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很慘,吸引了大部分目光。其實,港股也很慘,恒生指數一度來到14794點附近,距離2022年11月初的低點14597點僅一步之遙。
當時14579點之後,恒生指數曾經歷了一輪急漲行情,短短三個月內漲至22700點,漲幅55%。很多人曾懊惱,沒有在15000點附近抄底,現在機會來了,大家又猶豫了、不敢了。
極端位置不敢買入,通常是源於對長期前景缺乏信心。就港股而言,市場既擔心中國經濟基本面問題,如房地產何時企穩、怎樣企穩,又擔心地緣風險下外資的站隊和流出。甚至說,部分外資既便對中國經濟復甦向上有信心,限於地緣不確定性,同樣不願配置港股。
對於這種擔憂我們毋庸諱言,也很難證偽。正因如此,港股的估值才會如此極端。截至2024年1月31日收盤,恒生指數市盈率7.67倍,股息率4.56%。
外資猶豫地緣問題尚可理解,南向資金一向喜歡港股的價效比,近年來對港股的抄底意願也在逐年下降。2023年,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2895億元,較2020年已經腰斬。估值層面,港股價效比越來越高,南向資金流入意願卻越來越低。
通常,市場會用AH溢價指數來衡量港股價效比。計算公式為,AH溢價指數=∑(A股價格*總股本*匯率)/∑(H股價格*總股本)*100,衡量兩地上市公司在A股與港股的估值倍數。1月31日,恒生AH溢價指數收於155.48點,意味著同一只上市公司的A股股價平均比港股高55.48%。
A股比港股貴50%,反過來就是港股比A股便宜33%左右。從分紅的角度看,港股綜合紅利稅高達28%左右,而A股可透過延長持有時間免稅,所以,港股比A股便宜30%左右是合理的。除了紅利稅折價外,港股還存在流動性折價,港股近年來長期處於流動性匱乏狀態,換手率低,很多龍頭個股日成交低於1億港幣。
股息稅疊加流動性折價,港股約33%的估值折價是否合理就見仁見智了。事實上,在港股流動性得不到明顯改觀的背景下,市場資金缺乏動力基於AH估值溢價進行套利。換言之,雖然港股更便宜,但在大多數資金看來,這種折價是合理的,起碼沒有太離譜。
在這個意義上,港股的投資吸引力不在於估值更便宜。
對南向資金來說,大家更看重港股稀缺的網際網路標的。國內的網際網路龍頭,大多數在港股不在A股。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例,截至1月31日,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京東集團、小米集團、快手、理想汽車、網易、美團、百度集團和聯想集團,合計權重73%。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要投資網際網路公司,不得不去港股。當前,港股吸引力下降,很大程度上源於港股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告別高速發展期,投資者對其發展前景出現分歧。
就港股網際網路公司看,主要面臨三重挑戰:一是流量紅利消失,廣告大盤縮水,行業增速放緩;二是消費者轉變觀念,從升級轉為降級,不少網際網路巨頭來不及轉彎,戰略定位出了偏差;三是抖音、拼多多等新興巨頭快速崛起,對老巨頭核心業務發起猛烈攻擊,且這兩家均非港股上市公司。
當港股網際網路公司失去魅力,港股高紅利稅、高交易成本、低流動性的問題被放大,開始被投資者拋棄。直觀的表現就是AH溢價快速擴大,且遲遲得不到有效收斂。
面對這種情況,投資者常常被建議逢低買入,然後保持耐心。但也有一種聲音,就是耐心的時間成本也太久了,久得讓人難以忍受。大多數情況是,除非投資者對轉機有信心,否則既便是一個月的等待也讓人難以忍受。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等待轉機。
這種轉機的訊號,應該基於港股流動性系統性好轉的希望,包括但不限於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稅費成本,進一步吸納優質上市公司,增加新興網際網路巨頭和硬科技企業,以及在吸納全球資金上表現出更強的韌性等。
短期來看,投資者仍可以搏一搏港股的超跌反彈行情,但中長期的機會,仍然取決於港股市場自身的改革與努力。
畢竟,在全球股市不斷創新高的背景下,任何單一股市的逆勢、持續下跌,都不應簡單歸結為經濟週期,市場自身的深層次弊端不應被無視。
A股是這樣,港股也是這樣。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資訊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註外,本文研究資料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援】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