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敗家有兩層意思,
其一是虧損,其二是變賣家產。
永輝已經快跟不上時代了……
短短兩年,永輝超市幾乎將2015年至2020年這6年間積累的利潤全部虧完。
日前,永輝超市釋出2023年業績預告,2023年淨利潤虧損13.4 億元。
在此之前,永輝超市已經連續兩年高額虧損,虧損額逼近75億元。
財報顯示,2021年、2022年,其淨利潤分別虧損44.95億元、3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永輝在最新公告中還表示,截至公告日,公司現金流充裕,可持續經營能力未受到影響。
其所說的現金流充裕,系其對年底持有的長期資產進行減值。
簡單來說,就是變賣家產。
如2023年,大連御錦貿易就向永輝超市現金購買公司持有的大連萬達商管1.43%股份,轉讓價格為45.30億元。
與此同時,永輝正在試圖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之路。
面對市場變化,永輝超市也不少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例如,2021年5月,永輝超市開始試行倉儲會員店模式。近幾年還嘗試了主打社群生鮮超市的永輝mini、對標盒馬的超級物種等等。
不過,這些新業態卻造成了鉅額虧損。
在2021年4月的一則公告中,永輝超市稱,公司於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間合計關閉336家mini店,預計造成損失2.54億元。
2021年1月至3月,合計關閉15家超級物種店,損失預計4332.17萬元。
此外,財報顯示,永輝超市的超市業態首次突破1000家是在2020年,達到1017家。
1月30日,媒體在永輝超市官網查詢,目前開業門店為1001家,基本維持。
不過,即便三年虧損75億元,永輝超市在中國零售市場地位仍然不可撼動。
根據凱度消費者報告對零售商市場份額的統計,營收規模在900億元的永輝超市是中國第三大零售商品牌。
永輝超市怎麼了?
出路又在何方?
對此,新浪財經原禕鳴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敗家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虧損,其二是變賣家產。永輝已經快跟不上時代了……
永輝超市屬於重資產,價格很難做到比電商平臺更有價效比,且貨架電商是無限的,永輝超市的品類數量上也比不過。
相比較之下,同樣為重資產的山姆超市做到了差異化,其有著很多線上買不到的自營產品,比如現切的牛排和舒芙蕾,有自己的獨家屬性,這是電商不具備的領域。
以永輝超市為代表的傳統商超如今面臨尷尬的局面是因為其一直以來的思路都是大批次做門店,快速擴店覆蓋城市。
但現在電商的垂直細分領域已經越來越完善,對線下商超的衝擊極大。
而時至今日永輝超市、沃爾瑪、家樂福等走的仍然是賣場渠道,以和供貨商議價的方式形成價格優勢。
但在電商的衝擊下永輝超市的產品已經很難做到更便宜,同時其也沒有走高階化。
因此,傳統商超的打法已經不適用於現在電商發展深入的階段。
差異化、到家服務才是永輝超市應該努力的方向。
否則,就只能靠變賣家產來苟延殘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