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2024年開年以來,基金分紅熱情依然高漲。截至目前,基金派現金額已超過130億元,同比增加7.7%。債券基金仍是分紅主力,派現總額佔比過半。股票型指數基金也是年初派現大戶,分紅總額同比大幅上升。受訪人士指出,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基金分紅,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偏好做出相應的選擇。
基金開年派現超130億元
指數基金分紅額大增
又有一批“紅包雨”宣告落地。1月26日,來自廣發、國泰、金鷹、同泰等基金公司旗下的13只(A/C類分開計算,下同)基金同日釋出了分紅實施公告,單位分紅金額不等。
據Wind統計,以紅利發放日作為標準,截至1月26日,今年來已有362只基金實施分紅,合計金額130.6億元,單隻產品累計分紅金額最高達24.9億元。與去年同期121.3億元的派現金額相比,今年以來基金分紅總額增加7.7%。
從產品型別來看,債券型產品依然“唱主角”。285只債券基金合計分紅金約69.9億元,佔比超一半。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型指數基金合計分紅34.1億元,同比大增29.8%。
從單隻產品來看,分紅額度排名前三的產品中兩隻為指數型基金。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單筆分紅最多,儘管今年以來僅分紅1次,但分紅總額卻高達24.9億元。2023年,該基金分紅額度達近12億元。這隻產品的大額分紅與基金規模有著密切關係。截至1月26日,該基金規模高達1516.8億元,是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ETF。
分紅總金額排名第二的產品為銀華日利A,是一隻貨幣型基金產品,今年以來分紅總額達18.1億元。華泰柏瑞紅利ETF分紅金額排名第三,為8億元。此外,中長期純債基金中銀證券匯嘉定期開放今年以來的分紅總額也比較居前,為7億元。
今年以來,還有國泰中證煤炭ETF、招商中證紅利ETF聯接A、景順長城中證滬港深紅利成長低波動A等13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實施分紅。從分紅比例和單位分紅比例來看,部分指數產品的分紅力度較大。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吳粵寧表示,基金一般在當期出現盈利且利潤超過前一期虧損並且收益分配後的淨值不低於面值時才可進行分紅。因此,債券基金佔據分紅主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債券基金在過去一年整體較好的業績和穩定的盈利能力。
吳粵寧同時指出,另一方面,基金分紅也可能反映基金經理對後市相對謹慎的態度,透過分紅的形式,投資者能夠實現部分收益落袋為安,從而降低基金淨值可能下跌所帶來的風險。此外,基金分紅也是一種控制基金規模的手段之一。當一些基金規模增長較多、影響投資操作效率時,可以透過分紅來進行規模控制,更有效地進行投資管理。
對於指數基金大方派現的現象,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部分ETF產品派現額較高,背後是快速增長的基金規模。為了增強場內基金的流動性和市場佔有率,一些基金公司積極推動基金分紅策略,以吸引更多基民。此外,基金分紅也可以降低基金的規模,有助於基金公司更好地管理產品。
理性看待基金分紅
整體而言,從分紅原因來看,基金分紅除了合同約定、兌現投資收益之外,有些基金是出於控制規模的目的。因此投資者也應理性看待基金分紅,不可一概而論,盲目跟投分紅產品。
吳粵寧介紹道,基金的分紅方式有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兩種。現金分紅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滿足需要短期資金或希望定期獲取收益的投資者需求;而紅利再投資可以實現複利效應,提高長期收益。另外,債券基金的現金分紅屬於免稅收入,因此,對於債券基金的投資者來說,選擇現金分紅可以降低個人所得稅負擔。
“然而,基金分紅也會減少投資者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並增加投資者的操作成本。”吳粵寧同時強調,因此,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基金分紅的優點和缺點,瞭解不同產品的分紅策略和條件,並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偏好做出相應的選擇。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也認為,基金分紅的資金來源於基金投資所獲得的淨收益,能夠幫助投資者鎖定一部分收益,有助於提升投資者的體驗。
“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基金分紅情況和產品業績不一定呈正相關關係,因此不應過分關注產品分紅情況,而要從自身需求出發選擇合適的產品,理性投資。”他說道。
編輯:喬伊
稽核:木魚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