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徐靈超
介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月5日,央行公佈2023年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表,浙江、江蘇兩省以37305億元和36794億元分列前兩位,這也是長三角二省首次在社融規模增量上超越廣東。
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指一定時期內、一定區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社會融資規模,往往反映地方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輸血量”。據上海融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孫天定介紹,社融規模增量有8項指標,其中人民幣貸款、企業債券和政府債券是支撐起社融增量的主要指標。
相較2022年,浙江與江蘇二省的社融規模增量分別增長2384億元和304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同位於長三角的安徽省,去年社融規模增量增長2084億元至13887億元,增速約15%。孫天定說,2020年以來,江蘇、浙江的社融規模穩步提升,可以看出實體經濟的恢復力度。
具體來看,人民幣貸款佔長三角三省一市社融規模增量最大,這也是以銀行為中介的最為普遍的融資方式。另一方面,三省一市市信託貸款增量除江蘇微增5億元以外,都處於縮水狀態。據孫天定介紹,2018年資管新規之後,表外融資回表,信託貸款下降明顯。企業債券是公司根據經營運作具體需要所發行的債券,許多企業沒有上市,便可透過此方法募集資金。而政府債券則反映各地政府的金融政策,及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援手段。
從企業債券的資料中,則可以看出企業投資的活躍程度。2023年,江蘇和浙江的企業債券增量分別為4432億元和4048億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倍以上。
孫天定表示,某一類指標的上升和下降並不能單純用好與壞來評判。以上海為例,2023年,上海社融規模增加7411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404億元,對社會融資規模的逆週期支撐效應明顯。股票融資增加1090億元,政府債券增加294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減少1145億元。表外融資有所企穩,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累計減少621億元。孫天定表示,表外融資的投向資產和地產行業關聯,其規模的減少,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對地產在金融層面風險的去化。
幾個數字可以與浙江成為全國社融規模增量領頭羊相互映照。去年,浙江省推進“千項萬億”工程,目標“每年滾動推進1000個左右重大專案、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5年完成重大專案投資7萬億元以上”。至去年11月,浙江提前實現“千項萬億”工程新建專案100%開工,專案當年投資完成率也超過100%。浙江去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1%,高於同期浙江GDP增速,也高於全國平均3.1個百分點。
近日,浙江發展改革委主任杜旭亮在浙江省2024年經濟政策新聞釋出會透露,透露,今年浙江將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重大專案實施計劃,第一批安排專案1101個,總投資6.8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3萬億元,年中還將調整增補一批。
江蘇省緊隨其後。在人民幣貸款方面,江蘇以29664億元領跑全國。資料顯示,作為製造業大省,截至去年年末,江蘇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1%,已連續4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基礎設施行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5%,比9月末加快0.6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5.5%,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1.3個百分點;涉農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3%,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3.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