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有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存入銀行,主要是為了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失業、醫療、養老等問題。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資料顯示,國內有80%以上的銀行員工幾乎都不買“定期存款”。為此,有退休銀行職員揭示其中的原因:
原因一:銀行存款的利率太低
現在絕大多數銀行員工都不會購買自家的“定期存款”,主要原因是利率實在太低。即使是3年期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只有2.6%,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更是跌至1.95%。同時,與老百姓生活休慼相關的日用品價格卻每年都在上漲。顯然,以這麼低的銀行存款利率肯定跑不贏當前的通脹水平,銀行職工自然就不願意去買“定期存款”了。
原因二:銀行存款的流動性差
在很多銀行員工看來,把錢存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實在太低了。而如果把錢存3年期的定期存款,雖然利率稍高一些,但是流動性太差。萬一中途需要提取這筆資金就都要算活期存款利率,實在是很吃虧。所以,一些銀行員工更偏向於購買期限較短(比如6個月),且收益率較高的(3%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這樣既能保證流動性,還能夠實現收益最大化。
原因三:多樣化理財途徑
與普通儲戶不同,銀行工作人員有著更好的投資理財途徑。銀行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及時瞭解到當前理財市場上有什麼風險較小,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同時,銀行工作人員在投資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豐富,這樣儘可能地規避投資風險。
當然,有些銀行職工購買了本行的理財產品,以及代銷的基金產品也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不過,作為早已習慣於投資市場風險的銀行員工來說,他們承受風險的心理素質,要比普通儲戶強得多。
儘管現在多數銀行員工都不喜歡買“定期存款”,但是我們還是奉勸廣大儲戶,把錢存在銀行裡面仍然是一個明智的投資理財方式:
第一,普通儲戶對於投資理財缺乏基本的知識和經驗,如果盲目投資,虧損的機率會非常大,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吃利息更加安全一些。此外,普通儲戶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也比較差,所以還是把錢存在銀行裡面,至少本金和利息還是有保障的。
第二,儲戶即使要投資高收益品種,也要等待時機。現在投資環境並不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購買股票也會虧損慘重,投資房產市值也會大幅縮水。即使選擇開放式基金,也會出現大面積虧損,很多基金的虧損率達到了20-30%。
所以,現在的大環境並不適合普通居民投資,還是要學會把錢存在銀行裡面休息。等到股市、樓市的泡沫擠乾淨了,再把存款拿出來抄底,那就很可能會成為人生的大贏家。優秀的投資者要學會在資本市場形勢不利之下休息,而不是天天拿錢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