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公募、私募基金規模已超50萬億,基民超7億。站在新起點,新“國九條”對基金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基金行業需堅持以投資者為本的價值取向,那目前基民投資還有哪些痛點難點?
近日,南都·灣財社持續推出以“投教護航·粵投有方”為主題的廣東投教系列策劃。圍繞主題,南都·灣財社聯合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開展了基金投資者交易狀況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7%受訪者表示基金數量眾多,不知如何選擇;近38%受訪者依賴收益排名交易,還有近20%選擇聽信網路“大V”等推薦,最終造成虧損。
近年,基金投顧在幫助投資者選擇、配置基金和確定申購時機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援,正成為基金投資新趨勢。但投顧市場進一步壯大還面臨一些問題,部分機構重產品輕服務等情況仍存在,投資者建立對投顧的信任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續溝通和經營。
近四成受訪者買基金犯難
兩成聽信“大V”導致虧損
在問卷調查中,基金合約細節多,難理解;基金數量眾多,難選擇,是受訪者反映問題的焦點。
調查結果顯示,43%受訪者表示,在交易基金過程中,基金費用細則多、不清晰,出現實際扣費與理解的不一致;32%受訪者認為基金申贖規則難理解,出現申贖失敗經歷。
基金數量眾多,也讓不少投資者在選擇上“犯難”。調查結果顯示,37%受訪者表示基金數量眾多,不知如何選擇;近38%受訪者則依賴收益排名選基金經理或基金;還有近19%受訪者聽信網路“大V”等推薦而交易,最終造成虧損。
在記者一線調研中,有投資者曬出了自己的基金投資“成績單”,持有的白酒、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基金,5年過去,賬戶收益依舊是小幅虧損。該基金投資者無奈道:“五年了,熬了這麼久已經夠堅持了吧,只是眼光差了點,選了個最差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9月末,國內公募基金數量已經達到12175只,私募基金數量高達14.76萬隻。面對海量產品,不少中小投資者特別是新進入市場的小白曾認為“收益為王”,轉身湧入高收益基金,使得一些公募基金規模大幅增長,誕生了不少百億規模的網紅產品,甚至出現基金經理“明星化”現象。
近年,監管曾持續推進基金行業“去明星化”,強化平臺型投研體系建設。今年3月釋出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再次提及,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完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專業代理人”不斷擴容
試點轉常規“箭在弦上”
基金投顧,簡單來說,就是專業的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接受客戶委託,為客戶選擇買什麼基金、買多少、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甚至客戶可以直接把賬號委託給投資顧問,由投資顧問幫助開展基金申購、贖回、轉換等交易。一般投顧機構會依據管理客戶的資產規模,按年費率,收取一定投顧服務費。
這很好解決了受訪者反映的基金選擇困難、基金條款難理解等難題。用行業的話來講,基金投顧主要充當“投”和“顧”兩個角色。“投”相當於管家,幫客戶打點好基金資產,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顧”相當於老師,教客戶基本的投資知識,帶客戶理解市場,提升投資能力和水平。
2019年10月,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啟動以來,基金投顧業務發展受到了市場各方的認可與支援。截至2023年10月,已有60家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其中包括了29家證券公司、25家公募基金、3家銀行與3家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各投顧機構以線上渠道為主開展業務,在基金代銷平臺或直銷App上線了各類投顧組合。
據中國證監會披露,截至2023年3月底,基金投顧服務資產總規模達1464億元,覆蓋投資者約524萬戶。一些體驗到基金投顧“好處”的使用者,正在加大復購率。東方證券透露,截至上半年末,基金投顧客戶留存率64%,復購率77%;客戶盈利情況好於單產品投資,實現了“客戶收益優於組合表現,組合優於市場表現”的結果。申萬宏源基金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投顧累計簽約客戶超7萬人,累計復投率超過90%。
投顧如何贏得投資者芳心?
業內建言內容呈現要親民
5年來,國內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從無到有,業態體系逐漸豐富,資產規模穩步提升,為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的轉型和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對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現階段,基金投顧業務仍處於發展初期,依舊存在一些挑戰。
富國基金表示,基金投顧服務的核心是經營信任,而信任的建立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需要機構轉變理念並付諸實踐,還要投資理財市場的回報反饋、投資者認知提升等多種因素共同推動。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總結稱,基金投顧行業“重投輕顧”現象依舊存在,部分機構仍以產品銷售為主,未能充分體現“客戶為中心”理念;此外,市場認知仍然不足,投資者對基金投顧的優勢和作用瞭解有限。
在基金投顧從試點往常規邁進的階段,多方建言增進投資者信任。
“財富管理的最終模式就是‘推薦’,就是基金投顧或買方投顧。但在轉化客戶前,必須要建立起一套讓客戶信任的機制”,有資深財富管理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首先,投顧機構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內容體系和展現方式,把自己視作一個“小媒體”,在內容品類、展現方式和製作精良度上大幅度提升,專業之餘要讓普通投資者感覺到真實和親民,避免自說自話、自我感動;其次,投顧機構需要打通線上運營和線下經營的全通鏈路,透過優質的內容、服務,從公域獲客向半公域引流,最終匯入私域,轉入線下深度經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轉化率和留存率是關鍵,財富管理機構需要向網際網路的優秀企業學習,提煉關鍵動作,在過程管理上狠抓落實。
“優秀的內容和創意往往來源於個體”,上述人士進一步補充,投顧機構應該允許內部有意願的內容創作者獲得更多的支援和自由度,在分配機制、底層物料、資料支援和合規效率等方面積極最佳化,才能在不斷變革的網際網路生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執行統籌:劉蘭蘭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