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一座長江邊的蘇南小城,走在改革開放後“鄉鎮經濟模式“的最前沿。
奔騰不息的長江水,恰似一部雄渾的史詩,訴說著江陰古往今來的英雄事蹟,從仗劍走天涯的中國探險家徐霞客,到敢為人先帶領生產大隊搞經濟、搞出了“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吳仁寶,江陰人的世界裡總飽含著勇氣與拼搏精神。
而在如今風雲詭譎的全球晶片半導體產業大博弈中,這座長江邊的蘇南小城,孕育出了晶片封裝測試領域的龍頭企業——長電科技。
但你可知,這家國內龍頭晶片企業曾是一座瀕臨破產的小廠?
01.
為共和國而戰的江陰小廠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率先開啟對電晶體技術的研發,在軍事與商業的雙重賽道上推動半導體的應用落地,從快捷半導體,到日後的德州儀器、、超微AMD、鎂光公司等美國企業,美國構建起了晶片的技術高牆。
而在上世紀50年代那個意識形態當道的特殊時期,西方國家針對圍堵共產國家的“巴黎統籌委員會” 專門下設了一個“中國委員會”,意圖加強對中國的貿易管制和技術封鎖。
而在當時的中國,科研人員在百廢待興中,利用極為有限的資源開啟對電晶體技術的緩慢探索。
1952年,北京電子管廠成立,投身於包括軍工在內的電子管技術應用研發,這間廠就是日後中國電子技術的“黃埔軍校“國營774廠,在這裡科研人員研發出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積體電路系統。
20年後,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江蘇江陰縣也建起了一座江陰電晶體廠,而它的前身工廠竟然是做衣服的成衣廠。
國營大廠能為中國的人造衛星研發積體電路,那小小一個蘇南縣城的電子電晶體廠能做什麼特殊貢獻呢?
別小看了它。
在誕生十年後的1984 年,江陰縣的電晶體廠的“331電晶體”就為當時中國同步通訊衛星成功發射做出貢獻,甚至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來的賀電錶彰。
一戰成名後,江陰電晶體廠在國內算是初步打響了名號,同時也開始了 “晶片成品製造” 的最初探索。
時代的大浪潮中,競爭是推動產業進步的永恆動力。改革初期,隨著國門的開啟,外資的先進積體電路企業,帶著遠遠領先於國內的技術,進入中國市場,大有橫掃千軍萬馬之勢。
江陰電晶體廠也如同大量中國地方企業一樣,面對外資的技術優勢與降維打擊,工廠瀕臨倒閉危機。
不過,大浪淘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02.
厲害的“王廠長”
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江陰撤縣設市,這才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縣級市。
1989年,江陰市的這間電晶體廠大升級,逆風硬著頭皮上專案,一條號稱國內首條積體電路自動化生產線的專案投產了。
雖然,相比外商的最高階生產線技術,當時這間工廠差了十年都不止,但正是這個簡單的開始,恰如黎明前的第一縷曙光,穿透黑暗,照亮了前行道路。
一年後,原染織廠的王新潮臨危受命接任這間電子電晶體廠的副廠長,王廠長上任第一天就發表演說,他向那群站在市場經濟與集體經濟的雙軌路口,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工人們承諾:
他要帶領大家,確保企業有持續發展的後勁,確保員工收入逐年提高。
江陰人非常肯幹且務實,搞發展才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人民有錢了國家才富強。
比如江陰的吳仁寶書記將生產大隊變成了華西村,又將村鎮企業搞成了華西實業集團,成就了一村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王新潮也一樣,他是朝著務實搞經濟的方向去的。為了實現他承諾的“兩個確保“,第一步就是要讓企業能賺到錢,活下去。他召集會議討論技術,組織生產,並主動走出去尋找新訂單。
早期工廠只有單一客戶無錫的七十二廠,開拓新客戶就成為王新潮重要的工作事宜;90年代中國電子產品購買需求不斷攀升,也是這波機會,帶來了不少訂單;同時,在王廠長的領導下,工廠原本成品率不足的問題也有了提升,工人還開發出新型LED指示燈AD11電子訊號燈,併成功開啟市場。
因此,工廠不僅活了下來,實現扭虧為盈,生意也越做越大。
1992年,江陰電晶體廠就改名長江電子,開始規模化積體電路的生產。
不過90年代中後期,危機接踵而至。
03.
走出危機
第一個到來的危機是中國大陸走私產業的爆發。
當時,因國內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旺盛,採購收音機、音響、電視等產品的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攀升,國貨的產品質量比不過洋品牌,而日美歐等國家的洋貨國內生產又有限,特別是在大城市流通,因此,電子產品走私活兒就變多了。
大量走私貨進入中國市場,這就間接影響到了江陰長江電子公司的生意。
其次,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公司業績。
不過,王新潮和一批公司高層很快應對,提出了“規模、低成本”的競爭策略,打出粗放型經營模式。
這一模式與韓國產業經濟崛起的逆週期投資非常相似,在江陰人的大膽規模化擴產下,很快公司產能就增長數倍,突然公司就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分立器件製造商。
另外,洋品牌也開始大規模落地中國,開啟本土化生產,王新潮敏銳察覺到了其中機會,開始大規模向這些品牌提供積體電路與電子元器件。
一手擴產,一手抓客戶,到了 1998 年,公司的三極體銷售量高達13.5億隻,產品佔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甚至進軍國際市場尋求海外的機會。
逆境也很快過去,伴隨著國家大力打擊走私,以及全球經濟開始轉危為安,逆週期投資與出海探索的長江電子瞬間滿血復活,它繼續擴張產能,將公司駛進快車道。
到2003年,公司分立器件年產量已達100億隻。
2000年時,長江電子改制成立了,3年後,長電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當時的積體電路產業也有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半導體,今天我們也統稱為晶片,當時的長電順勢成為了中國半導體產業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2001年是個特殊年份,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那時候,居安思危的中國專家們認為,國外企業會如群狼一般,迅速殺入中國市場,殺的中資企業片甲不留,所以,很早中國就開始培育自己的狼群,一方面是為了防守,另一方面,也是要“照狼畫狼”,讓自己的企業更有競爭力。
誕生於江蘇江陰的長電科技,就是我們畫出來的這匹狼。
2003年上市後,長電科技開始升級裝置與產線,佈局新一代貼片式半導體元器件的生產,用董事長王新潮的話說,公司上市之後數年的大發展,就是靠創新換來的。
同年,在合資的浪潮中,長電也入局了。
2003年9月,長電科技通過了對外投資組建中外合資公司的議案,投資700萬美元與APS公司共同組建江陰長電先進封裝有限公司。
在2006年中期報告中,公司披露其自主研發的FBP平面凸點封裝技術進一步完善,市場開拓取得了較大進展,彼時就已搞定了超過30個客戶,部分客戶已經量產,而只是那年上半年,長電科技就申請了6項國內國際專利,包括髮明專利5項,遞交的4份PCT國際發明專利均收到國際專利受理通知書。
雖是一家制造業企業,但在王董事長的領導,長電每年依舊投入收入的5%左右到研發上。
同年,長電科技還透過資本運作不斷壯大,收購了晶片製造商新順微電子的75%股權。
一邊創新,一邊合資與併購,繼續乘著半導體產業強勁增長的大勢,調整產品結構,長電科技發展順風順水,各項財務指標保持多年的正增長,站穩國內還在國際市場收穫訂單。
公司股價一路向上高歌猛進,從2005年的1塊多,跟隨牛市漲到了2007年9月的8塊多,2年翻了好幾倍。
但站在那個時間節點上,長電科技真正的崛起還沒有到來。
04.
真正的崛起
新加坡,亞洲四小龍之一。
上世紀也在日本半導體產業遭遇美國打壓,日本產業被迫轉移後,新加坡就與韓國、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區一道,獲得了切入半導體制造產業的機會。
這座島國上,不少當時全球知名的晶片公司拔地而起,最具代表性的就屬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和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
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成立於1987 年,是新加坡半導體代工製造產業的代表,曾一度是僅次於臺積電、聯華電子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晶圓廠。
2009年,被英特爾打得滿地找牙的AMD超微半導體,將旗下晶片製造業務公司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出售給了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也是在同年,格羅方德收購了新加坡的Chartered Semiconductor,因此,這間美國公司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晶圓廠。
失去了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公司的新加坡,似乎有意要清倉掉自己的晶片產業。
6年後的2015年,新加坡著名的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星科金朋以 47.8 億元的價格,賣給了中國公司。
而中國的出資方來自長電科技,以及它聯手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大基金、中芯國際設立的芯電半導體。
相比於為晶片設計企業提供代工的晶圓廠,半導體封裝測試似乎並不被大家耳熟。
半導體封裝測試是將透過晶圓製造生產出的半導體晶片進行封裝保護並進行效能測試,以確保晶片能正常工作並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環節。
而伴隨著各種半導體晶片的需求極度旺盛,且摩爾定律發展瓶頸到來,高階晶片製程技術向上的突破愈發困難,所以,封裝測試環節變得愈發重要,直接影響到一顆半導體晶片的效能好壞。
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在被長電科技收購前的2012-2013 年,全球封裝測試市場的份額約為 6%左右,排名第四,與中國臺灣的日月光、矽品精密,美國安靠公司分庭抗禮。
而長電僅僅排名第六,市佔率僅3%上下。
而正是這筆收購案,讓星科金朋成為長電科技子公司,助推誕生於江蘇小縣城的長電科技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
可以說,站在2015年的時間節點上,長電必須走出這一步,它要靠國家大基金的力量實現 “蛇吞象” 式的收購,藉此一舉殺入國際封裝測試廠商的前五強。
而在此之前,國際客戶的封測業務不會隨便給到中國這樣的半導體後發國家,所以,長電藉機就打破了進入國際頂級客戶供應鏈的壁壘。
同時,國際收購的資本運作與公司國際化的業務運營,更教會了長電科技如何處理中外文化差異、國際業務管理,伴隨著之後長電與星科金朋的融合,長電科技的國際化水平與競爭力實現了昇華。
這種提升,更反向助力了長電吸收國際化頂尖人才。
比如,長電將原美國封測大廠安靠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星科金朋CEO李春興,請到了首席技術官的崗位上,推動了公司在先進封裝技術領域的發展。 同時,歷任恩智浦全球高階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瑞薩電子大中華區 CEO等高階管理職務的鄭力也在2019年加入長電科技,擔任董事、首席執行長,全面推動長電科技的專業化、國際化。
在這批高水平國際人才的努力下,長電高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全球委外封測OSAT廠商,市場佔有率10%左右,僅次於中國臺灣的日月光和美國的安靠。
2024年,在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大博弈中,長電科技又瞄準了新的收購物件。
這一次,長電旗下全資子公司長電科技管理有限公司以6.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68 億元,收購西部資料旗下的晟碟半導體80%的股權。
晟碟半導體主要從事先進快閃記憶體儲存產品的封裝和測試,產品型別主要包括 iNAND 快閃記憶體模組等,是全球規模較大的快閃記憶體儲存產品封裝測試工廠之一。
此次收購,可以說擴大了長電科技在儲存及運算電子領域的市場份額,提升了其智慧化製造水平。
而此收購案,更讓人聯想到了長電可能的下一步計劃——突破高頻寬記憶體HBM的先進封裝技術。
伴隨著AI人工智慧產業的崛起,配合AI運算的高頻寬記憶體(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需求爆發,韓國長期以來都是DRAM儲存晶片的霸主,而在透過高階封裝技術堆出DRAM的HBM領域,脫胎於現代集團半導體業的SK海力士正在藉助臺積電的CoWoS先進封裝技術崛起,超越原本全球第一的三星。
此時,封裝測試這個原本不為人所熟知的半導體晶片製造細分領域突然被業界重視了起來。
面對這輪的AI浪潮,長電科技希望藉助研發與資本運作,加速HBM封測業務的佈局,對於CoWoS技術,長電科技曾披露,2021年,長電就推出了針對2.5D、3D封裝要求的多維扇出封裝整合的XDFOI技術平臺,目前已與國內外大客戶在Chiplet的產品研發及推出方面進行合作。
因此筆者有理由相信,坐落於江蘇,曾經只是一個小縣城的江陰,既然能培育出國產封測龍頭,更能在未來,實現HBM先進封測技術的破局。
回望過去數十年中國積體電路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充滿荊棘,甚至爾虞我詐,但任憑風浪再大,總有人會站在潮頭。如今,650億市值的江陰長電科技正走向晶片半導體的海洋,準備迎浪而上,站上著潮頭。
來源:無想隱者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
回覆關鍵詞閱讀
南京,”體制之城“標籤粘不住了(關鍵詞:體制之城)
一束光的三原色:無錫濱湖全域國資國企改革觀察(關鍵詞:濱湖國資)
五年異軍突起,縣城隱秘小生意年入30億(關鍵詞:縣城小生意)
無錫一個區,一年機器人產值50個億(關鍵詞:機器人)
常州又誕生一個文旅傳奇:政府投資一個億,本地民企跟著投下35億(關鍵詞:文旅傳奇)
浙江非網紅小縣城,正在悶聲發大財(關鍵詞:悶聲發大財)
南京溧水,一個隱藏的草莓市場霸主(關鍵詞:溧水草莓)如果不是蘇州這個園區,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股可能要晚來兩年(關鍵詞:蘇州園區)
陸家嘴大瓜的背後,真是蘇州的錯嗎?(關鍵詞:陸家嘴大瓜)
華東最大的傢俱城,奔向下一個三十年(關鍵詞:華東傢俱城)
中國精釀啤酒之都,為什麼無錫敢喊出這個口號(關鍵詞:精釀啤酒)
張家港最強鎮,正把壓力給到崑山 (關鍵詞:張家港)
揚名立萬,梅村二胡一年賣出5萬把背後的秘密(關鍵詞:梅村二胡)
江蘇老百姓,為什麼忘不了婁書記(關鍵詞:婁書記)