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各地的房產熱突然熄火了,全國範圍內房價都在逐漸下跌,許多地方還陸續出現了爛尾樓,這讓不少人擔憂樓市未來的發展。
實際上,樓市下行也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難題,因為城市發展、完善基礎設施、補貼民生專案、公務員發薪水都離不開錢,過去多年時間來,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對於工商業欠發達地區來說,土地出讓金帶來的收入甚至能佔據地方預算的一半以上。
如今樓市突然熄火,土地出讓金收入銳減,這也成了地方政府非常頭疼的問題,土地出讓金後續乏力,地方財政高度緊張,地方政府究竟要如何面對這一艱難的現實呢?
1,地方財政面臨的困境
分稅制改革以後,中央拿走了更大比例的財稅,地方承擔的責任並沒有減少,反而是財政收入降低了,直到1998年房改以後,地方才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土地財政。
我們國家的土地是國有的,這意味著開發商想要在城市裡蓋房,就必須先從地方政府那裡買地,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發展,房價逐漸水漲船高,地方的土地財政收入也變得富裕起來,假如你所在城市的房價一平米2萬塊錢,那麼土地出讓金的佔比能達到6-7成,剩下的才是開發商的蓋房成本和利潤。
對於內陸欠發達地區來說,想要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難度實在不小,畢竟即沒有大城市的人才供應,交通也沒有東南沿海方便,營商環境也比不上沿海地區,那麼房地產似乎成了唯一來錢快、週期短和低風險的行業。
土地是搖錢樹,已經是許多地方堅信不疑的一點,許多城市已經對土地財政產生了路徑依賴,沒有人考慮過土地出讓金的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土地財政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本質上是透支了當地居民未來30年的收入,而隨著居民槓桿率上升,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在2021年以後逐漸熄火,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2,土地財政帶來的問題
在過去的房產熱時期,很多地方都喜歡大搞基建,透過不斷借債發展的模式拉高了GDP,如果說房地產能夠一直繁榮,土地出讓金持續增長的話,問題還不大,問題在於現在的房地產不行了,到了2024年,很多地方的土地出讓金只有房產熱時期的3-5成,可地方欠下的債務卻不會減少。
今年以來,你看到各地開始削減公務員工資、削減公交補貼,甚至是拍賣未來幾十年的停車場、食堂運營權,都是地方財政自救的一種方式。
社會方面的壓力也不小,大多數老百姓都不是大城市的土著,很多人都是掏空了家裡6個錢包貸款買的房子,收入其實非常有限,隨著房價急劇下跌,甚至是期房爛尾,老百姓的月供卻不會少。
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部分人會選擇斷供,目前斷供影響還相對有限,一旦大規模斷供發生,那麼金融系統的穩定會遭到破壞,到時候銀行、企業大規模倒閉業並非不可能。
其實說到底,土地財政本就不是可持續的稅收,加上最近兩年出生人口銳減,房產數量已經供大於求,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
想要發展地方經濟,根本上還是要改善營商環境,大力招商引資,提高教育投入,積極擁抱高科技產業才行,指望土地財政吃一輩子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