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楊蓉】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24日報道,法國礦業巨頭埃赫曼集團(Eramet)印度尼西亞子公司執行長熱羅姆·博德萊(Jérôme Baudelet)表示,在鎳價走低之際,西方鎳業公司如果不和具備“豐富專業經驗”的中國企業合作,就無法實現盈利。
報道稱,博德萊認為,要以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鎳,中國的技術、專業知識和裝置必不可少。“我認為沒有中國企業的參與是不行的。”他說,“(否則)面臨的風險就是競爭力不足,同時資本支出也會大幅增加。所以你必須務實。”
鎳是製造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印尼是世界上已探明的鎳儲量最多的國家。報道說,埃赫曼集團是少數在印尼有業務的西方企業之一。但今年早些時候,埃赫曼終止了和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共同醞釀近三年的印尼韋達灣鎳鈷精煉廠專案。
該專案計劃投資額近26億美元(約合188億元人民幣),且原本將成為印尼唯一100%由西方企業所有的鎳加工廠。對此,博德萊解釋稱,這是因為市場“困難”,該專案已不再具有經濟意義。過去兩年,鎳價因需求增長放緩和印尼供應增加而持續低迷。
不過,博德萊表示,未來埃赫曼仍對與合作伙伴開展鎳加工專案持開放態度,但專案必須囊括從上游礦石開採到加工的一體化運營,不止是單獨建設運營加工廠。
他就此提到:“如果加工廠由中國企業建設,甚至由他們來運營,那麼西方企業實際上還是可以盈利的,因為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目前,埃赫曼與中國青山控股在韋達灣合作經營一個鎳礦工業園。
資料圖:博德萊 埃赫曼印尼
博德萊說,中國公司的高壓酸浸(HPAL)技術對於建設鎳加工廠至關重要,並補充中國在相關裝置製造方面也“實現了規模經濟”,壓低了加工成本。
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一篇報道曾介紹,行業傳統上使用HPAL法冶煉低品位的鎳鈷礦石,但這項方法“是出了名的難用”。從西方公司過去的經驗來看,其失敗率很高:這種工藝涉及高溫高壓,容易損壞裝置,需要長時間維修。此外,HPAL法還會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酸性廢物。
過去20年間,西方公司的HPAL專案屢屢因高成本和技術問題失敗。《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的成功“重塑了行業格局”,也“卷死了西方競爭對手”。由於無法與來自中國的大量低價產品競爭,許多澳大利亞、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巴西和美國的鎳礦和鈷礦已經或即將關閉。
《金融時報》指出,中國企業在HPAL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後,新的鎳加工廠得以更快、更高效地建成。惠譽旗下諮詢企業基準礦物情報公司(BMI)資料顯示,中國境內或中企在海外精煉的鎳的佔比已從2015年的34%上升至今年的58%。
2015年以來,由中企精煉的鎳鈷兩種關鍵金屬的佔比上升 《華爾街日報》製圖
一名業內人士曾告訴《日本經濟新聞》,由於技術相對領先,印尼很多企業都尋求與中國鎳加工廠進行合作。
去年,美國福特汽車與淡水河谷印尼、中企華友鈷業簽訂協議,在印尼東南蘇拉威西省波馬拉聯合投資HPAL鎳加工專案。這將為福特汽車以低成本鎖定原材料供應。專案前期公告顯示,專案建成後,華友鈷業將向福特汽車每年供應約8.4萬噸鎳當量的材料產品,以支援福特到2026年年產2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然而,與在當地的投資以十億美元計的中國企業相比,報道表示,西方公司在印尼的業務還是要少得多。根據基準礦物情報公司(BMI)的資料,當前印尼的精煉鎳產量佔全球總量57%,到2030年,其份額預計還會上升到69%。但自2020年起,印尼已禁止該國鎳礦出口。
博德萊還批評美國未與印尼簽署關鍵礦產協議,使印尼鎳無法符合《通脹削減法案》(IRA)的激勵資格。IRA意在遏制中國和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影響力。由於中企在印尼的鎳礦業佔據主導地位,印尼的大多數鎳礦無法獲取IRA提供的補貼。
他表示,埃赫曼未來在印尼的業務將著重於勘探、開採這片“地球上最具競爭力的鎳礦”,以滿足未來鎳加工能力增長對礦石的需求。但美國政府的做法影響了公司業務的開展。“當一個國家即將生產全球70%的鎳時……如果你不將其納入潛在供應商的名單,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自找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印尼工商論壇上,在印尼總統普拉博沃等人的見證下,兩國簽署了總價值100.7億美元的協議,涉及新能源、科技等領域。
其中,中國電池金屬生產商格林美與淡水河谷印尼的合作HPAL工廠專案是重點專案之一,目標年產能6.6萬鎳金噸。除了投資鎳資源產業,格林美預計還將為印尼培養100名工程博士、1000名工程碩士、10000名技工,解決印尼礦業開發與新能源發展的人才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