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田國寶/文 隨著房地產市場下行,流動性風險開始向優質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蔓延,和遠洋的公開債先後展期,部分國央企也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如果短期內市場仍無法觸底回升,風險面勢必進一步擴大。
而隨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確立,原有高週轉模式已不復存在,對房企投資週期的考驗更大,尤其是民企,未來生存環境將更加艱辛。
一位TOP20房企人士表示,無論是保障性住房建設,還是城中村改造,在多數城市,改造和建設主體只能是國企或央企,僅有少部分城市民企可以參與建設。
據經濟觀察報瞭解,部分房企已經逐步將重心轉向多元化業務,減少在房地產開發領域的投資權重,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縮量,國央企佔比持續上升,辦公、商業、長租、物流、物業和代建等多元化業務成為未來民企賴以生存的基礎。
一位出險房企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其所在公司的日常運營費用,除一部分來自零星銷售和應收款回款,主要依靠多元化業務現金流,“雖然不多,一年只有上億的收入,但總部運轉就靠這些錢維持”。
對出險房企來說,目前最大任務是保交樓,另外就是探索新業務作為轉型方向。但由於之前所有的資源和重心都傾向於開發業務,多數房企的新業務並不成熟,這一定程度增加了轉型難度。
而沒有出險的房企,一方面需要繼續和國央企在土地市場拼殺,另一方面,部分房企也在尋找新的出路,比如參與開發國央企或城投公司拿下的土地,或透過帶資進場發展相對較重的代建業務。
搜尋
複製
版權宣告: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映象,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田國寶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不動產開發報道部主任兼高階記者
主要關注房地產、產業園區、雙創及物業等領域。擅長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