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的經濟成果初步統計為1260582億元——達到126萬億元,與上年相比,剔除商品與服務價格變動因素後,實際增長5.2%。但請注意,這個成績單“僅僅是初值”,還將變動。
推動這個“變動”的最大因素是經濟普查
第五次全國範圍內的經濟普查已與2024年1月1日開始了,普查時期資料為2023年年度,目的是為了“全面摸清中國大陸各地區內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效益、結構和佈局以及各單位的情況情況”。
在正式工作開展之前的數個月時間內,各地相關部門已完成了普查區劃分、建築物資訊採集、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選聘與培訓工作,並初步完成了部門資料收集整理、清查底冊編制。
以及“地毯式”清查、查疑補漏、資料稽核驗收和普查名錄編制等各項工作——包括且不限於開展單位清查方案和資料處理軟體培訓,模擬入戶調查等實戰場景,為五經普現場登記打下堅實基礎。
是的,您沒看錯!這一次的全國經濟普查要求“普查員深入轄區企業、商鋪和相關單位,實地瞭解其生產經營情況,認真進行清查登記,確保普查資料及時準確收集與錄入”。
同時強調,相關資料不作為任何單位對經濟普查物件實施處罰的依據——在突出保密任務的同時,給各單位傳遞了無需作假、瞞報、商業機密不會丟失與洩漏的性質,嚴格限定用於普查目的。
以北京市為例,3萬餘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將在2024年前4個月時間內走訪100多萬個單位,涉及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交通與運輸、住宿和餐飲業、批發與零售等19個門類。
除了普查員上門外,各企業還可以網上上傳資料——在微信小程式上填報。為了確保資料真實性,還設定了“獎懲機制”,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資料進行詳細檢視和稽核,對瞞報資料的企業進行嚴肅處理。
新一輪普查後,我國GDP有望大幅提升
南生注意到,前一次經濟普查後,國家發現了全國共有接近2200萬個法人單位在從事第二、第三產業活動,還有接近6300萬的個體經營戶,將經濟規模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1.89萬億元。
第三次經濟普查,在2013年年底開始,2014年公佈結果——將中國經濟規模在原先的成績上,上調了1.917萬億元;第二次經濟普查結束後,我國GDP在原有規模上上調1.34萬億元。
更早的那一次,也就是全國範圍內第一次經濟普查,始於2004年,在2005公佈普查結果,將中國GDP在原有基礎上拔高了2.3萬億元——前四次分別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開展。
按之前的“慣例”,第五輪經濟普查會發現更多的隱藏資訊,特別是可以全面掌握最近幾年興起的各類新產業,例如:新能源汽車、網路直播與帶貨、跨境電子商務、自媒體、AI創新等。
從而給我國2023年的GDP帶來新的擴張動能,南生預計將上調2萬億至3萬億元,中國經濟規模有望接近130萬億元——按美元計算的增加值總額超過18萬億,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本文由南生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