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發布資料,本週N型矽料成交均價7.09萬元/噸,環比上升1.87%;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5.86萬元/噸,環比上升0.17%;N型顆粒矽成交均價為6萬元/噸,環比上升1.69%。
矽料分會表示,近期,N型矽料供應量趨於穩定,但仍不及下游需求增長速度,故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價格上漲。另外,企業混包售賣策略也引起了P型矽料價格小幅跟漲。
據市場資訊公司InfoLink Consulting的資料,截至2023年12月末,PERC電池產能中,已經確定關閉或停止生產的專案達到50.6GW;行業連續虧損的情況下,產能出清速度會逐步加速。
從“低效走向高效”,N型佔比有望達到70%
光伏電池按照矽片性質分為N型電池和P型電池。P型電池與N型電池的區別在於原材料矽片和電池製備技術不同,P型矽片在矽材料中摻雜硼元素製成,N型矽片在矽材料中摻雜磷元素製成。
相較於P型,N型電池具有轉換效率提升空間更大、衰減更低、降本潛力更優等優勢,目前已經成為光伏廠商們的主流發展選擇。
據第三方研究機構預測,“進入2024年,N型在光伏產業鏈佔比有望達到70%甚至更高,此前主流的P型佔比可能大降至20%左右。”而在2023年年初N型佔比僅有10%左右,從第三季度起增幅顯著提升,這也預示著,在能源轉型大背景下,光伏技術迭代加速, N型時代已加速到來。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N型產業鏈各環節產能都在大幅拉昇,但市場供應缺口仍較大。矽業分會公佈的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N型矽料和單晶緻密料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N型矽料甚至已經出現“搶購、排發貨”現象。
除了材料端,N型關鍵裝置端也是“供不應求”。以科創板IPO公司拉普拉斯為例,公司作為光伏先進產能核心裝置供應商,始終聚焦高效光伏電池片的核心工藝。據公開資料,公司研發生產的LPCVD 裝置與硼擴散裝置,是N型電池光電轉換效率提升的核心支援裝置,先後10餘次幫助下游客戶重新整理TOPCon光伏電池片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並在TOPCon、XBC等先進技術實現規模化投產和量產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的在手訂單已經高達111.58億元,需求旺盛。
從“陸地走向深海”,搶灘百GW新藍海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光伏裝機規模在短期內實現了顯著增長。然而,面對中長期發展,還需考慮光伏開發過程中的土地空間有限、以及供給消納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光伏廠商們開始將目光瞄準汪洋大海,並正積極探索海上光伏的新應用場景。截至目前,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支援海上光伏發展的政策,推動沿海各省加快開發海上光伏。
2023年4月,國家能源局釋出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要謀劃啟動建設海上光伏”,為海上光伏專案的發展給出了明確的引導。同年10月,國家能源局再次釋出《關於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範的通知》,開展海上光伏試點專案,積極探索可複製的海上光伏專案模式。除此之外,山東、遼寧、浙江、江蘇、河北和福建等沿海省份也陸續出臺了探索海上光伏的各類政策檔案。
而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各大光伏廠商們也開始了向“深海追光”的征程,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3年5月,華晟新能源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海上光伏異質結元件—V-ocean高效異質結海光元件;2024年1月6日,晶澳科技釋出針對海上光伏場景的“湛藍”與“耀藍”兩大系列N型元件新產品,元件效率最高可達22.8%。此外,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企業在近兩年內也都陸續釋出了海上光伏的相關產品及解決方案。
據國信證券研報,2023年年初以來我國海上光伏累計招標3.74GW,中標規模達到3.3GW。並且,從目前公佈的部分專案中標價格來看,海上光伏專案的招投標價格遠遠高於陸地光伏專案。資料顯示,我國大陸海岸線總長度超過1.8萬公里,理論上可開發海上光伏專案的海洋麵積能達到約71萬平方公里,可安裝海上光伏超百GW。此外,由於與陸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往往更接近沿海地區的電力負荷中心,這使得電能更容易併網消耗,減少了長距離輸電的損失和成本,發電效益也十分明顯。
可見,海上光伏專案不僅對於行業來說是個新的發展方向,對於光伏企業來說,更是一個“可口的大蛋糕”。雖然,目前海上光伏專案仍面臨著技術水平、經濟性等難題,發展也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得益於我國在光伏產業上的綜合優勢,未來海上光伏專案勢必成為新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