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證監會盤中接連發聲,回應當下熱點問題。其中就“兩融”融券業務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證監會提到關於加強融券業務監管等內容,包括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以現轉融券餘額為上限,依法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等方面。
上述要求一經發布,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十餘家公募接連表態,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是證監會在當前市場情況下,對融券及轉融通相關制度的又一次調整最佳化。
頭部“玩家”紛紛響應
2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稱,經研究決定,證監會對融券業務提出三方面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措施:
一是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以現轉融券餘額為上限,依法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
二是要求證券公司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嚴禁向利用融券實施日內迴轉交易(變相T+0交易)的投資者提供融券;
三是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我會將依法打擊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融券業務平穩執行。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2月5日,全市場轉融券期末餘額836億元,較2023年10月相關最佳化制度實施以來下降30%。有機構人士表示,雖然對市場整體影響較為有限,但此次舉措,進一步明確釋放了監管對融券業務關注的訊號,有利於緩解市場對融券交易的擔心,加速市場情緒回暖。
隨後,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繼透過官方網站回應。如南方基金官網釋出公告稱,將嚴格落實證監會關於融券業務的相關要求,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審慎穩妥推進存量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逐步了結,確保相關業務平穩執行。
截至記者發稿,包括南方基金在內,已有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華寶基金、嘉實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10餘家公募基金公司釋出了“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的相關公告。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釋出公告的大多為ETF市場常見的頭部“玩家”。Wind資料顯示,截至2月5日,全市場ETF產品的資產淨值合計為2.08萬億元,分屬於51家基金公司,其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和國泰基金的非貨ETF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
目前,規模排名前10的頭部“玩家”中,有8家釋出了上述公告,另外3家也同樣排名居前,合計非貨ETF的資產淨值達1.43萬億元,佔市場總規模近七成。
有相關業務的投研人士告訴記者,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的唯一目的是增厚持有人收益。“只要參與出借必然可以產生超額收益,但實際利潤並不算高,一般也不會主動去做。如今頭部基金公司積極響應,在很大程度上是打消投資者的顧慮。”他說。
提振信心
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費率透過證券交易所綜合業務平臺向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證券金融公司)出借證券,證券金融公司到期歸還所借證券及相應權益補償並支付費用的業務。
照相關規定的要求,目前僅處於封閉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開放式股票指數基金及相關聯接基金、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參與證券出借業務。其中,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是主力選手。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有3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35只基金產品披露了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資料,合計出借業務市值合計為798.12億元,佔出借基金總規模1.5萬億元的5.3%,在A股67.78萬億元總市值中僅佔0.12%。
而在這之中,上述11家公司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合計為659.57億元,佔比超過8成。就單隻基金產品而言,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平均比重為7%,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產品的出借比例低於10%。
“公募基金轉融通規模及其佔比較小,轉融通業務對市場影響十分有限。”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與記者交流時表示,融券業務設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增強買賣力量的平衡,提高證券定價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此外,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參與融券業務是出於對多頭倉位的對沖,而非單純的裸賣空。
同時,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做空市場的力量逐步得到遏制。在東莞證券分析師雷國軒看來,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一是透過限制新增融券規模防止市場做空力量進一步擴大,同時提振市場信心;二是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對券商兩融業務收入造成影響很小,主要原因是融券業務佔整體業務量的比重非常少。
“回到A股市場的投資策略層面,市場底部有望夯實,超跌反彈加速估值修復。”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剛對記者表示,近期重要政策的密集釋出,較充分表達出對經濟基本面和資本市場的積極關注和重視。短期市場有望在政策更具針對性地強力干預下,扭轉資金的持續負向反饋局面。
2月6日,受多重利好刺激,上證指數單日大漲3.23%,深成指、創業板指、科創50大漲超6%,北證50暴漲9.5%。同時,北向資金同步大舉“加倉”,淨買入126.05億元,重新整理今年以來最大淨流入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