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吳琦/製表 陳錦興/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2024年1月收官,A股開年延續弱市震盪格局,滬深300指數下跌6.29%,高股息、中字頭等防禦性資產漲幅居前,而偏成長的半導體、新能源等板塊跌幅靠後。由於市場分化明顯,投資A股的基金業績也大幅分化,首尾業績相差高達37個百分點。被動投資再勝一籌,匯添富中證能源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領漲,年內漲幅超8%,國企主題、紅利主題、銀行主題等年內均實現正收益。成長賽道主題基金業績承壓,如重倉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等基金開年業績跌幅超20%。
多位基金經理表示,持有確定性較高標的獲取穩定收益或是新形成的重要投資方式,而防禦類資產或仍是當下資金追捧的物件。
能源ETF一騎絕塵
近期,上證指數6連陰,A股開年表現不佳,拖累基金業績表現。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年內跌幅超12%,接近去年全年表現。申萬行業中,僅煤炭和銀行兩大行業出現上漲,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等表現居前,因此重倉煤炭、石油、銀行等高股息防禦性資產的基金業績表現領先。
具體來看,A股基金中,受益於石油、煤炭板塊的上漲,匯添富中證能源ETF年內漲幅超8%,是漲幅最多的基金。對於近期頗受市場關注的能源板塊,匯添富中證能源ETF基金經理董瑾認為,能源表現亮眼一方面源於其紅利屬性。能源是傳統的高股息板塊,成份股大部分是長期穩定分紅的央企和國企。截至2023年底,該基金跟蹤的中證800能源指數近12個月股息率高達6.8%,甚至高於部分主流紅利指數。另一方面還源於其上游資源品的屬性。
此外,國泰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永贏股息優選A、平安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等年內漲幅均超7%。
指數型基金表現再次領先於主動權益基金,能源類、央國企、銀行、紅利等行業或主題ETF表現居前。
對於央企國企等主題基金表現,匯添富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基金經理晏陽表示,近日,國資委把市值管理納入對央企負責人的考核,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強烈,央企板塊近期漲幅明顯。分紅、回購、增持等是央企上市公司提升經營質量、傳遞信心、回饋股東的重要措施,相關ETF獲得市場廣泛關注,以央企股東回報指數為例,它投資於50只分紅回購水平較高的央企,與央企市值管理的思路不謀而合,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借道相關指數ETF把握央企投資價值。
主動權益基金中,永贏股息優選基金、廣發價值優選、招商景氣精選等年內業績表現居前。永贏股息優選基金是高股息策略基金的代表,基金經理許拓表示,重倉股核電運營商中期業績增速將穩步提升,而當前估值水平較水電等同型別電源仍有明顯折價,具備較好的價效比;同時大比例增配的優質火電公司,主要是基於電力市場化改革帶來的電力企業中期盈利穩定性提升明顯,疊加當前股價位置潛在股息率已經偏高。
除此之外,一些業績漲幅居前的主動權益基金重倉股以高股息品種居多。
近期市場下跌,策略仍以防禦為主,市場仍偏好部分高股息、資源類等防禦性個股。博時基金認為,近期高層明確要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國資委將全面實施“一企一策”考核;在政策利好持續加碼下,市場信心不斷得到提振,靜待上行空間。
成長主題基金紛紛折戟
A股科技板塊持續走弱,開年以來,電子、計算機跌幅居前,年內跌幅均超23%。
成長類板塊調整幅度較大,重倉半導體、計算機等成長主題基金開年不利。如建信電子行業、長信創新驅動、泰信中小盤精選等成長主題基金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跌幅已經超過25%。
建信電子行業基金的配置思路主要是聚焦在電子行業內進行投資,其基金經理在基金2023年四季報中表示,繼續圍繞國產化、科技創新、景氣週期三大重點投資方向進行佈局,由於電子行業景氣復甦的進度持續低於預期,對相關個股進行了減倉,並且逢高減持了預期反應較為充分的國產化個股,並將倉位向科技創新方向進行集中,包括AI(人工智慧)、MR(混合現實)等新型硬體及產業鏈,後續將緊密跟蹤行業景氣度變化,並及時進行持倉結構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表現較好的“微盤股”策略失靈,相關策略主題基金業績調整較大。如連續多年保持不敗戰績的金元順安元啟基金開年跌幅超9%。此外,一些此前表現穩健的量化策略基金年內業績迎來較大回撤。
從指數基金來看,科創材料ETF、科創板100ETF等“硬科技”含量較高的ETF年內跌幅居前,年初至今跌幅均超26%。科創板指數開年以來表現不佳,融合了成長型和“中小市值”特徵的科創100指數基金年內表現墊底。
防禦資產仍被看好
從基金經理後市觀點來看,防禦性資產仍受到青睞。
“過往資本市場更多追求短期變化(景氣、事件等)帶來的股價波動,交易是主要獲利手段,並不真正基於企業價值做持有。”許拓表示,往後看,在資本市場獲利的方式出現變化,交易不確定性較高標的獲得階段回報仍然是重要投資方式,但是持有確定性較高標的獲取穩定收益或是新形成的重要投資方式。
展望後市,董瑾認為,在供給側改革和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傳統能源的中長期供給增長有限,而需求仍有較強韌性。從當前來看,供需仍有可能持續偏緊,價格有較強支撐。如果需求端能有超預期的復甦,則能源品種將有望表現出較大彈性。
晏陽表示,近年來央企的考核體系一直在持續最佳化。2023年開始央企考核體系從“兩利四率”轉變為“一利五率”,更加註重體現經營質量的ROE(淨資產收益率),更加註重現金流。今年國資委提出將市值管理納入考核,央企將更加重視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有利於增進投資者對於央企投資價值的信心。往後看,央企考核體系將更加科學,更加貼近資本市場審美,央企估值重塑有望成為長期投資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