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亞太地區股市普遍經歷顯著波動,A股市場衝高回落,上證指數回試3400點支撐,收盤時滬指跌1.39%,創業板指跌0.07%,深證成指跌0.65%,兩市超3700只個股下跌,成交額達2.59萬億元。個股跌多漲少,成交量微幅增加至2.59萬億元。
盤面上,醫藥商業、能源金屬等板塊漲幅居前,而保險、航天航空等板塊則跌幅居前。值得注意的是,ST板塊大幅跳水,*ST人樂盤中上演“天地板”,而熱門個股黑芝麻則在午後觸及漲停,上演“地天板”。
與此同時,燃氣股在午後出現拉昇,實現4天3板,美能能源、首華燃氣等個股也紛紛跟漲。這一漲幅與近期多地對今冬明春採暖季的能源保供工作部署有關。隨著上游氣價的回落和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恢復增長,城燃業務有望實現毛差穩定和售氣量高增,為燃氣股的市場表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醫藥板塊成為市場焦點,A股醫藥股全線走強,創新藥、減肥藥等細分板塊逆勢上攻,長藥控股、等多股20%漲停,港股醫藥板塊也跟隨上揚,滬深港通生物50指數、創新藥精選50指數等紛紛飄紅。尾盤,醫藥ETF滬港深急速拉漲3.63%,位居漲幅榜榜首。資金流向方面,醫藥生物行業獲逾71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入,商貿零售獲近27億元淨流入,計算機主力資金則大幅淨流出逾98億元。
韓國散戶轉向美股
韓國股市連續兩日殺跌,11月11日,韓國綜合指數跌超1%,11月12日,該指數又跌了1.94%。晶片股跌勢較大,SK海力士、三星電子的跌幅均超過7%。今年以來,韓國綜合指數累計下跌超6%,使得韓國股市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韓國官方智庫韓國發展研究所下調了韓國今明兩年GDP增速預測,增加了未來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的可能性,給依賴貿易的韓國經濟帶來下行風險。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韓國散戶賣出韓國股票,買入美股大型科技股。最新資料顯示,韓國散戶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股票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較去年全年增長64%。其中,特斯拉、英偉達成為韓國散戶的最愛。韓國股票則受到冷落,今年以來,韓國散戶累計淨賣出價值4.4萬億韓元(約合32億美元)的Kospi基準指數股票。
高位調整仍具備“再上車”機會
中金公司表示,2025年,市場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現,會否實現趨勢反轉取決於政策能否最終扭轉低通脹環境、改善投資者預期。國金證券表示,短期而言(四季度),預計在追逐“回報率”目標影響下,高位調整下來,仍具備“再上車”機會。中長期而言,部分資金高位“獲利了結”亦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市場急漲之後連續性的擔憂。
此外,全球債券基金管理公司Pimco近日發出警告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經濟計劃可能導致經濟“過熱”,並可能迫使美聯儲停止降息,從而對飆升的股票構成危險。然而,中信證券等機構則認為,短期維度看,美國大選落地有助於市場不確定性的消除,美股科技股有望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