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舉行對恒大的清盤呈請聆訊,向恒大發出清盤令。受此影響,港股市場中恒大系的多家公司,包括中國恒大、恒大汽車以及恒大物業,均在盤中宣佈停牌。
停牌前,中國恒大跌超20%,恒大汽車跌超18%,恒大物業跌2%。
恒大物業當日晚間釋出公告,控股股東中國恒大集團於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公司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上午10:19起於聯交所停止買賣,已向聯交所申請自2024年1月30日上午9時起恢復買賣公司股份。
1月30日,恒大物業復牌平開,盤中下探後,快速反彈,一度漲逾8%,收盤跌3.85%,振幅近18%,目前總市值40.54億港元。
恒大清盤令一頒佈,恒大系其他的上市公司命運再次撲朔迷離起來,被視為優質資產的物業將會面臨如何處置受到市場與投資人的多方關注。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觀點新媒體表示,恒大物業和恒大汽車作為中國恒大在境外控股的子公司,其命運與中國恒大緊密相連。如果中國恒大被清盤,那麼這些境外平臺可能會面臨被清算或被其他公司接管的風險。不過,也有可能會找到新的投資者或合作伙伴來接手這些公司。
在中國恒大遭清盤的情況下,其控股的子公司的股權會被用作償債的籌碼。債權人可能會要求法院將恒大物業和恒大汽車的股權進行拍賣,以收回欠款。
這意味著,一旦恒大物業股權被拿來拍賣抵債,這意味著恒大物業大機率將易主。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也發表過類似看法,他認為物業公司尋求出售的機率大。
這對恒大物業而言,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畢竟,在物業公司不斷尋求獨立性的背景下,恒大物業也一直在尋求擺脫恒大的影子。去年11月,恒大物業官微更名為“金碧物業服務”,這一舉動被解讀為恒大物業走向獨立性的標誌。
據財報資料,2023年上半年,恒大物業實現總營收61.5億元,同比增長6.2%,公司在管物業面積約5.1億平方米,總合約物業面積約8.1億平方米。上半年,恒大物業新增合約面積1514萬平方米,其中有93.3%來自第三方。
來自第三方合約面積的增加,顯示出恒大物業難得的沒有因母公司的問題而陷入停滯,中報業績的提升也表明恒大物業的經營能力在恢復。作為規模龐大的物管企業,恒大物業依然具有穩定的盈利能力。
因此,與陷入泥沼的恒大集團切割,是恒大物業不得不做的事。但也要看到,因134億存款被質押,讓恒大物業的“獨立”顯得多少有些許蒼白。
2023年11月28日,恒大物業公告,已就其中約20億元存單質押擔保被銀行強制執行的追償事宜,向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已正式立案。
恒大物業方面要求恒大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償還款項約19.96億元以及暫計利息約1.52億元。
但恒大集團在11月29日表示,暫未收到相關訴訟通知,讓事情變得頗具戲劇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大被清盤的三天前,也就是今年1月26日,恒大物業釋出內部訊息公告稱,有關約134億元人民幣存款質押被強制執行一事,公司全資附屬子公司已向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1月25日,公司已收到法院正式接受立案的通知。
據統計,本次恒大物業共提起七項訴訟,訴訟物件均為恒大系相關公司,涉及金額合計超過114億元。
有市場猜測稱,此舉是恒大意在保全物管板塊,讓恒大物業回血。但清盤令頒佈之後,恒大物業這134億欠款大機率難以追回。
柏文喜表示,在中國恒大遭清盤的情況下,其債務償還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一般來說,有擔保的債權會優先得到清償,然後是優先債權,如工資、稅款等,最後是普通債權。而恒大物業和恒大汽車作為子公司的債務,可能會排在優先債權和普通債權之後得到清償。
儘管恒大物業對這被挪用的134億存款追回展示了極大的努力與堅決的態度,但從現實來看,這種表態也僅是對投資者進行心理上的寬慰,要拿回實打實的現金機率微乎其微。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在1月30日復牌後,恒大物業的股價表現波動反覆,一度漲逾8%,之後又下跌,振幅達到17.95%。
在柏文喜看來,中國恒大被清盤,會給恒大物業帶來經營上的風險。雖然恒大物業目前仍然是獨立的法人實體,但其母公司的財務困境和大股東的變動除了戰略層面失去穩定性之外,也會會對其業務和運營層面產生影響,比如引發管理團隊的變動等。
另一方面,資產負債表方面,恒大物業依舊資不抵債。截至2023年中期,資產總額76.13億元,負債總額83.62億元,但兩者之間的差額已由2022年年底的15.13億元下降到7.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