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24年1月份三大物價指數持續下跌,消費品物價指數跌幅擴大。物價持續下跌,是春節錯月高基數影響,還是需求不足導致的供給過剩的影響,這對判斷經濟形勢至關重要。食品價格的持續下降,特別是春節前一個月食品價格的大幅度下降,提醒我們需要關注中低收入階層收入與購買力的雙重收縮。應對目前經濟通縮,必須推動第二次改革開放,同時直接發錢給老百姓促進消費。
一、2024年1月份三大物價指數持續下跌,消費品物價指數跌幅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在大年二十九公佈的物價指數,2024年1月份,春節前我們的企業需求和零售市場需求繼續疲軟,供給過剩的趨勢繼續存在且更為嚴重,導致物價持續下跌趨勢。
2024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8%,這是CPI連續第4個月同比下跌,已超過世界上同行的觀察通縮的連續三個月下跌的標準。與此同時,CPI還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月度同比下跌幅度。其中,消費品價格下降1.7%,服務價格上漲0.5%;非食品價格上漲0.4%,食品價格下降5.9%。食品價格也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歷年1月份的最大下跌幅度。
更難以置信的是,每年春節前居民囤積年貨導致必然漲價的年貨價格大幅度下降。其中豬肉價格下跌17.3%,牛肉價格下跌7.7%,羊肉價格下跌5.9%,水產品價格下跌3.4%,鮮果價格下跌9.1%。
與上個月對比,CPI環比上漲0.3%,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0.4%。
工業出廠價格(PPI),西方人一般稱之為批發價格,2024年1月份,全國PPI同比下降2.5%,雖然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但這是PPI持續第16個月同比下降。
其中,出廠後流入其他企業繼續生產的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0%,出廠後流入零售市場的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1%。分類看,食品價格下降1.0%,衣著價格上漲0.1%,一般日用品價格持平,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2.3%。
與上個月對比,1月份PPI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但這是PPI環比持續第3個月下跌。
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0.2%,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2%,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衣著價格環比下降0.2%,一般日用品價格持平,耐用消費品價格環比下降0.4%。
1月份,衡量工業需求與供給平衡情況的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4%,雖然降幅比上個月收窄0.4個百分點,但這是工業生者購進價格持續第12個月同比下跌。
其中,除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1.5%之外,其他類別全部下跌。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價格下降7.0%,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6.7%,農副產品類價格下降5.8%,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5.7%;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持平。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與上月相同。其中,農副產品類價格下降1.0%,燃料動力類、化工原料類價格均下降0.8%,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價格下降0.1%;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上漲0.8%,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0.3%。
二、物價持續下跌,是春節錯月高基數影響,還是需求不足導致的供給過剩的影響,這對判斷經濟形勢至關重要。
國家統計局在談到1月份CPI環比上漲0.3%時,認為這是受節日效應影響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加;談到1月份CPI同比下降0.8%時,說是受上年同期春節錯月高基數影響;談到1月份PPI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0.2%時,解釋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總而言之,都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和貨幣政策、經濟措施無關。
但三郎反覆研究相關資料後認為,這些原因,都浮於表面,也沒有足夠資料來支撐。
第一、CPI環比上漲,和2024年1月份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加毫無關係,但這屬於受節日效應影響的純粹的季節性因素。
不錯,春節總是中國一個特殊的全面釋放購買力的月份。但這一方面更多的表現為季節性規律,另一方面,與春節前購買力的大小相關的,不應該是CPI環比上漲還是下跌,而應該是環比上漲的幅度高低。
我們從騎牛研究所製作的“2008-2024年1月份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上漲幅度比較“圖表上可以看到,所有年份1月份的CPI環比都是上漲的。最近17年,1月份CPI環比超過0.4的,有15個月。只有2012年和2024年,CPI環比漲幅為0.3%。也就是說,2024年1月份CPI的環比漲幅,與2012年1月份並列為最低。
如果如國家統計局所言,1月份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加,這個1月份CPI的環比漲幅為何在歷史上最低呢?
第二、CPI同比下跌,與上年同期春節錯月高基數並無明顯的關聯。
春節前這個月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節前集中釋放的購買力,集中在食品和運輸上。回家過年,這是春節前對運輸服務的剛性需求;採購以食品為主的年貨,特別是肉類、魚類、水果,這也是中國人過年大吃大喝的特點。哪怕是流行在酒店吃團年飯了,也只不過是部分食品從家庭購買轉移到酒店購買而已。
而由於家庭、企事業單位、酒店餐館集中採購年貨所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歷史上,不管春節在1月份還是2月份,1月份的CPI和食品價格,同比大體上都是上漲的。並不存在“上年同期春節錯月高基數”或“低基數”所導致的同比漲價或跌價的可以類比的事實。
我們從騎牛研究所製作的“2008-2024年1月份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和其中的食品價格指數漲跌幅度“圖表上可以看到,歷史上除疫情期間因供應與購買不穩定,2021年1月份CPI同比下跌0.3%和2022年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下跌1.8%之外,其他所有年份1月份的CPI和食品價格,同比均為上漲。
經濟學也是一門科學,經濟分析所得出的結論,應該經得起驗證。
2023年大年初一在1月22日,2024年在2月10日。如果將2024年1月份CPI下跌0.8%和食品價格下跌5.9%解釋為“上年同期春節錯月高基數”所致,那就無法解釋最近20年符合這一“春節錯月高基數”的其他五年的1月份,為何CPI或食品價格同比均明顯上漲?很顯然,“春節錯月高基數”導致價格下跌這樣的解釋,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第三、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PPI價格同比下跌的結論非常勉強。
從2023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長期趨勢是穩中有降,但受俄羅斯與沙特聯手減產保價和以哈戰爭的影響,最近兩年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很大,有些月份下跌,有些月份上漲。
更重要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是國際性的,並非只針對我們一個國家。從一年多來中美兩國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看,1月份我國PPI同比下降2.5%,持續第16個月同比下降。而美國PPI上個月為同比上漲1%,這個月預估上漲1.1%,從俄烏開戰以來一直在同比上漲。
處於同一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兩個國家PPI不同的漲跌趨勢,從客觀和科學的角度看,自然不能用一句“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來作出結論。這之中,更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在於對原材料、工業零部件的需求與供給的平衡情況。
作為全球工廠的我們,面對持續數月的出口訂單減少、出口金額下降,消費市場需求不足疊加企業對生產原料的需求萎縮,導致工業品出產價格下降,這才是符合邏輯的解釋。
三、食品價格的持續下降,特別是春節前一個月食品價格的大幅度下降,提醒我們需要關注中低收入階層收入與購買力的雙重收縮。
三郎注意到三個很少有人關注到的指向同一個趨勢的資料現象。
一是2024年1月份,CPI中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務的價格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僅交通通訊價格同比下跌了2.4%,食品價格下跌了5.9%。
二是食品價格自2023年7月份以來,持續下跌且跌幅擴大。2023年7月份同比下跌1.7%,10月份同比下跌4%,2024年1月份同比下跌5.9%。7個月時間食品價格同比跌幅擴大了4.2個百分點。
三是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差距明顯擴大,中低收入階層在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中購買力相對下降。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資料顯示,最近3個季度,居民平均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逐步加速,二季度增長5.8%,三季度增長5.9%,四季度增長6.1%。但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增幅卻越來越低,從二季度的5.4%收縮到四季度的5.3%,與平均數的差距從二季度的0.4個百分點擴大到0.8個百分點。
從統計學角度分析,中位數收入增長如果慢於平均數,意味著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快於低收入階層,貧富差距擴大。
從經濟學角度觀察,收入越低,用於食品支出的比例越大。亦即,收入的增加對食品的需求影響較大的,主要是低收入人群。
我國CPI中食品價格持續7個月同比下跌,意味著對食品的需求也在收縮。造成這一結果的,不會是馬雲、雷軍這樣的高收入階層,只可能是2億靈活就業人員和3億-4億民營企業中的勞動者。在這一次經濟低迷中,他們屬於主要的衝擊物件。
四、應對目前經濟通縮,必須推動第二次改革開放,同時直接發錢給老百姓促進消費。
CPI連續幾個月為負數的情況,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來,這是第一次。三郎認為,爭論目前的情況是不是“通貨緊縮”,毫無意義。準確地把握經濟形勢和經濟趨勢,關鍵實事求是地面對普遍性的供給過剩、需求不足、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就業機會減少、居民收入和消費意願下降,是我們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的基礎。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或者不願承認這些問題,我們的應對可能會進退失據,這是對宏觀經濟的極大的不負責任。
面對目前這樣的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恐怕已經不是沿襲之前的逆週期調節、貨幣寬鬆政策、增加財政負債所能解決的了。
我們的宏觀經濟現在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房地產債務問題,的確比較棘手,現在已經開始顯露;比如脫鉤和去風險問題、人口問題、分配製度導致需求短缺問題,我在最近兩年的經濟分析文章中多次提及;再如依靠債務推動的投資型經濟增長模式問題,計劃性的資金要素分配製度與市場化的資金需求所導致的資金錯配、影響貨幣政策效用等問題。
一方面,我們必須推動第二次改革開放才有可能解決以上問題,繼續大幅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才會有效;
另一方面,我們要警惕收入差距擴大對低收入階層和拉動消費的負面影響,財政政策應該有所作為,將那些大量的重複投資和低效甚至無效投資,停下來將錢直接發給老百姓,以促進消費,消化過剩的供給。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