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創新醫療早期投資的比鄰星創投,成立時間雖不長,但這幾年卻已經在醫療器械領域和生命科學儀器領域投資、支援了一批具有重大技術創新的企業,並已在生物製藥佈局投資16家企業。以產品創新度和產品組合的豐富程度來看,比鄰星創投過往出手的醫療器械及生命科學儀器為主的醫療創新企業,大都在相關細分賽道具有領跑優勢。
儘管2023年的資本寒冬凜冽,但比鄰星卻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仍然一如既往支援創新的投資機構,全年共有九次出手,在當前的背景下尤為不易,頗為搶眼。
比鄰星創投在2023年採取哪些策略取得了哪些成績,又將在2024年帶來哪些新希望?動脈網與比鄰星創投創始合夥人孫曉路進行了交流,並將交流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比鄰星創投創始合夥人孫曉路(圖片來自比鄰星創投)
動脈網:2023年的資本市場相比之前有何變化?
孫曉路:2023年醫療行業壓力比以往更大。國內IPO基本上處於一個“暫停”的狀態,港股由於多方面原因,市值巨幅下降,並且嚴重缺乏流動性,這些都挫傷了企業的上市夢想,對整個行業的影響非常之大。我個人認為這個影響是最大的,因為支援企業成長的很大一個動力,是來自於企業家和投資人的夢想。
另外,行業環境也更具挑戰性,比如醫療反腐以及集採。尤其是集採的範圍不斷擴大,雖有官方檔案要求創新通道不參與集採,但從各地的情況來看,集採範圍擴大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對於企業來說壓力俱增。
在這些影響下,投資獲取收益的難度劇增、風險益大,很多投資機構非常謹慎。傳遞到企業端則是企業的融資壓力變大,很難獲得新融資。所以整體來說,我認為醫療行業的壓力可能是最近10年最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基金在改變策略。我們瞭解到很多基金投資明顯放緩,甚至有些基金在過去一年放棄投資。整個投資的當下趨勢也已然不是偏向創新,而是偏向晚期、確定性、和安全性。坦率地說,整個醫療創新企業的發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動脈網:在這種環境下,比鄰星的出手次數還是相當可觀。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比鄰星在整個2023年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邏輯是怎樣的嗎?
孫曉路:剛才我提到退出的確受到很大的影響,不過,投資是不一樣的邏輯,即便考慮到後續融資要做一些調整,但是整個投資機會其實比過去多出不少。
首先,大家都去投晚期的更有確定性更安全的專案,導致創新企業拿到資金的機會變得非常小,實際上它更需要資金支援。比鄰星是市場上少有的仍然堅持投創新技術和產品的機構,所以我們發現競爭反而變少了。我們有更多的標的,也有更充足的時間來跟企業溝通未來的發展,幫助企業進行戰略和發展的設計,也可以更加細化。
其次,市場及環境的變化也推動演變出了更多的退出方式。之前我們感覺國內的併購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而目前的環境則可能會推動併購市場更快的發展,以便實現更多的退出。
以往,由於併購市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做投資退出往往只能一個渠道,就是需要把企業打造得更加成熟才能實現IPO退出,這個時間週期會非常長。即使是轉股退出也基本上要等候新一輪融資機會。但是,目前很多企業難以IPO,已經IPO的企業的創始人減持安排也受到影響,加劇的競爭和擴大的集採給企業的財務和業績都帶來了很大壓力。
這種壓力也使得企業開始不那麼排斥併購,開始尋求跟其他企業,或者跟戰略投資方的被投企業合併重整。同時,更多資金也會湧入支援併購整合。這個時候,退出的方式就會更加的豐富。
對於我們這類投資全球創新技術的投資人來說,也有更多的投資機會。比鄰星創投自成立以來,在全球共投資了62家企業,其中協助發起設立了20多家,我們看到創新技術其實是很多的,但是原來有些企業我們投不了,它的體量不夠大,沒有退出的機會。現在隨著併購整合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重新審視這些企業,透過多方合作打通產業鏈來發展企業,聚合相關資源來實現退出,真正做全產業鏈的投資、整合和退出。我們團隊已經做了多次頭腦風暴,大家都很興奮,我們已經在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思路。
動脈網:比鄰星在協助旗下被投企業去做一些產業資源的聚合,包括企業併購及合作這些方面做了有哪些嘗試?效果如何?
孫曉路:我們做了很多嘗試。首先,我們協助企業獲取更多的資金,這樣能夠實現他們的夢想。為了服務這個目標,我們從2023年的第一週開始就把周例會做了調整,在整個上午我們只考慮被投企業的融資。我們會把所有被投企業擺到桌面上來,讓團隊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難點和機會,大家群策群力。整個2023年,我們幫助28家公司完成了融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找到很多新的方式。比如,我們跟其他基金展開更多的合作,也跟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展開合作,同時,我們也推動被投企業之間展開合作,從而創造各種條件協助企業獲取融資。
另一方面,基於IPO要求越來越高的現狀。我們嘗試進一步把被投企業打造得更加成熟完善。有的企業可能單獨一家都較難實現上市,但合併在一起實現互補就有可能成功IPO,比如,我們有兩家企業合併在一起成功實現了IPO。
這也使得我們在發起設立公司的時候考慮得更全面。我們甚至在發起設立公司的時候,就考慮把市面上很有價值的公司整合進來了。此外,我們也在協助企業去收購其他企業。所以,我們也帶著我們的被投企業去海外考察,尋求一些新的業務突破甚至收購的機會。總之,我們做了很多的嘗試,以幫助被投企業發展得更強大。
動脈網:剛才您也提到出海,也是目前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可否分享一下比鄰星在協助被投企業出海探索方面的一些總結?
孫曉路:出海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但是,我們覺得企業要理清楚自己出海的目的。有的企業覺得國內競爭很慘烈,考慮是不是可以銷售到海外去。這確實是一個方向,可是,有可能海外更“卷”,企業出海沒有目標,結果可能不如人意。
比鄰星基本上投的都是比較創新的企業。我們支援了52個全球首創產品。我們的這些企業除了中國的市場,天然也會考慮海外市場。我們有企業主動在發達地區,比如美國或者歐洲開展創新產品的臨床試驗去開拓市場。有些企業是跟跨國巨頭合作開拓海外,還有部分企業也會考慮其他一些相對更容易的市場,比如東南亞等。
總體來看,我們的企業出海還是根據產品實際情況,考慮適用人群等實際情況來出海。並不是剛剛我提到的單純因為國內競爭劇烈被動出海——基於我們被投企業的創新屬性,在國內的競爭其實沒有那麼激烈。
比鄰星團隊一直在全球範圍內發掘投資機會,也多次組織團隊去美國、歐洲和以色列等地實地進行考察和合作討論。我們和很多被投企業一起探索了多種不同的國際合作的模式,我們在組建跨國團隊和發展跨國公司方面積累了獨特的經驗。2023年我們5位同事在美國考察了近一個月,4位同事在歐洲也考察了2周多,不光是考慮投資機會,我們也會帶上被投企業的創始人一起實地考察,找尋合作甚至收購的機會。
動脈網:您預測2024年醫療健康投資市場會有怎樣的特點?企業應該去如何應對2024年的這些機遇和挑戰?
孫曉路:如果2024年“中美金融戰”的大背景仍然持續的話,整個投資市場的壓力還是會非常大,投資人可能還是趨向於更成熟、更確定、更安全的投資機會,對創新的初創企業挑戰還是會非常大。
所以,我認為這些創新企業雖然也要有長遠的夢想,但短期也要做一些調整,要想盡各種辦法找到合適的投資人獲取足夠的資金。估值相對沒有那麼重要,最主要還是找到合適的夥伴和足夠的資金。只有這樣才能夠穿越週期,最後逐漸實現夢想。
當然,如果資本市場出現一些調整,比如IPO規則發生變化,那情況可能又會有所不同。企業也需要根據環境進行調整。我認為企業總體上需要更加謹慎規劃自己的業務發展,並時刻關注資金情況。
企業需要審視資金狀況,時刻注意自己的現金流,融資時以取得現金為最優先目標,估值部分估計暫時會有“停滯”的狀況,但“活下去”應該是2024的主軸。相反,對於投資人而言,2024會是投資最好的時機,企業估值可能會出現一些低估的情形,長期而言反而是獲利的絕佳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文|陳鵬
微信|campreal
新增時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絡授權:Rekkiiie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