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紛紛成立碳資產管理公司,券商開始湧入碳市場,一場新的巨大的財富效應正在發生,提前佈局,積極參與,將為企業贏取未來爭取更主動的機遇。
撰文 | 維小尼
編輯 | Tang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953篇原創
2月4日,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它標誌著冬季的結束和春天的開始,也意味著萬物將迎來溫暖氣候條件下的復甦、生長和繁榮。
在這一天,新華社授權釋出,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775號國務院令,公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該國務院令其實在2024年1月25日就已經簽署,選擇在立春之日釋出,意義深遠。
法治是市場的基礎,發揮著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條例》出臺以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主要依靠部門規章來進行。比如2014年,國家發改委公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公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
相較於前述部門規章,《條例》屬於位階更高的行政法規,是我國第一部“雙碳”行政法規,也是碳市場的基礎性行政法規,它的公佈,標誌著在國家層面對於碳市場立法的重大進展,也標誌著碳排放權交易這一市場化機制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法律確認,是我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重要的里程碑。
《條例》為加快打造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提供了法治保障。比如,排放資料真實是碳排放權交易正常進行和發揮政策功能的基本前提,針對碳排放資料弄虛作假的突出問題,《條例》在規定重點排放單位如實報告碳排放資料義務、資料的原始記錄和管理臺賬儲存義務以及相關法律責任之外,還進一步規定了技術服務機構的責任和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
可以預見,在新的一年,碳市場的建設會有更大力度的深化和完善,碳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會進一步拓展。加上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的重啟,一個新的財富效應市場即將啟航,更多的市場主體將參與進來,對各政府部門(發改、生態環境、工信、財政等)、高能耗企業、出口企業、專業服務機構、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傳統化石能源企業等,會有更直接的衝擊,也會帶來管理理念的轉變。
在《條例》釋出的前兩天,即2月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能源局釋出了《關於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
《通知》受關注沒有《條例》那麼高,但意義同樣巨大。為推動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下降約束性指標,《通知》提出幾條創新性措施,包括:
1)綠證交易對應的電量納入省級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中;
2)加快建立高耗能企業可再生能源強制消費機制,合理提高消費比例要求;
3)將綠證納入固定資產投資專案節能審查、碳排放評價管理機制。將綠證納入產品碳足跡核算基本方法與通用國家標準。
《條例》是對重點控排企業碳排放權的約束,而《通知》則是透過擴大綠證的使用場景,擴大綠證交易範圍,為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能耗考核提供引導,“碳排放權+綠證”,雙管齊下,為節能減碳提供合力。
從全國碳交易市場,到CCER市場,再到綠證綠電消費市場,一個圍繞“雙碳”轉型的多層次碳市場正在初步形成,而且相互之間形成銜接和聯動。未來,碳資產開發、碳資產交易、碳資產管理、碳資產保值增值等,將成為企業運營和生存的重要課題。
一些頭部企業和金融機構,特別是券商,已經開始湧入並佈局。
2月4日,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投資新設的碳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時代碳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研發,森林固碳服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以及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等。
圖說:各大能源央企的碳資產公司盤點
來源:零碳知識局
很多能源類央企,更是提前開始設立專門的碳資產管理公司。比如國家電網,設立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國家電投設立國家電投集團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集團成立中石化碳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成立中核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等,專門為碳資產開發、交易、碳金融、低碳技術研究等提供業務和諮詢方案。
除了這些實體企業,券商等金融機構湧入碳市場,開發碳專案,提供碳金融服務等成為一種新潮流。
2023年初,華寶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以及等8家券商獲得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牌照。
1月22日CCER市場重啟的第一天,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參就與了首日交易。其中,中信證券一口氣掛牌買入5000噸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
除了參與市場交易,一些券商還直接參與合作碳匯專案的開發。
2024年1月,申萬宏源證券公佈其已落地首個農業類CCER專案。攜手外部合作方德勤管理諮詢及武安市益源牧業簽署了智慧養豬場糞便沼氣CCER專案合作協議。
2023年12月底,華寶證券與重慶當地納入碳排放履約的企業重慶華彬偉玻璃有限公司順利開展了碳回購交易業務。這是重慶區域首筆碳回購交易業務,也是重慶碳市場重點控排企業與金融機構在碳金融新模式上的一次探索。
當然,不管是參與CCER交易,還是開發碳匯專案,這些只是券商的試探性業務,券商對於碳市場,更大的未來是發揮中介的優勢,基於自身交易能力和風控體系,從市場流動性、價格發現、資訊挖掘、碳金融工具等維度多元化豐富碳市場,從而為控排及減排企業提供碳交易與碳金融綜合服務。這是未來一塊更大的蛋糕。
綠色化、低碳化、可持續,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以犧牲環境、消耗化石能源為主導來換取產值的發展方式,早晚要摒棄。各類碳市場和綠色技術的開發,為這次雙碳轉型提供了市場化機制和支撐,也將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企業碳資產可加速變現,提前佈局,積極參與,將為企業贏取未來爭取更主動的機遇。
參考資料:
[1]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關於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 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
[2]生態環境部:事關碳排放權交易,重要解讀→
[3]國家發改委:專家解讀之三|激發綠證需求潛力 深入推進能源消費革命
[4]中國證券報:一口氣買入5000噸CCER!多家頭部券商湧入碳市場
[5]上海證券報:券商積極參與CCER交易 多路並進助力綠色金融
[6]中國經營報:CCER市場正式重啟 企業融資成本有望降低
[7]中國經營報:碳金融資產擴容 市場期盼期貨產品
[8]零碳知識局:各大能源央企的碳資產公司盤點
免責宣告:
本文僅用於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