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譚丁豪 北京報道
時隔5個月後,又一家券商私募資管業務被點名。
日前,華林證券被西藏證監會出具罰單,被指私募資管業務資訊披露、關聯交易管控、人員及薪酬管理等七大方面存在問題。由於問題性質較為嚴重,華林證券被暫停新增資產管理產品備案6個月。
此前有券商私募資管被給予同款重罰還是在2023年6月。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券商私募資管業務被罰並不鮮見,但問題如華林證券之多者較為少見。其罰單背後兩點值得重點關注:
一方面,關聯交易、資訊披露查處力度加大,昔日僥倖矇混過關者,今日不改恐難免罰;
另一方面,(類)通道業務、關聯交易仍然在不少券商中廣泛存在;尤其是客戶定製的(類)通道業務,對於急需擴大業務規模的中小券商私募資管來說,有時難以抵擋誘惑。
私募資管“七宗罪”
縱觀券商所收監管罰單,有的所列問題較為概括,有的則條分縷析頗為具體。受訪人士告訴記者,後者屬於明確踩紅線,問題往往更為嚴重,如果所列問題條數較多,處罰力度也相對較大。
華林證券日前收到的罰單即屬於後者。根據西藏證監局處罰,其私募資管業務存在“七宗罪”,並被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6個月。
根據資深資管從業者分析,華林證券所犯問題既有“新病”又有“舊疾”。
“新病”典型如資訊披露存在遺漏、關聯交易管控機制不健全,二者是2023年3月1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施行後的新增規定,也是當前監管檢查的重點方向和券商私募資管罰單的重災區。
“舊疾”所涉問題共5點,型別多樣。
首先,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薪酬問題,華林證券踩紅線,其被指人員及薪酬管理機制不健全。
按照規定,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主要業務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實行薪酬遞延,且遞延年限原則上不少於3年、遞延支付收入金額原則上不少於40%;同時需要把控激勵機制力度,不得過度激勵。
“一般來說,由於遞延支付年限與比例有明確指標,存在問題的機率相對不大。多數券商薪酬問題的關鍵在於過度激勵,並且不僅是私募資管業務,其他業務條線亦如此。”受訪人士告訴記者,“過度激勵雖不合規但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些券商為了保住人才,不得不實施相對較高的薪酬激勵機制,外加目前尚無具體標準明確合理激勵範疇,因此一些中小券商薪酬激勵機制難免踩線。頭部券商由於具備較強的綜合人才吸引力,過度激勵的情況則相對較少。”
其次,一些與風控合規高度相關之處,華林證券也被點名。
比如,投資標的、交易對手備選庫管理不完善。按照規定,只有入庫產品才可投資,備選庫必須及時更新以滿足投資需求。如果備選庫更新較慢或不夠全面,外加投資經理合規意識有限,有時會出現投資非庫內產品的情況。
再比如,交易系統風控指標設定存在缺陷;非標投資存續期管理存在不足。
此外,華林證券被指存在個別資管產品投資最終投資者的關聯債券,具有通道業務特徵即通道業務或類通道業務。儘管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後此類業務已經被明令禁止,但業內仍然屢見不鮮。
兩類高頻頑疾成重點監管方向
記者綜合採訪與調研發現,關聯交易、(類)通道業務是目前私募資管存在較多的問題,也是監管當前重點查處的方向。此類重點查處不只針對券商,其他機構私募資管業務亦如此。
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5月以來,至少有10家券商私募資管業務被點名。其中,處罰原因中涉及關聯交易的多達6家。具體關聯交易問題包括關聯交易管理制度不健全,關聯交易內部審批不嚴格,關聯交易管理制度未對投資託管人進行約定等。
為何關聯交易被罰者如此之多?受訪人士告訴記者,關聯交易是2023年3月新增要求,且要求相對嚴格。受過去習慣以及存留投資的影響,一些私募資管機構目前尚未完全適應。
根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關聯交易管理制度,對關聯交易認定標準、交易定價方法、交易審批程式進行規範,不得以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產與關聯方進行不正當交易、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
“實際操作中,關聯交易需要處處留心。比如,計劃投資某一隻債券,首先,需要先行確保該債券發行方、承銷方等均與自家不存在任何關聯;其次,需要確保託管行與自家無關聯。”受訪人士告訴記者,“如果相關人員核查關聯交易的意識不夠強,在新規要求之下即容易踩線。”
根據受訪人士介紹,除關聯交易外,資訊披露、投資者適當性同樣為2023年3月以來新增要求。相較於關聯交易,資訊披露與投資者適當性執行難度相對較小,因二者違規而被點名的機構也相對少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類)通道業務同樣為私募資管機構被罰重災區。
如果說關聯交易罰單多系因“要求新”,那麼(類)通道業務則源於“誘惑大”。
受訪人士告訴記者,資管新規實施以前,通道類業務在諸多私募資管機構中的業務佔比高達七八成。資管新規下,機構紛紛向主動管理轉型。但對於不少中小機構來說,主動管理轉型壓力很大;失去通道類業務後,其管理規模資料很不好看。此時,如果有客戶提出定製化通道業務需求,私募資管機構可能鋌而走險藉此提升業務規模。
“一般來說,銀行定製的通道業務相對安全,出風險的可能性不大,敢接此類定製的機構相對較多。其他客戶定製的通道業務可能包含違約債等,被查到的可能性則會大一些,風控合規嚴格的機構往往婉拒,但也有機構在業績壓力之下照單全收,將其包裝成主動管理類產品後進行投資;此種情況下,一旦監管嚴查則易暴露。”受訪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