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
韓國出現了醫生的離職潮。
大把的醫生給醫院留下一封辭職信後,走了,不幹了。
為啥辭職呢?
之前,韓國發展研究院(KDI)以及健康和社會事務研究院以及首爾大學等多個團隊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說是由於韓國人生育率低而老齡化快速,到2035年,醫生的缺口將超過1萬名。
咋辦呢?那就趕快開始培養醫生唄。
全國40多所醫學院向韓國教育部申請擴招,總人數大約2000人,預計2025年開始,韓國醫學院招生人數將擴容到5058人。
這下,韓國的醫療圈,炸鍋了。
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紛紛辭職,連首爾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也紛紛辭職,而且事態很快擴大,從首都圈的首爾、仁川、京畿道,迅速向全韓國蔓延。
根據韓媒對100家主要教學醫院的調查,有6415名住院醫師提交了辭職信,佔到總數的55%,雖然這些辭職信一封也沒被批准,但是已經有1630人直接離開了醫院,當然了,留在醫院的醫生也不幹活了。
2月20日六點開始,住院醫師們開始罷工了。韓國有13000名住院醫,而此前的調查顯示,約有超過88%的住院醫表示,將會參與集體辭職。
也就是說,最終可能參與辭職的人數,超過11000人。
不少醫學院的醫學生也坐不住了,宣佈從2月20日開始,休學。
於是,醫學界和韓國政府的對峙,就開始了。
最慘的就是患者了。
隨著住院醫辭職,一系列的癌症手術、分娩、椎間盤等外科手術要麼被推遲,要麼被取消,沒辦法,除了外科缺人外,麻醉科也缺人。
甚至有些醫院,急診都要沒人了,根本忙不過來。
政府對一些醫院的住院醫,釋出了復工的強制令,對醫師協會的兩位領導吊銷執照,甚至開放了12家軍隊醫院,來滿足日常醫療需求;態度強硬的患者,也準備起訴相關的醫院以及醫生;癌症患者、同時也是韓國肺癌協會的會長在影片網站呼籲,“請對貧困社會表現出寬容,患者正在生命最後一刻絕望地等待治療”。
其實這事兒吧,也並不是近期發生的。
從2006年開始,韓國每年醫學生的招生人數就是3058人,到2020年的文在寅政府時期,提出10年內每年擴招400人,當時就遭到了醫學界的反對,稱其為“草率而單方面的決定”,然後,在新冠疫情下,醫生舉行了罷工。
尹錫悅政府從2023年6月份開始,計劃每年擴招512人,但是主張不擴招的醫師協會就拒絕協商,直到今年的2月初,韓國政府強推了擴招2000人計劃,然後,醫師協會就預告,春節後罷工。
他們還真是說幹就幹,春節過完,就真的罷工了。
事情到這裡,可以說是韓國的住院醫生單挑整個韓國社會。
韓國的醫生短缺是事實。
資料顯示,每1000名韓國人有2.6名醫生,在OECD國家中,只高於墨西哥,如果刨除專搞“韓醫學”的“韓醫師”,那麼每1000人只有2.1人,就在OECD國家墊底了。
醫學院擴招,是韓國少有的在朝野能達成一致的議題,韓國民眾的支援度也超過80%。
但就是很難推進。
醫生群體為什麼這麼抵制呢?因為韓國醫生是收入最高的專業群體,平均收入能達到29.88萬美元(約合215萬人民幣),僅次於比利時,高於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等國。
這次“辭職潮”的主流,是韓國的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但他們的收入就得另當別論了。
一個韓國人要成為醫生,首先高考就要捲過全國99%的人,然後大學2年通識教育,4年的醫學教育,然後參加醫師執照考試,然後1年的實習,4年的住院醫,2年的專科培訓,才能成為一名專科醫生。
差不多13年起步。
而在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階段,可以說是最黑暗的時候,日常工作平均93小時/周,也就是每天平均13.2小時,即便如此,月收入大約350萬-400萬韓元(1.8-2.1萬人民幣)之間。
這些人擔心,擴招並不能改善他們目前的工作環境,反而有更多的人來搶飯碗,那麼他們的未來,只能更卷,卷更高的時長和更低的收入。
所以,即便打出的旗號是“擴招會造成過度醫療和對醫保增加負擔”,但是本質上,就是收入問題。
大罷工還沒結束,40所醫學院開始服軟,就發出了“不合理的擴招數量”表示遺憾,並將人數調整為350人,每家醫學院擴招人數不足10人。
但是,即便如此,崩潰的醫療體系,仍然沒有修復。
恐怕到了2025年,韓國醫學生的招生人數,仍將維持2006年的3058人。
還真是,一個也不能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