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燕 于娜 北京報道
在釋出澄清公告,整個市場也對所謂的《生物安全法案》相關資訊有了基本瞭解後,“CXO一哥”藥明康德的股價依舊保持了下跌態勢。
1月29日盤後,因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藥明康德釋出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公司同樣披露了三位實控人李革、劉曉鍾、張朝暉對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問詢函的回覆公告,表示當前不存在涉及公司應予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包括籌劃與公司有關的重大資產
重組、股份發行、收購、重大業務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重大事項;也不存在在股票交易波動期間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
近一年以來,經歷了業績失速、預期下滑、股價低迷、股東頻繁減持等事項後,藥明康德可謂波“劫”不斷,到底何時能止?
風暴下的全球“出海”路
從醫藥投資者眼中的“小甜甜”到股價屢屢大跌的“牛夫人”,可能只需要一則模糊不清的草案。
1月26日下午,受一份將限制國內藥企藥明康德的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傳聞影響,整個CXO和港股創新藥板塊大幅跳水,港股藥明康德一度跌超30%,甚至因為股價波動在5分鐘內變動幅度超過±10%而進入5分鐘冷靜期。(港股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除了藥明康德當天的“股市驚魂”外,CDMO巨頭Lonza(龍沙)將關閉位於中國廣州的生物技術工廠的訊息同樣吸引了不少行業人士的關注,該工廠在2018年啟動,2021年全面投入運營,提供涵蓋細胞系構建、細胞庫、工藝開發、中試生產、技術轉移、GMP原液及製劑生產等一站式服務。
一時間,關於CXO行業未來是否即將面臨脫鉤風險的猜測甚囂塵上,要知道,大部分頭部CXO公司海外業務佔比在80%左右,對於CXO行業發展而言,產品訂單和大客戶永遠是業績的決定性因素。
以藥明康德為例,最初起家時,這家公司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於海外企業,隨著近些年國內創新藥市場的不斷增長,收入結構才得以改善。相比還沒完全成長起來的國內創新藥市場,“全球化”佈局是CXO企業們的一致特徵,也是他們在資本市場享受高估值的底層邏輯。
從盤後藥明康德電話會議內容來看,這份草案距離正式成為法案還遙遙無期,最終能對創新藥板塊抑或是藥明康德實際產生多大的影響也未可知,但整個“藥明系”乃至CXO板塊卻實實在在因此“受傷”不輕。
過去幾年間,類似此次《草案》的訊息屢見不鮮,例如曾引起市場恐慌的“預退市清單”、“未經核實名單”(UVL)等等,其中內容往往涉及中美異地投資、供應鏈、中概股審計等多個方面,最終儘管都一一化險為夷,但不管有事沒事CXO板塊總是先“跌”為敬,作為頭部CXO平臺的“藥明系”更是首當其衝。
一位醫藥投資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相比Biotech公司,大藥企對於醫藥外包的需求更為強烈和穩定。因為比起自己花費“十年時間十億美金”去開發一款新藥,CXO公司能大幅縮短所需時間,對於原研藥而言,專利保護期內早一天上市,收益可能天差地別。更何況現在研發一款新藥遠不止“雙十”這麼容易。
因此,全球研發外包率滲透率從2006年的18%左右,一路上升到2020年將近50%,增長不可謂不迅猛。
在其看來,只要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基本邏輯沒有發生大的改變,那麼CXO的脫鉤風險就是極低的。
減持“停不下來”的藥明康德
風險或許並不全部來自於外部大環境的激烈變化,作為過去兩年資本關注度幾乎和創新藥等同的CXO龍頭“一哥”,藥明康德也經歷了從萬眾矚目到備受爭議的過程,背後原因,和其高管層頻繁的減持脫不開關係。
在一份財經媒體釋出的2023年A股減持榜單中,藥明康德以一年超百億元的減持金額列在首位。也就是說,在2023年遭遇減持的A股上市公司中,藥明康德是被大股東減持金額最多的上市公司。
2018年5月8日藥明康德登陸A股市場,上市一年後,其大股東就開始了“減持之旅”。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藥明康德在上市一年後就遭遇了眾多早期機構投資者的集中減持。而在減持變動操作最為頻繁,全年高達38次的2021年,減持藥明康德的大股東則多為公司高管層,包括公司國內新藥研發負責人、首席財務官、董秘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藥明康德原大股東之一的上海瀛翊投資中心在5月14日至6月8日期間, 減持套現28.94億元但並未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藥明康德因此受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最終上海瀛翊被處以2億元的罰款。
嚴格來說,無論是此前的UVL清單還是此次的安全草案,本質上更接近合規問題而不是全球醫藥行業的脫鉤問題,在創新藥“出海”勢在必行的前提下,國內醫藥企業和全球不同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條例碰撞磨合,未來此類問題只會更多不會變少。
是不是每次一有點風吹草動就要草木皆兵呢?到底什麼樣的公司才能給予投資者信心?
僅就業績而言,在新冠藥物研發高潮過後,全球融資金額和比例雙雙下滑,創新藥遭遇資本寒冬的同時,CXO賽道以往令行業豔羨的高增長狀態同樣慢了下來,這種情況下,還在不停分拆優質資產,減持不停的舉動,著實讓人滿腹疑惑。
編輯:顏源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