業消費品價格下降,汽車、收音機、化學制品、電影等進入普通工薪家庭,美國進入消費時代和大幹快上的建設時代。
上面這些構成美國股市成為全球風向標的基礎,工業創新能力是第一要素,然後是發達的服務業,最後才是其他因素。
一戰後,美國股市迎來長牛。
在經歷兩年短暫的通脹期調整後,向老大哥英格蘭銀行學習,美聯儲加息控制通脹。
據美國股市百年史的統計,1920年,將貼現率水平從4%提高到6%,雖然經濟資料下行,但兩年內一般物價下行15%,美聯儲的首次亮相成功了。
從1922年開始,美國股市單邊上漲,到1929年股市崩盤之前,美股指數共上漲超過300%,在全球的牛市中,表現最牛。
美國市場成為全球風向標市場。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要徹底取代英國的經濟地位,並不容易。
一戰之後,英國滑落工業第一國地位,也是看到大勢所趨,主動退避。
但是,在戰後復甦過程中,英國高階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如願快速增長,1920年,英國服務業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
很快,1929年來了,美國遭遇信貸泡沫與內幕交易的雙重打擊,進入了大蕭條時期。
此時,英國的一系列應對舉措堪稱經典。
1929年10月,英國股市崩盤,在金融方面,英國迅速取消金本位,讓英鎊貶值,同時大幅降息穩定市場。
其次,在原材料和消費方面,英國與殖民統治地區訂立英鎊同盟,穩定了英國商品的原材料成本;英國建立關稅同盟,保護本國與殖民地市場。
英國經濟復甦早於美國,從1931年到1937年,股市股指上漲80%,突破1929年的點位。
眼看著英國要捲土重來,二戰來了。
兩次大的戰爭,讓美國的老對手英國耗盡元氣,英國在二戰前後基本沒有做錯什麼,但不得不讓位於美國。
說實在,以英國在大蕭條之後的正確應對,如果英國擁有美國一般的地緣優勢,真不知道鹿死誰生。
美國發生過太多次金融危機,之所以挺過一道道難關,主要是大的政策一旦落定後就不折騰、專心致志發展經濟,在最困難的時候,靠企業、靠創新力度過了危機。
不是沒有失敗,而是方向正確。
在《權力的遊戲》中,有這樣一句話:
混亂是晉升的階梯。
正如劇中所說,混亂不是深淵,而是階梯。很多人想往上爬卻失敗了,且永無再試的機會,失敗毀掉了他們。有人本有機會攀爬,但他們拒絕了。他們守著王國不放,守著諸神,守著愛情。
階梯是真實的,實力是真實的,努力更是真實的,再加上一點遙遠的星辰之外的運氣。
(免責宣告: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作者:顧左右編輯:王小王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葉檀財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